中共天门市委书记张爱国
湖北日报讯 天门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市,全市国土面积262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2.6万亩,其中水田67万亩,总人口16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28万人。近几年来,我们坚持“三化”同步的发展思路,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推进农业现代化,全市经济保持了健康快速发展势头。2011年,GDP增速达到15.1%,财政总收入增速达到4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到37.2%。
以培育特色产业为支撑,推进新型工业化。一是着力推进“321”产业工程,重点培育3个百亿元产业(纺织服装、医药、食品加工)、2个50亿元产业(化工、机电汽配),1个以生物产业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别是生物产业打造“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配套园区,产品已涵盖化学原料药、非天然氨基酸、淡水鱼活性多肽、动物血清蛋白等。二是着力培育百亿级农产品加工业,初步形成了棉花及棉副产品加工、畜禽产品加工、果蔬产品加工、林木产品加工四大特色农产品加工业。三是着力培育特色服务业。引进卓尔控股有限公司拟投资60亿元建设中国(天门)棉花交易中心。
以“四个突破”为抓手,推进农业现代化。一是着力在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上突破。一方面,依托资源引企业,促进农业生产从“卖资源”向“卖产品”转变。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290多家,天门农产品加工园被纳入全省20个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区之一。另一方面,依托龙头企业建基地,支持企业建立直接联系的原材料供应体系。全市形成了以粮食、棉花、油料、蔬菜、生猪、家禽、名特水产、杨树为主的八大优质和特色产业基地。二是着力在构建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上突破。大力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543家,土地流转率达到26%。三是着力在构建农村现代水利体系上突破。抢抓国家汉江流域现代水利试点、汉江流域综合开发的机遇,整体推进水利灌溉工程的配套与改造,建设在全省有特色、有影响的现代水利服务体系。四是着力在构建现代农业服务支撑体系上突破。重点是完善农业科技服务、农产品质量监管、市场服务体系和投入保障、金融支撑体系建设。
以建设宜居城市为突破口,推进新型城镇化。树立全域宜居理念,着力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已初步形成“两高”、“两铁”、“两水”、“两条一级公路”的格局,加快构筑“公铁水并举、大中小配套、多线连武汉、市域大畅通”的综合交通网络。注重以文化涵养城市,“茶饮食蒸、健康生活之城”的城市文化名片逐步彰显。启动荷沙线城镇带和天岳线“三化”同步示范区建设,重点城镇和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重点解决群众在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突出利益问题,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展望未来,天门市将进一步推进全民创业,加快壮大经济总量,持续提升发展质量,着力统筹城乡发展,争当全省“三化”同步发展的示范新城。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