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药品不良反应临床表现

更多

中毒性表皮坏死性松懈型反应

发布时间: 2012-06-25 09:58   来源: 荆楚网   进入电子报

  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TEN)又称为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是药物引起的一种严重皮肤病,1956年首发由Lyell报告并命名,国外又称为Lyell综合征。国内称为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或大疱性表皮松解萎缩性药疹。属迟发型(Ⅳ型)变态反应。

  【临床表现】

  起病急骤,可先有皮肤瘙痒、疼痛、随后迅速出现皮疹,伴有高热,全身不适,关节痛等全身症状。

  皮疹初发多为大片或广泛的红斑,少数可为红色斑丘疹样损害。皮疹发生

  后迅速扩展,片状皮损可融合,1—2日内可遍及全身,色紫红或暗棕色。继之,发生松弛性大疱或大片表皮解离,破后露出深红色糜烂面,呈Ⅰ—Ⅱ度烫伤样外观,尼氏征阳性。重者表皮解离几乎遍布全身,轻者也可占全身皮肤的一半,而以颈、腋及腹股沟部为著。解离部位表皮可出现长达十几厘米的平行皱褶,稍稍用力即可推移。严重病例几乎体无完肤。表皮发生解离前,皮肤常先有明显的疼痛或触痛,为表皮解离的前驱症状。好转时解离部位皮肤干涸,最后脱落。病程中如无感染发生,多无瘢痕形成。

  除皮肤外,黏膜亦可累及,可发生结膜及角膜剥脱或坏死,严重者可导致角膜穿孔,支气管黏膜大量脱落时,可导致吸道阻塞。胃肠道黏膜可发生糜烂与溃疡,出现腹痛,大便潜血阳性。其他内脏特别是肝、肾损害亦不少见。国外报道病死率为39%。国内近几年报道该病总死亡率18.3%。少数病例愈后再服致敏药物可引起再发。

  【致病药物】

  引发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的常见药物:别嘌醇、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磺胺类、头孢菌素类、巴比土酸盐类、卡马西平、非甾体抗炎药、苯妥英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头孢氨苄等。

  【治疗】

  到医院救治。

  1.停用致敏药物;

  2.早期短程大剂量应用皮质激素;

  3.注意液体与电解质的补充、营养和能量的供给;

  4.皮肤黏膜的护理,应按烧伤的护理等级护理。采用无菌环境下的暴露治疗方法,隔离治疗;

  5.各种并发症对症治疗。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刘兰君)
关键词:

相关新闻: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