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最美邮递员事迹

更多

“山水邮差”王道全

发布时间: 2013-05-17 11:58   来源: 荆楚网   进入电子报

  黄陂塔耳邮政支局邮递员王道全,几乎全年无休准时送邮,3000户乡亲拿他当“亲人”
  6年间,往返11个渡口、12个行政村、上百个湖汊,服务于3000户居民。在这一串枯燥乏味的数字背后,是黄陂区木兰乡一名普通邮递员王道全付出的万般坎坷与艰辛。
  这条武汉最长、也是唯一的山水邮路,已有五名邮递员先后坚守,从2001年全面开通至今,未有一天中断过。2006年3月6日,51岁的王道全从前任手中正式接手。凭着不错投、漏投一封邮件的信念,6年来经由他手投出的书刊、信件等近70万件,行程超过12万公里,相当于每年走两次“长征路”。
  这是一段不平凡的艰辛里程,全长140公里的邮路,需借助轮渡、摩托车、木筏,还要翻山徒步,走上一半的邮路就需要一整天。
  为了准时送达邮件,工作期间王道全从未在家中吃过一次午饭,无论走到哪里,就着随身携带的干粮,就近买一碗泡面,或被乡亲们挽留,对付一顿。
  6年来,他与居民建立了亲人般的信任,所到之处,他都是最受欢迎的人。居民外出愿意为他留门,他熟悉这里的人,熟悉这里的一草一木。在为居民送包裹、信件的同时,还为他们代办充值、缴费,甚至买米、买菜、送货款。
  “一个人能给3000户乡亲带来期待与牵挂,很值,我要一直干到退休为止。”这是王道全一直坚守的信念和幸福。
  “我一个人身上,有3000户乡亲的牵挂”
  140公里的路程,并不算长,走高速路只需1个小时。但在黄陂木兰乡,一条涵盖12个行政村,3000余户人家的邮路,由于纵横交错着60个湖汊,还有崎岖的山路,往返需乘8次轮渡,即便是骑摩托,走上半程也需要整整一天。
  这条邮路是武汉最长的“乡邮之路”,也是唯一的“山水邮路”。从2001年全面通邮至今,历经数任邮递员,未有一次中断。五一期间,记者跟随在此工作六年的邮递员王道全,用了两天时间,才走完这段坎坷艰辛的乡邮之路。
  邮路分散在上百个湖汊中
  4月30日,黄陂塔耳邮政支局,老王熟练地打包好邮件,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当天要投递的,包括七里冲、白石、静山等在内的6个村。
  “今天的邮件算少的,多的时候,后座码起来有一米多高。”老王说。
  早8点,老王赶到数公里外的木兰侯渡亭,搭上第一班轮渡。
  9点30分,在木兰乡肖家墩,老王投递出了当天的首单——一份报纸。
  主人不在家,却为老王留着门。这是多年来已形成的信任与默契,“就算门关了,窗户也不会关。”
  上午11点40分,在木兰乡甲山村肖家湾村尾,一座小山包挡住去路。老王把车停在山脚下,扛起邮包,费力地爬了上去,穿过一片杂草丛生的树林后,一条河又横亘在眼前。“这是最近的一条路,绕路走至少多花半个小时”。
  记者问老王,摩托车停在路边,不怕被人偷走吗?“没事,都认得是我的车。”老王很淡定。
  在河边的渡口,往日载村民往返的铁船不见踪影,只有两艘搁浅的木划。在附近田地劳作的一名农妇说,船被临时借调走了。
  “乘船一去一回,大约需要40分钟,如果骑车绕行,至少得两个小时。”老王要送的,是一封特快专递及五封商业信函。看着他着急的神情,农妇连忙说“我去叫人”。
  农妇来到不远处的田垄边,示意一名正在牵牛犁地的村民上岸,听说是要出船,村民不耐烦地直摆手,“不去不去,活都干不完”。
  “是老王,送信的老王”。听到这话,村民二话没说,丢下手中的农活,洗洗沾满泥的双腿就跑开了。没过一会儿,村民扛着一副船桨,一路小跑来到湖边。架起双桨,载着老王向对岸划去。老王负责的区域,居民住在大大小小上百个湖汊之间,仅轮渡往返就有8次。
  多年来,老王已养成出门带雨衣的习惯。他最怕的,是乘船时突遇狂风暴雨,邮件容易受损,“刚做邮递员的两年,还是骑自行车、坐木船,一手扶着车,一手扶邮包,湖水齐船檐,下着大雨刮着大风,心惊胆颤”。
  遇到这样的天气,轮渡停航,老王只能在老乡家借宿,打电话给妻子报一声平安。次日,加速处理完手上的邮件,再马不停蹄地赶到局里,取回当天的邮件。
  当天的雨虽然下下停停,老王很庆幸一切顺利。下午5时许,工作顺利结束。但老王说,当天所投递的,只是他所负责区域的“上片”。也就是说,一天时间,只走了一半的邮路。
  邮件6年投出近70万件
  在黄陂塔耳邮政支局,可以看到王道全6年来的邮递记录:平均每天投递报刊、信函等350件,6年来经其手投递出的邮件近70万件。
  按规定,老王每个星期可休息一天。但一年365天,除了春节的一两天,老王基本无休。“每天都有邮件要投,今天休息了,明天就会更忙”。
  5月1日,老王又踏上“下片”邮路。当天的投递进程很快,中午12点刚过,已行至黄陂旋峰寺村,接近当天邮路的一半。
  此处临近红安县觅儿镇,在一家名为“红安柏树岗综合商店”的小卖部,老吴花一元钱买了一袋方便面,一腿搭在车上吃了起来,“商店今天没热水,简单对付一下”。
  沿路上,摩托车几次爬坡打滑,让老王不大放心。对付这顿午饭期间,他弯下腰使劲捏了捏摩托车后轮,发现车胎磨损得很厉害,已经出现了细细的裂纹。“轮胎是去年2月份换的,现在又快到时间了。”
  多年前买的这辆125摩托车,外形很拉风,老王对此颇为得意。多年来,这辆“老伙计”跟着他风吹雨打,但性能依旧良好。
  老王相当爱惜这辆摩托,但无论怎么保养,行走在崎岖山路上,一年必须换一次轮胎。一般的家用摩托车,一副质量好的轮胎可以跑上六七年。
  黄陂区邮政局发投分局局长叶家平说,他对邮路进行过测算,加上水路全长140公里。
  按一年工作300天算,一天走70公里,一年行驶里程超过2.1万公里,几乎是长征路的两倍。
  老王还有一样装备,六年来一直穿解放牌的回力鞋,这种鞋鞋底柔软,但很耐磨,穿起来舒服,也方便走山路。即便如此,老王一年总得穿破三双鞋。
  承诺两袋腐乳,一送就是6年
  5月1日,在仙台寺村一户农家,老王准备投递报纸时,一条大黄狗突然冲出来。老王转过身,伸出右手,做了个推门的动作,大黄狗便温顺地退回房内。老王进屋,放下报纸后离开。
  沿路投递,一路上难觅行人,行至椿树岗村蔡家田湾,远远见到一位老人在路边招手。老王解开后座的绑绳,拿出两袋腐乳,递给老人。
  老人叫侯胜中,今年78岁,腐乳是他托老王带的。
  侯胜中招呼老王上他家。家里,中风6年的老伴坐在轮椅上看电视,听到老王来了。太婆用双手吃力地拉着门框,将身子探出来,嘴里含糊地念叨着,“别走,一起吃饭,别走”。
  夫妇俩有三儿两女,孩子们都十分孝顺,老人衣食无忧。但是儿女们都有各自的家庭,一年到头,只有春节才能回家。
  因为时常要给老伴翻身、按摩,照顾起居,侯胜中一刻也不能离开。而离家最近的小卖部在8里地以外,骑车上一趟街,一去一回需要3个小时。
  平日里,家中需要些什么,他会打电话给老王。而老王每次送邮件路过,也会主动上门问问老人家里缺些什么。侯胜中说,自从老伴生病后,就经常嚷着嘴里没味道,喜欢吃腐乳,“想吃了就念着‘王、王’”,他很快就能领会到老伴的心意,而老王这一送就是6年。
  起初,侯胜中还不好意思麻烦老王,但现在,他们就像亲人一样。老王自豪地说,所有村民都把他当亲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会被留下吃饭。
  老王帮乡亲们交话费、电费是常事,甚至是买肉、买米、买油。很多时候,帮乡亲们带的东西比邮件还多。因此也要跑不少冤枉路,一个月的油费就得300元左右。
  艰辛六任邮递员只有他坚持下来
  木兰湖湖区面积40平方公里,其中水面20平方公里。
  黄陂区邮政局发投分局局长叶家平介绍,木兰湖是在上世纪60年代初人工挖掘而成的水库,此前邮路并不是全面开通,直至2001年木兰乡区域才全线通邮。
  这条全长140公里的邮路,需借助轮渡、摩托车、木筏,还要翻山徒步,走上一半的邮路就需要一整天。
  当邮递员之前,老王曾是一位渔民,区域内如何选择捷径路线,老王一清二楚。
  邱烺于2000年出任塔耳邮政支局局长,在他接任后的第二年,木兰乡实施了全线通邮。辖区内的邮路共三条。老王之前,在这条“山水邮路”上工作过的先后有5名邮递员,老王是工作时间最长的一位。
  邱烺直言,很多时候,他与这条邮路的邮递员关系处得并不愉快,“投递邮件要讲究快、准,而这条邮路太复杂,往往影响投递时间”。
  虽然能理解邮递员的辛苦,但为保障邮件的时效性,他与邮递员往往处于对立关系,有邮递员因耐不住催促,干脆丢下三个字“不做了”。
  给邱烺印象最深的,是该线路的第二任邮递员。小伙子是个年轻帅气的退伍军人,从事邮递工作后,经人介绍交了一名外地女友,“对方听说是邮政职工,十分满意”。
  两人在通过书信、电话交往一年多后,女方父母终于允许女孩来到这位邮递员的工作一线“考察”,“看到真实情况,第二天就提出分手。”
  经过万般挽留,这名邮递员还是提出了辞职。他临走前说的几句话,邱烺至今记忆犹新,“我在荒漠上当了多年兵,零下20摄氏度的苦我都吃得了,现在实在是干不下去了。”
  随后接替工作的,是一名刚满18岁的当地小伙,“如果碰到雨天,就不出门,他说淋雨感冒了,工资还不够治病。”几个月后,小伙子南下广州打工。
  而老王的前任,在一次冒雨送件的途中发生车祸,“整口的牙都被撞掉了”。
  “老王是我在2006年3月6日招进来的,第六任邮递员,一直干到现在。” 邱烺说。
  心声“做了这一行,就要负责”
  每年七八月的酷暑时节,是老王最忙的时候,大部分邮件是学生们的录取通知书。最多的一次,一天就送了170份通知书。
  看着一家人高兴地接过录取通知书,对方感激地倒上一杯凉水,老王心里甚至比对方还要高兴。
  投报至甲山村的肖家湾时,老王来到一家小店,60岁的店主陈艳珍拿出这个月的电费单,并递上存折及200元钱,委托老王帮着到街上代缴。
  陈艳珍说,家中就她与老伴俩人,除了打理小店,还种了地,一年上一次街,就算是出远门了,“没有他我还真不知道怎么办,大好人!”
  “要进货的时候,打个电话就可以送来,货款我就委托老王帮忙带过去。”陈艳珍说,哪怕是去乡里,也需要坐一次轮渡,转两次车,一去一回路费要10多元,还得花上半天功夫,许多事情都交给老王代办。
  长年忙于工作,老王经常顾不上自己家里的事。老伴难免会有怨言,不止一次地劝他辞了工作。但老王说,实在是割舍不下,要做到退休为止,“总要有人做,既然做了这一行,就要负责”。
  老王说,相比刚入行的头两年,骑自行车,坐木划走乡串户,现在的条件已大大改善,没有理由离开这份充满着幸福和信任的工作,“我一个人身上,有3000户乡亲的牵挂,太值了!”
  王道全的140公里
  跟随王道全走完这条140公里的山水邮路,整整花了两天,记者困顿不堪。就是这条路,王道全一个人走了6年,他说,要走到退休为止。
  4月30日清晨,或许因为小长假的原因,黄陂木兰乡的街道上显得有些冷清。51岁的王道全像往日一样,骑着125摩托车来到塔耳邮政支局,开始一天的工作。
  准备工作始于分拣。从7大袋杂乱的邮包中迅速挑选出所属片区的邮件绝对是个技术活,往往记者还未看清信封上的地址,王道全就已经装进了邮包。将200多份报纸、书刊有序地装进两个邮包,也是十分有讲究的。
  出发了。必须抢在第一班汽渡过湖之前,抵达木兰候渡亭,这要求高超的驾车技术。当他加大油门,驾着摩托驶上船面的一刹那,他仿佛一位沉稳的特级车手。
  漫长的渡河,漫长的行驶,让习惯于城市快节奏生活的记者有点焦灼。唯一的安慰,是满眼的青山绿水。然而王道全几乎是一年365天往返其间,对此习以为常,他甚至少有余暇驻足欣赏。
  在送信的间隙与小卖部老板唠家常,和村支书聊时事,与养蜂专业户交流养蜂心得……乡村邮递员的寒暄,让人油然而生一种亲切感。
  在甲山村送一份特快专递,需要停下摩托,爬上山岗,穿过树林,以为抵达了目的地,却被一汪湖水拦住去路。今天的任务能完成吗?他没有回答,倒是席地而坐,不紧不慢地吃起了饼干。
  劳作的村民听说是老王要渡湖,二话不说就放下手里的活,扛来了船桨;对着记者大叫的看家大黄狗,只需老王摆摆手就退回房内;小卖部老板将货款给他代交……在这里老王比谁都好使。他每天送给别人的不仅仅是信,还有一份坚守和承诺。(来源:长江商报)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李杰)
关键词:

相关新闻: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