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各地高温

更多

高温炙烤 南方频现“热死人”现象

发布时间: 2013-08-07 16:46   来源: 荆楚网   进入电子报

    2013年的夏季,中国不少南方省份热得非同以往。近日,安徽芜湖、上海、浙江、南京等多地不断有人因“热射病”死亡。

  热射病是由高温引起的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患者因体内热量散发不出、大量积蓄,出现高热、昏迷等症状。不只是长期曝晒的体力劳动者可能患热射病,年老体弱的城市居民,若长期处于闷热的环境中,也可能患此病。据了解,热射病如果得不到及时救治,死亡率会高达40%至50%。

  财新记者根据公开资料不完全统计发现,从7月起至今,浙江共有13例因“热射病”死亡病例,安徽共有2例,上海有2例,江苏2例,湖南有3例环卫工人中暑身亡事件。

  中新网从浙江省卫生厅获悉,2013年截止7月31日,浙江省共报告高温中暑病例758例(轻症中暑646例、重症中暑112例),死亡7例。

  浙医二院急诊中心主任张茂在接受财新记者采访时介绍,截止目前,该院共收治了严重中暑患者6例,其中4例被确诊为“热射病”,2例为热衰竭患者。

  根据中央气象台统计,今年7月以来,“高温区域覆盖19个省(区、市),约三分之一的陆地国土面积”受到高温炙烤。截止7月29日,南方共有43个市县日最高气温超过40℃。7月30日,中国气象局首次启动重大气象灾害(高温)Ⅱ级应急响应。

  从2013年7月25日到8月5日,中央气象台连续12天发布最高级别的高温橙色预警。

  据中央气象台预计,预计8月5日到8日,浙江、湖南、四川等地的部分地区最高温可达40℃-41℃;江南、江汉、江淮、重庆等地的部分地区最高气温也将达到37℃-39℃。

  随着高温热浪来袭、“热射病”患者不断增加,公众开始关心高温天气条件下的健康权益和劳动保护问题。目前,中国各地采取的高温天气劳动保护主要措施是发放高温津贴。据《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全国共有20多个省份发放了高温津贴。

  根据北京市6月公布的《关于做好2013年夏季防暑降温工作的通知》规定,每年6月-8月,室外露天作业人员高温津贴每人每月不低于120元。

  重庆也于今年7月5日正式实施《重庆市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下称《管理办法》)。该《管理办法》规定露天和室内工作不同的高温津贴发放标准。其中,露天作业时,一般高温天气(35℃-37℃)按每人每天不低于5元标准发放,中度高温天气(37℃-40℃)和强度高温天气(40℃以上)作业分别按每人每天不低于10元和15元的标准发放。

  广东省2012年发布的《高温天气劳动保护办法》规定,6月―10月期间,高温补贴每人每天标准为6.9元,每人每月最高标准为150元。

  据了解,2012年6月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卫生部等部门联合制定了《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该《办法》第17条规定,劳动者从事高温作业的,依法享受岗位津贴。“35℃以上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用工单位“应当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并纳入工资总额”。

  2013年各地“热射病”情况不完全统计:

  安徽 2例 (安徽网报道,记者从安庆市立医院获悉,7月31日重症中暑患者郭某,已于3日凌晨经抢救无效死亡。据央视报道,7月30号安徽芜湖现首例热射病致死患者)

  上海 2例 (新华社7月30日消息,上海市疾控中心称,今夏天中暑患者明显增加,非职业性中暑死亡患者已有10余人,其中室内中暑患者占三成以上;上海闵行区中心医院通过官方微博称,截止30日22时,该医院已有2名患者因热射病死亡,之前媒体报道新增1名死亡案例系误传)

  浙江嘉兴 5人 (《嘉兴日报》8月2日报道,浙江省嘉兴桐乡市已有5人因“热射病”死亡,因“热射病”住院的已经有20例)

  浙江宁波 4人 ( 截至8月3日,截至目前,宁波各大医院至少收治了15名热射病患者,其中已有4人死亡)

  浙江奉化 2名 (据奉化新闻网报道,截至8月5日,奉化市已有2名重症中暑病人死亡。患者分别是78岁老人和26岁的建筑工人)

  浙江台州:截止31日,共有2例热射病患者死亡。

  湖南 3例中暑身亡(据新华社报道,截止8月2日,湖南已连续发生三起环卫工人中暑身亡事件)

  江苏 2例 (中国江苏网报道,江苏常州2名建筑工人因在高温下作业,患“热射病”死亡)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谢翔)
关键词:

相关新闻: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