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媒体看点

更多

《中国教育报》:坚持特色兴校 推进科学发展

发布时间: 2013-04-23 11:28   来源: 荆楚网   进入电子报

  坚持特色兴校 推进科学发展

  ——武汉工业学院改革创新纪实

  《中国教育报》

 

  湖北省属高校中唯一获得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校党委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光荣称号、五年五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近年来,武汉工业学院在现任党政班子的坚强领导下,秉承传统,彰显轻工食品领域学科特色,突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特色、凸显党建工作“四个围绕”特色,全校师生团结拼搏、克难奋进,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步。

  秉承传统,彰显轻工食品领域学科特色,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成绩突出

  武汉工业学院创建于1951年,是全国最早培养粮食行业专门人才的部属学校。1998年实行中央和地方共建,以湖北省管理为主。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学校立足轻工食品行业,服务地方行业经济发展,保持和不断拓展轻工食品领域的学科特色,大力开展“轻工食品”学科专业群建设,奠定了在全国高校、尤其是湖北省属高校中的独特地位。主要体现为“四个一”:

  围绕优势学科,构建了一个以轻工食品为特色的学科专业体系。学校紧紧围绕轻工食品领域的特色优势学科做大做强,在全国首批设置了食品质量与安全、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粮食工程、油脂工程等专业,构建了相互支撑、布局合理,以轻工食品为特色的学科专业体系。现有食品科学与工程等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省级品牌专业7个;拥有湖北省属高校唯一的食品科学与工程省级优势学科和畜牧学省级特色学科,以及机械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生物学等省级重点学科7个,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学科被评为首批湖北高校有突出成就的创新学科。

  集成特色资源,打造了一批轻工食品领域的优质学科平台。武汉工业学院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促发展”,加快建设开放共享、综合集成的传统特色学科基地平台,先后建成了教育部大宗粮油精深加工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湖北省农产品加工与转化重点实验室等轻工食品领域的省(部)级学科平台20个,并以此为依托,会聚了一支拔尖人才队伍。现有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及省(部)级专家28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人选7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湖北高校教学名师4人,省(部)级优秀教师4人,湖北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人;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讲座教授、特聘教授等高层次人选24人,校级“常青学者计划”特聘教授8人,该校聘请了陈焕春院士、官春云院士等一批国内外有影响的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授。

  瞄准行业需求,研发了一批推动行业发展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学校主持完成的“粮食保质干燥与储运减损增效技术开发”项目,大幅提升了我国粮食储运装备技术水平,获得200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校主要参与完成的“油料低温制油及蛋白深加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蛋白质饲料资源开发利用技术及应用”、“仔猪肠道健康调控关键技术及其在饲料产业化中的应用”、“高效节能小麦加工新技术”等项目,破解了制约行业发展的技术难题,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纷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近5年,武汉工业学院承担各类纵向科研项目600余项,其中“863”计划、“973”计划前期研究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90余项;累计科研经费2.6亿余元;发表学术论文45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900余篇;获发明专利40余项;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近50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7项,获奖数量和等次位居湖北省属高校前列。

  注重社会服务,探索出一条产学研结合的有效途径。武汉工业学院先后与湖北恩施、孝感、襄阳、重庆涪陵等15个地方政府签订了科技合作协议;与钟祥市共建湖北省第一个“农产品加工示范区”,与安陆市共同打造“中国粮油机械之都”;承担完成的多项咨询研究报告、产业发展规划被省政府和地方政府采用,其中,“湖北农产品加工发展战略研究”荣获湖北省发展研究奖二等奖;扶持了福娃集团、奥星粮油等一批龙头企业;培植了福娃大米、陈克明面条、德炎淡水龙虾等一批中国名牌;壮大了蕲春紫苏、罗田板栗、长阳木瓜等一批地方特色产业。学校先后被省委省政府评为“科技服务湖北先进单位”、“湖北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优秀组织单位”和“首批湖北省技术转移示范机构”。

  准确定位,突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特色,毕业生受到企业与社会广泛欢迎

  一直以来,武汉工业学院响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以培养行业和基层应用型人才为己任,注重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构建了“注重通识基础、强化特长培养、突出创新教育、倡导个性发展”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形成了“知识结构合理、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特色。为社会输送了一大批吃苦耐劳、扎根一线的高素质应用人才。

  优化培养方案,构建了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武汉工业学院于2009年率先在湖北省属高校中提出了“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并逐步构建了“三大培养体系”:以宽口径、重应用为原则,构建并完善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有机结合的课程体系;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构建并完善校内外实践教学及大学生各类科技文化活动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健全人格,提升素质为目标,构建并完善成人教育与成才教育有机结合的素质拓展与创新教育体系。同时加强“三大培养体系”之间的相互协调与融合,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提高学生在知识应用、实践动手、职业竞争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能力,全面实现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

  坚持以人为本,营造了开放灵活的人才培养制度环境。武汉工业学院通过实施专业大类招生、人才分类培养、学业性转专业等制度,扩大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权与选择权,努力营造更加有利于学生个性成长的制度环境。目前,实施大类招生的专业已覆盖了本科专业的60%以上;20%的学生可以选择跨学科转换主修专业;食品类、电气类、管理类专业拔尖人才培养试验计划顺利实施,产业人才培养计划初见成效。

  强化实践创新,搭建了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平台。作为实施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高校,武汉工业学院紧紧围绕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要求,以实践创新性教育导引第一课堂教学,通过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实施中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计划,与企业共建研发中心,组建校企合作班,聘用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精英担任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将科研训练、思想品德、行为养成、社区服务等教育活动统一纳入学分制等举措,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通过不断完善学习、养成、体验、创新“四位一体”的学生素质拓展理念,该校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四三三”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体系(学习、养成、体验、创新“四平台”,校、院、班“三级协同”,教、管、学“三方良性互动”),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每学年学生在思想品德、成绩进步、科技创新、志愿服务等7个方面受到校级及以上表彰的人数达到在校生数的65%以上。

  近5年,该校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数学建模等各类科技竞赛中,获省级及以上奖励300余项,涌现出“全国三好学生”熊雪婷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先进典型。本科生一次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3%以上,位居省属高校前列。一批优秀校友已成为行业科技与管理的领军人物。

  党旗引领,凸显党建工作“四个围绕”特色,文明创建硕果累累

  武汉工业学院党委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育人为根本,以提高执政能力为目标,把党建与学校的改革发展相结合,凸显党建工作“四个围绕”特色,营造了“团结一心谋发展,风清气正干事业”的良好局面,为实现学校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政治保证。

  一是围绕学校科学发展抓党建。学校党委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的中心思想,千方百计谋发展,凝神聚气抓发展,强化监督保发展。各级党组织的活动紧紧贴近人才培养、贴近科学研究,贴近社会服务实际需要、克服“两张皮”,不搞“空对空”,大力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发展战略,各项事业得到快速发展。

  二是围绕塑造党的形象抓党建。武汉工业学院党委认为,反腐倡廉,关乎党的形象、人心向背和党的执政地位,优良的党风是一面凝聚人心、引领发展的旗帜,是学校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在反腐倡廉建设中,该校以建设廉政文化为重点,层层分解落实廉政责任,着力构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不断健全拒腐防变教育的长效机制、反腐倡廉的制度体系和权力运行的监控机制,树干部形象,促科学发展,保和谐稳定。

  三是围绕校园和谐稳定抓党建。校园和谐稳定,是学校发展和师生员工幸福的基础。武汉工业学院党委坚持依法民主办学,激发广大师生主人翁责任感,各级党组织、工会组织以及团学组织立足办好事实事,解决师生员工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困难,加强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和安全稳定工作,共同创建平安、文明、温馨的和谐校园。

  四是围绕学生成长成才抓党建。该校党委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学生培养理念,加强师德建设,强化科技创新、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心理健康教育等育人平台建设,加强学生党建,为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导航引路。

  武汉工业学院党委先后荣获“湖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湖北省先进党委中心组”和“湖北省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先进集体”等光荣称号;该校先后被评为“全国模范职工之家”、“教育部纪检监察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湖北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高校”、“湖北省事务公开先进单位”、“湖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和“湖北省平安校园”。

  回首过去,武工院人将面向未来,开拓创新,抢抓机遇,不断实现新跨越,迎接下一个更加辉煌的明天。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彭烨炜)
关键词:

相关新闻: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