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媒体看点

更多

《科技日报》:用标准提升粮油品质

发布时间: 2013-05-07 15:09   来源: 荆楚网   进入电子报

  用标准提升粮油品质

  ——武汉工业学院系列报道之三

  刘敬之 聂天保 王春生

  《科技日报》2012年6月15日

  武汉工业学院作为全国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油料及油脂工作组组长单位,在粮标委的领导下,全面负责我国油料和油脂的标准化制修订工作,该校教授何东平,多年来始终坚持油料油脂标准研究、制订,同时在油脂、植物蛋白方面的研究也有不俗成绩。他先后主持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15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获国家专利5项,鉴定项目14项。

  5月31日,何教授在主持完硕士论文答辩后,接受了我们的采访。

  何教授说:"全国的油料及油脂标准都是从这间办公室出去的。我们工作组以每年30多个(部)的速度制定和修订国家油料及油脂标准。"

  他告诉我们,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原国家粮食部就制定了部颁标准。上世纪80年代,我国先后制定了多部国家标准。这些产品标准在我国计划经济时期为油脂行业的生产、加工、销售提供了质量技术依据,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油脂质量水平提高,发挥了积极作用。

  进入21世纪,特别是加入WTO后,原有标准已落后于国际标准,也落后于我国客观实际,加之新产品、新工艺的出现,标准的修订与制定工作刻不容缓。

  作为全国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油料及油脂工作组组长,何教授对油料油脂行业标准的制定倾注了大量心血,在"十一五"期间,他们共提交了157部标准,已发布标准147部,主要集中在油料、油脂、蛋白以及检测方法等方面,完成了油脂和蛋白标准的全面覆盖,绝大部分标准与国际接轨。

  为了这些标准的制定,他经常要出差与各部委座谈、商讨,组织各地的调研、考察与学术会议。2008年,全年共出台标准76部。2012年,全国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批准10个行业标准的制定,申请国家食品安全标准19个,申请国家标准42个。

  何教授说:"标准是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如果没有标准,产品销售就无从谈起。国家标准一旦缺位,容易导致市场混乱,也无法进行有效监督。严格执行标准,可以帮助企业提高产品质量。"

  何教授说:"目前,中国每年产油脂2550万吨,缺口1500万吨,因此,寻求开发新的油源,是一项刻不容缓的艰巨任务。"

  微生物油脂作为继植物油脂、动物油脂之后开发出来的一种全新的油脂类型,引起了何教授的关注,多年来进行了微生物油脂项目研究。

  他介绍,微生物油脂是指由酵母、霉菌、细菌和藻类等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生产的油脂以及另一些有商业价值脂质。微生物生产油脂不仅具有油脂含量高、生产周期短、不受季节影响、不占用耕地等优点;而且可用细胞融合、细胞诱变等方法,使微生物产生高营养油脂或某些特定脂肪酸组成油脂,如二十碳五烯酸、二十二碳六烯酸、花生四烯酸、类可可脂等。

  何教授与中科院武汉病毒所一起研究选出了高产脂菌种,建立了微生物功能性油脂生产工艺和技术的雏形,在微生物的提取工艺和技术上进行了创新,制取技术达到国际领先,实现了全流程电脑自动化。从研究启动,到标准建立,再到产业化,如今的微生物油脂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他说,我国目前微生物油脂年需求量为5000吨,但年生产量不足1000吨,每公斤微生物油脂售价高达800元,仍然供不应求。湖北已有4家企业采用了他的技术生产微生物油脂,年产值可达7.5亿元,利润率高达30%。由他编写的《微生物油脂学》一书,系统地介绍了微生物油脂生产的各个环节,该书被教育部高等学校轻工与食品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为特色教材。

  何教授说,微生物油脂的研究和开发,丰富了传统的油脂工业技术,也是工业化生产油脂的一个重要途径。尤其在目前人口增长使得油脂需求量与自然资源严重短缺的矛盾日益尖锐的情况下,开辟新油源微生物油脂更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肽是人体重要的生理调节物,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何教授耗时12年,系统研究了大豆多肽、玉米多肽、花生多肽等7种多肽,并制成了多种产品。

  何教授与武汉百信食品有限公司合作,采用冻干技术,通过酶水解蛋白、水解植物蛋白,制取具有一定生物活性的多肽,一共开发了10个系列的产品,实现了从多肽研究、产业化到市场化的发展。这些多肽产品可以直接食用,或者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达到预防疾病、保健的效果。

  最后,何教授还向我们介绍了他的最新研究成果,地沟油鉴别技术开发研究。该成果建立与创新了有效鉴别、监控地沟油的技术和方法,同时还完成了地沟油检测国家标准的研究和制定。目前课题组已申请了3项地沟油快速检测的专利,以及地沟油检测标准2项,并于2012年2月完成了课题结题报告。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彭烨炜)
关键词:

相关新闻: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