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科学院公布了该院“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专项组的最新研究结果,研究认为,近期的强雾霾事件,是异常天气形势造成中东部大气稳定、人为污染排放、浮尘和丰富水汽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一次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事件。而人为污染物排放是造成此次雾霾天气的内因,可以说也是“主谋”。
时下,1月份的雾霾天气逐渐烟消云散。但是雾霾天气之痛带给人们的记忆却是长久、永恒的。中科院关于雾霾天气成因的权威分析,剑指人为污染物排放,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
今年1月31天,北京城有25天被雾霾天气笼罩,市民们都不得呼吸着污染的空气,都不得不在能见度相对很低的大气环境里生活和工作着。与此同时,中东部地区、甚至全国各地都不同程度地出现雾霾天气,对人们的生产生活甚至身体健康均造成不同程度影响。
对雾霾天气的成因,说法很多:环境污染大了,空气流通少了,雨水下得不多了等等。对此,中科院组织的专题研究的结论是:空气中原本存在的较小颗粒的污染物遭遇水汽后变成人们肉眼可见的大颗粒物,随即发生雾霾事件。而较小颗粒的污染物主要由氧化型有机颗粒物、油烟型有机物、含氮有机物和烃类有机物颗粒等4类物质组成,尤其是由大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相互反应共同产生的含氮有机颗粒物,在医学上被称为威胁人体健康的“杀手”。比如,上世纪中叶发生在美国和英国的空气污染事件,先后造成800余人丧生,而汽车尾气和工业污染物的排放就是主要成因。
近年来,我国一些地方的产业发展给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严重伤害,汽车已逐步走进平常百姓生活,对大气、水源和土壤等造成的污染不同程度地存在。这次造成我国大部分地区雾霾天气的原因正是污染物的过量排放。要想雾霾天气不再出现,我们警醒!必须着力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否则,雾霾天气定会再现,定会对人们群众造成的更加严重的伤害。
降低或者逐步消除雾霾天气的影响,人人有责。只有人人自觉作节能减排、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植树造林的践行者,人人自觉参与建设美丽中国,才会远离雾霾天气等污染事件,我们的生存环境才会越来越好。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