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魅力泉都

更多

老字号制茶人

发布时间: 2013-09-26 11:30   来源: 咸宁日报   进入电子报

 

 

 

挑拣老茶梗

 

 

发酵

 

 

烘烤

 

 

通风干燥

 

 

翻堆

 

 

预磨成型

 

  挑拣老茶梗发酵烘烤通风干燥翻堆预磨成型一百多年前,羊楼洞街道两旁茶庄、钱庄、酒铺鳞次栉比。如今的羊楼洞已经失去了以往的荣光,仿佛只有赵李桥茶厂那清幽的茶香,才可以慢慢地将它唤醒。任时代变迁,唯一不变的是老青砖茶和一代又一代制茶人的传承。

  3日,天空飘着丝丝细雨,让人感觉到些许凉意。

  我们驱车来到赤壁市赵李桥茶厂,这个全国唯一一家获得“中华老字号”的茶砖企业。

  行走在厂区的路上,脚下,零星地散落着茶叶碎片,风划过脸庞,夹着淡淡的茶叶清香,沁人心脾。

  今年56岁的甘多平,已在砖茶业摸爬滚打了40多个春秋。见到他时,他正打着赤膊,在一个200平方米的开放式车间翻着老青茶。

  “可别小看这一道看似简单的工序,茶叶‘升华’的好坏全在这一步。”甘多平停下手里的铁锹,擦了擦汗说道。

  “这些茶叶是经过杀青揉捻后进厂的,一般要经过大半年的发酵、陈化,然后再翻。”说起制茶,甘多平如数家珍。

  一旁的车间里堆放着一个巨大的茶堆,下方横向每隔3米就挖一个直径1米的洞,让茶叶通风干燥。这又需要半年光景。

  只有用时间来等待,才能得到品质最好的黑茶。“这是从唐代就流传下来的独特发酵工艺。”甘多平继续介绍道。

  陈化完成后,工人们就将茶叶一担担地挑到对面的厂房进行“复制”。这一道工序实质上是为茶叶除渣的一个过程。

  “去除杂质,也是为了保证茶叶的品质。”59岁的皮怀清正埋着头,在一个机器旁将粗老的茶梗挑出来。

  压制车间里,工人们在生产线上将经过挑选后的茶叶装在一个木匣子里。

  45岁的刘旺海和周建兰在这条生产线上工作了18年。盖面茶、压紧、推送,每个动作都很娴熟。

  “这个工序是关乎砖茶脸面的,没压好,砖茶就不成形,也不好看。”只见他俩配合默契,左右手齐开工。

  来到烘制车间,工人李望娥将不同分量的茶砖按顺序堆码放好,并留好缝隙。

  “烘制的时间和温度是很关键的,我们都有专门的技术人员控制,这道工序也是最后一道了。”李望娥一边码茶砖,一边说道。

  记者手记师徒传承百年茶香一块砖茶从原料到成为茶砖,前前后后要经过70多道工序,需近乎两年的时间沉淀。

  一道道工序,经历了一百多年的传承,即使是今天,赵李桥茶厂还保留着“师徒制”。赵李桥茶厂行政副总监权威介绍,制茶的工艺都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保证砖茶最原始的品质,“现在喝的茶,跟以前可是一样香”。

  在赵李桥茶厂,有一家三代人都在厂里工作的,每代人相互传承手艺,对砖茶有着一种特别的情愫,并将这种情愫融入到制茶的每道工序中,这也是“川”字牌砖茶品质始终如一的原因。

  “随着生活环境的变迁,人们饮茶的习惯也有了新变化。传统的制茶工艺受到了挑战。可喜的是,赵李桥茶厂在不丢掉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在茶品上创新,根据现代人们的口味适时调整茶的口感,并在内地市场抢占一席之地。可以预见,继承与创新必将给赵李桥茶厂带来历史性的飞跃,百年老字号的茶香将永驻人们的心间。

  记者 张大乐 夏正锋

(本文来源:咸宁日报 编辑:郑青)
关键词:

相关新闻: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