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魅力泉都

更多

咸宁城乡规划筑梦写实

发布时间: 2013-09-30 13:12   来源: 荆楚网   进入电子报

  临空鸟瞰,咸宁是一方翡翠、一片绿海。南有孝子山、双龙山等生态敏感区构成城市前景,镶嵌在闹市中的潜山、香吾山等城市绿洲则为中景,布满全景的浮山、青龙山、笔架山等34座大小山峦更是处处翡翠。

  依山远眺,咸宁远山青黛近山绿,淦山如带静如玉,这座城市与山林泉流融为一体。

  凭栏驻足,咸宁市规划馆将咸宁的明天集中展示无遗:全域景区化,“六城三区”宏图巨制……全市民众来这里观赏、品评、人们被吸引、被激励,发出的感慨是:震撼!

  志存高远  同心共筑规划梦

  信念引领梦想,梦想引领未来。

  咸宁人有咸宁梦。“咸宁梦”就是:实现绿色崛起,建设鄂南强市,打造香城泉都,构建“中三角”重要枢纽城市。

  如何让咸宁梦照进现实,为实现咸宁梦做出咸宁规划人的贡献?抢抓发展机遇,谋划未来规划,咸宁规划人有着自己的规划梦、强局梦。规划人的梦想是什么?就是打造“两个一流”规划局:一流的市直单位,一流的全省地方规划局。借助咸宁梦的东风,营造发展气场,咸宁规划人一切要素围绕发展配置,一切工作围绕发展展开,力求“提质竞进”,收获“两个一流满分”。

  “两个一流”,看似简单,实则很难。咸宁规划人常说,梦想是目标,目标成就未来,但过程决定结果,更重要的是追求这个过程。从此,咸宁发展进入了激情燃烧的岁月,迎来施展才华的年代,迎来比拼作为的季节。实现咸宁梦,路就在我们脚下!

  近年来,集纳山、水、林、泉,城于一体的咸宁城市发展一种海纳百川的胸怀见证着鄂南大地的沧桑巨变!弹指一挥间,咸宁以与无伦比的气魄砥砺前行,城乡规划画卷起伏跌宕,生生不息: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发扬,咸宁规划在鄂南大地上笔墨流韵、激情飞扬,强烈的创新精神、坚实的依法行政能力、先进的信息技术平台和制度化管理带来的规划工作的科学性和预见性,使城乡规划迅速步入发展快车道。

  顶层设计  高点谋划绘蓝图

  撤地建市以来,鄂南大地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巨变。1998年至今,咸宁先后经历3次总规修编,咸宁城划以一种近乎虔诚的信念谋划咸宁的未来,感受触动着这个城市的繁荣。

  1998年,第一次总规修编,咸宁的城市定位为现代工、贸、旅游城市;2005,第二次总规划修编方案从现代城市提升至中等生态城市、休闲度假养生基地;2011年咸宁第三次总规修编再次完善为鄂南门户城市、武汉城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宜居城市和旅游文化城市。12年的轮回,从现代工贸城市、中等生态城市,再到生态宜居城市和旅游文化城市,咸宁经历了一次次艰难的自我扬弃和抉择,在无比执着的摸索中找准自已的定位。

  咸宁规划全面审视咸宁自身优势,在“山、水、地、文、景、能、位、势”等八个方面深化市情认识,牢固树立“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经济发展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绿色规划发展理念。

  2008年,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全面启动,市委、市政府运筹帷幄,果断决策,六个层面!六级定位!从国际视野定位咸宁的顶级目标——“全国新型能源基地、全国优秀旅游城市”;从华中区域考量咸宁的城市名片——“华中温泉旅游名城”;放眼全省产业集群定咸宁的工业发展方向——“全省区域性现代制造业和高科技研发转化基地”、“全省首家低碳经济示范区”;从武汉城市圈明确咸宁的城市地位——“武汉城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创新示范基地”;在鄂南地域出发重申咸宁的核心作用——“鄂南地域性中心城市”;从百姓视野重新定位咸宁在群众心中的价值——“咸宁人民引以为自豪的生态宜居城市和旅游文化城市”。

  一个城市的发展,往往诞生于对挑战的应对之中,敢于面对重重挑战,也正是咸宁再次腾飞的关键所在。在新一轮的城市博弈当中,舞起规划“龙头”,把握机遇,后发崛起,弯道超车。

  工业崛起  登高望远天地阔

  工业不强何以强市!

  咸宁交通便捷,物产丰富。如何在新形势下奋力崛起?市委市政府把目光盯住了新型工业,提出了“以工业化总揽全局”,打造“大产业”格局的战略构想。咸宁规划抢抓机遇,顺势而发,对原有的城市布局进行了全面规划和合理完善。

  2006年,新的咸宁工业园区应当放到哪里才合适?规划部门结合市区城市发展战略布局,编制了长江长业园概念性规划,提交了规划选址、园区范围、集聚开发等建园答案和构思,完成了10平方公里的地形调绘,解决了建园之初基本设施建设迅速启动和“落地”的燃眉之急。2009年,结合市区功能分区,规划调整产业园区为“1个先导区+6个板块”产业空间,引导城区工业企业逐步向咸东产业片和凤凰工业园集中布局,在主城东西两侧形成两大工业集聚园区。充分利用现有工业优势,发挥交通大动无粉尘、无噪音、无超标污水排放。咸嘉临港新城全面对接武汉新港建设规划,规划区域覆盖赤壁、嘉鱼、咸安。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未来人居”示范基地、梓山湖生态新城、华中首家低碳经济示范区规划布局全面完成。全面实施淦河生态整治、潜山森林公园、金桂湖低碳经济示范区、咸宁垃圾焚烧发电厂、县市污水处理厂建设等“六大生态环境建设计划”。

  城乡统筹  内秀外拓焕新颜

  “用最好的用地、最好的空间、最好的资源规划建设公共设施,打造公共空间。”今天的咸宁,后发崛起、现代文明的勃起,新的规划理念在不断碰撞糅合中日趋完善。

  城市道路不断优化。咸宁规划人立足长远,高点构建、全力构思市外交通与城市道路在城市空间上的完美融通,精心构筑“田”字型道路骨架和“四纵五横两环”的市区交通网络,编制完成20多个道路规划,完成了30多条背街小巷整治改造规划。30年前,“一个扁担、两个箩筐”的城市架构;10年前,一个单调的“口”字撑起了咸宁城市骨架;如今,绿荫作伞,鲜花掩映,看不完的商业繁华萦绕城间。破旧的老街、低矮的瓦房、尘封的围墙,犹如泛黄的照片存进了咸宁人的记忆深处。条条道路灿若星河,通达四海,早上还在咸宁,晚上已走上广州的餐桌。

  主城范围不断扩广。09版《总规》调高起点,打开眼界,把咸宁空位为区域性中心城市,对咸宁的远景发展作出了战略性思考和方向性选择,大胆提出了“西控东拓、南抑北进、”扩城设想:以北至咸宁嘉鱼,规划咸嘉临港新城;以东至贺胜桥镇的花坪、黄祠、万秀村与武汉交界构建梓山湖生态科技新城,大城市空间格局正在展露雏形。

  城市功能不断完善。近远期规划建设水厂3个,新增日供水能力25万吨;规划兴建污水处理厂4个,新增日处理能力12万吨;规划兴建220千伏以上变电站3座;同时还配备完善的电信工程规划、燃气工程规划、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环卫设施规划等20多项专项规划,市民远离了生活不便的困扰,生活品质逐步提升。

  城市品位不断提高。着力提升环境化功能,努力打造“生态咸宁、绿色咸宁”,建成武汉的“氧吧”、华中的“绿肺”,中心城区完成近15平方公里的山体保护规划,实施了“民生”、生态、商贸“三大工程,博物馆、中心医院、社区、展览馆、淦河生态修复工程、潜山公园、十六潭生态公园、”两型社会“示范路及一批商业特色街和商业设施规划建设。

  城乡统筹不断深入。根据”一主两次、一区三轴两带”的城镇发展战略,以咸宁市为中心,确定了一条南北向城镇连绵区、三条城镇产业发展主轴和两条旅游生态发展轴。加快了镇村规划和新农村规划步伐,全市编制村庄整治规划360个,完成7407户农村危房改选,启动中心镇宜居村庄规划建设,让农村共享规划的丰硕成果。加快“全域景区化”建设,启动了全省首个全域新型城镇化规划编制,力求全域性、多视角的指导咸宁市域城镇化建设。

  生态持续  青山绿水呈异彩

  昔日咸宁之美,美在山水;如今咸宁之美,美在城市。咸宁规划把握时代机遇,结合市情,创新实干,努力勾划勒着一个“让世人羡慕,让市民自豪,让来宾留恋”的生态宜居秀美咸宁。

  傍水而生,因水而成,咸宁注定要在“山水”上寻找宜居宜业的最终归宿,“显山、露水,见秀”成为咸宁规划的不变主题。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国最适宜人居城市、中国魅力城市、全国首批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和湖北省森林城市——咸宁的今天,自然生态优势初见端倪。咸宁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4.2%。可谓山水相依,城林相间,城在水中;水绕城转,楼在景中,人在画中。09版《总规》再次将生态宜居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规划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和旅游文化城市。以“生态、文化、活力”为主题,将历史瑰宝如珠玉般镶嵌在桂乡大道规划建设之中,与自然山水相互融合,形成了一条风景秀丽、富含文化内涵的城市个性文化走廊。远期结合银泉大道、咸宁大道、桂乡大道、香城大道、泉都大道等城市干道,策划打造“两型”社会示范路,不久的将来,一个集市民休闲、展示咸宁形象和体现咸宁城市品质于一体的标志性景观空间将展现在世人面前。市区的淦河公园、潜山公园和正在建设的十六潭公园规划无不体现对自然的尊重,对绿色的呵护,认真构思,巧妙安排,借助公园开发将山体、水体与公园自然融合,形成园中有水,水中有园,山中有景的优美景象。水波灵动,生气盎然,既彰显了咸宁的城市活力,又让市民充分享受“亲水、临山”的愉悦。淦河公园、泉都公园、月亮湾公园傍水而建,钟灵毓秀;十六潭公园、人民广场、桂花广场、高铁广场、双泉广场等广场绿地,因地制宜,均衡分布,使市民“开窗见绿、出门进园”,如居仙境。碧桂园、龙苑君天下、福星城、桂花城、翰林名都等居住区绿树掩映、花团锦簇、环境优美、生态宜居,休闲设施齐全。如今,市民出行500米可享受到5000平方米的小游园、小绿地,出行1500米可游览到综合性的休闲公园,出行5公里可体验到郊野公园;出行20公里可休闲于旅游风景区。潜山公园、清晨畅游十六潭,傍晚漫步月亮湾。外地人感叹,“一片山一片城一片林,哪里分得清?

  科学规划  担当履责兴事业

  规划是一个古老的新生行业,从城市诞生开始,咸宁规划便伴随着城市建设一同成长。

  当时,“重生产、轻生活;重发展、轻品质”的城市观念根深蒂固,违法违章建设突出,城市“脏、乱、差”现象严重,城市形象落后,杂乱无章。咸宁规划,何去何从?如同所有新生城市发展一样,咸宁规划事业基础差、底子薄,但咸宁规划人有信心在在全省市州中一争高下。

  在重点工作推进上实行倒逼机制,一级做一级看,一级带一级干。用目标倒逼过程,用责任倒逼干部,用创新倒逼进度,逼出了一座合心合力、强势推进的新咸宁。

  2008年起,市区及通山、嘉鱼、赤壁等地无数次惊心动魄的拆违攻坚战全面打响,兵锋所指,违建丧胆,据统计,仅银泉大道、桂乡大道沿线规划红线控制范围曾拆除协定27栋违建、50多栋私建。因此,城市环境是建出来的,某种程度更是拆出来的,历经前后三次大拆违活动,全市拆除违章建筑达到3万多平方米。阵痛过后,灰黄老旧的破落围墙消失了、堵路占绿的违法建设减少了,在咸宁城乡规划无惧无畏的汗水浇灌下,如今的咸宁有如八月桂花,灿金馨香,翩然怒放!

  为构筑公平公正的规划环境,咸宁规划人锐意进取,大胆革新,提出了内外兼修、标本兼治的方针。不断完善规划决策机制,建立了规划委员会、专家评审会、集体审查会的“三堂会审”制度。构建了由“政府组织、部门合作、专家领衔、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社会监督”的决策机制、“规划先行、部门联动、责权相适、阳光施政”的管理机制体系、“数字平台、规划条件、公共配置、慢行宜居”的技术机制等组成的三大城市工作支撑体系。不断优化规划审批机制,坚持规划审批“一支笔”和“一书两证”,严控“四线”,建立了规划项目设计方案会审制度和逐级审核审批机制。不断创新规划执法机制,创新了“关口前移、强化责任、部门联运”的执法模式,将以处罚为主的被动执法模式转为以预防为主的主动执法模式,项目验收实行终身责任制,确保了执法到位。制定了《咸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咸宁市城区经营性建设用地容积管理办法》、《咸宁市城乡规划设计市场管理规定》、《咸宁市建设项目日照分析管理细则》、《咸宁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规定》等20多项规范性文件,城乡规划编制、实施和管理工作大步迈上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孙方生)
关键词:

相关新闻: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