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网络专题 > 荆楚气概

大冶有色为国争光

发布时间:2019-09-25 11:53:00来源:荆楚网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长江中下游的大冶,是人类矿冶文明的发祥地。三千多年前,我们的先民就在这里开山凿石、筑炉冶炼,成就了华夏青铜文明。铜绿山古矿冶遗址考古发现,被誉为“世界第九大奇迹”,填补了中国铜冶炼历史的空白。

  作为青铜文明的继承者,大冶有色创立于1953年,是国家“一五”时期的156个重点项目之一,也是新中国成立后主要由国内设计、自行施工并全部采用国产设备建成的第一座大型粗铜冶炼厂。冶炼厂采用反射炉冶炼工艺,在上世纪60年代初属于世界先进技术,1960 年4月竣工投产。反射炉作为新中国第一座“功勋炉”,年粗铜产量占全国四分之一,为新中国铜工业的迅速崛起和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为适应冶炼厂生产建设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要求,反射炉进行了300多项技术革新、改造。经过1965年、1972年、1975年三次扩建改造,产量由2.5万吨提高到6万吨。2000年炉寿命再创新高,实现连续安全运行606天,创下了铜熔炼炉同类炉窑“寿命最长、产量最多、床能力最大”等多项全国纪录。反射炉运行50年共熔炼了约1300万吨铜精矿,生产了约490万吨冰铜。

  时代日新月异,奋斗永不停歇。随着科技的发展,冶炼工艺的更新,大冶有色引进了加拿大诺兰达炼铜工艺进行冶炼技术改造,1997年10月1日投料,10月10日产出第一包冰铜。诺兰达炉投产后,反射炉与诺兰达并开,共同承担铜精矿的熔炼任务。诺兰达的投产,使冶炼厂粗铜生产能力提升10-13万吨。诺兰达炉运行14年,熔炼铜精矿约800万吨,生产粗铜约140万吨。

  2009年7月,大冶有色为提高冶炼规模和综合盈利能力,毅然投资16.82亿元建设澳斯麦特炉,对铜熔炼系统进行节能减排改造,取代反射炉和诺兰达炉。澳斯麦特炉采用富氧顶吹熔池熔炼工艺,项目获得国家优质工程奖,创造了“炉体规模最大、施工时间最短、达产达标最快、施工条件最难、投资最省、安全最佳”七个同类炉体建设世界之最。能耗比原来下降50%,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均优于行业准入标准,技术装备和环保条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11年7月,大冶有色又投资21亿元,建成了采用世界最先进永久阴极工艺的30万吨铜加工清洁生产示范项目,以适应冶炼规模提升战略的需要。该项目许技术在国际上首次使用,生产效率比原来老电解系统提高了10倍,成为世界铜精炼的样板工程。

  大冶有色始终站在振兴民族铜工业、建设有色金属强国的高度,探求资源价值,服务社会发展,在中国铜采冶史上留下一串永不磨灭的足迹,成就了新中国铜工业发展的骄傲和荣光。大冶有色生产规模从上世纪60年代年产粗铜2.5万吨产能,如今跃升至年产粗铜40万吨、电解铜60万吨、铜材加工30万吨、硫酸110万吨、黄金20吨、白银1000吨以上的生产能力,还成功提取了硒、碲、铂、钯、铼、镍等十余种稀贵金属,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9年,大冶有色为完善铜冶炼产能布局,实现高质量发展,吹响了二次创业、再次崛起的新号角。一个充满活力、充满希望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国际一流现代化工厂,即将呈现在世界面前。(李俊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