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襄州新闻报道 > 正文

   

  茶园绿色防控。

   

  猕猴桃挂果。

   

  专家讲解梨树栽培技术。

   

  油菜轻简化栽培田间长势。

   

  蛋鸡绿色养殖鸡蛋分拣线。

   

  茶园灭虫诱捕灯。

   

  稻虾种养中水稻长势。

  核心阅读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是中央对确保粮食产能的新举措。遵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实施乡村振兴和创新驱动战略,强化我省农业发展的科技支撑,湖北省农业农村厅2022年组织遴选了27项符合绿色增产、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质量安全要求的农业主推技术。本报予以摘登,供各地参考。

  一、稻-再-油(肥)绿色高效栽培技术

  技术优势:该技术适用于稻田轮作周年种植中稻、再生稻和冬油菜(菜饲用或肥用)的种植模式。选用生育期适宜、综合抗性好、品质优良的中稻品种提早种植,在中稻(头季)收割后,采用适当的栽培管理措施,使收割后的稻桩上存活的休眠芽萌发再生蘖,进而抽穗成熟再收一季水稻(再生季)。选用生育期较短、生长快、适合菜用、饲用和肥用的油菜品种,在再生稻收获后播种,油菜作为菜饲或肥用。2021年在枝江市等12个县(市、区)进行示范推广,推广面积83.2万亩,超预期目标3.2万亩。一是增加粮食,比种植一季中稻亩均增产200多公斤稻谷。二是省工节本,一种两收,第二季不需要再播种、育秧,省种、省工、省时、省水、省肥、省药。三是优质优价,再生稻米质明显高于头季稻。四是培肥地力,油菜做绿肥,减少了化肥施用量。

  技术要点:1.品种选择。中稻选择生育期135天以内、品质优、再生力强的品种。油菜选用早熟、双低、生长茂盛、抗性强的优良品种。2.中稻栽培。头季稻适时机收,机收时注意减少碾压稻桩,留茬高度35-40厘米左右;及时防治病虫害。3.再生稻栽培。头季稻收割后,立即灌水护苗,亩施尿素3-5公斤,提高腋芽的成苗率。4.油菜(绿肥)栽培。再生稻收割后及时播种;冬前重点防治蚜虫、菜青虫,花期重点防治菌核病。

  适宜区域:江汉平原、鄂东、鄂东南等光温资源“一季有余两季不足”的单双季稻混作区。

  首席专家:羿国香027-87665125。

  二、稻田轮作大球盖菇生态循环技术

  稻田轮作大球盖菇生态循环技术以稻田为基础载体,结合大球盖菇草腐菌属性,可有效消纳稻田秸秆,提升土壤肥力,促进农业生态循环。

  2021年在襄州区等16个县(市、区)进行示范推广,建立核心示范区300多亩,辐射推广面积1.3万亩。大球盖菇季亩平纯收入约5300元,水稻季节约化肥成本48元左右,增产18%以上,亩平增收240元。

  技术要点:1.茬口衔接。中稻播期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一季晚稻播期为5月下旬至6月上旬,再生稻播期为3月下旬至4月上旬。水稻收获后稻秸在田间晾晒备用,9月下旬至10月中下旬播种大球盖菇。2.大球盖菇播前准备。以稻草为主要培养料,辅料为玉米芯、稻谷壳等。每亩备足稻草4500 公斤、稻谷壳等辅料2000 公斤及大球盖菇菌种250-300公斤。3.田间管理。采用3层料2层菌种播种方式。稻田按1米左右分厢,整平厢面后施用石灰30-50公斤/亩。底层平铺稻草厚约30厘米,接种大球盖菇前2天左右预湿润至含水量60%左右。接种时将菌种掰成直径3-5厘米块状进行穴播,菌块间距15厘米左右。4.出菇管理。出菇管理重点是保湿、保温及栽培场地通风,保证覆盖物呈湿润状态。5.采后处理。采收后及时填平料面,清除残菇,补足水分,覆草养菌。

  适宜区域:长江流域稻区。

  首席专家:黄见良13100633043。

  三、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

  针对水稻生产过程中肥料用量大、施肥次数多、施肥方式落后等问题,将机插秧与侧深施肥技术相融合,推动施肥方式转变,提高肥料利用效率。与传统施肥相比,运用水稻侧深施肥技术,化肥平均用量减少2.6公斤/亩,减肥达11.7%,仍可实现增产40.78公斤/亩、增收95.4元/亩,节本增效可达115.6元/亩。

  2021年,全省水稻侧深施肥面积达到113.5万亩,比2020年增加5倍。

  技术要点:1.整地。翻耕、灌水、泡田后,旋耕整地作业。2.科学施肥。使用颗粒均匀、表面光滑的圆粒型复合肥或掺混肥。配方施肥:①一次性施肥方案。肥料配方及用量:早稻推荐肥料配方24-12-11,施用量35-40公斤/亩;一季中稻推荐肥料配方28-9-13,施用量40公斤/亩;中稻(再生稻)推荐肥料配方20-16-10,施用量45公斤/亩;晚稻推荐肥料配方22-9-12,施用量45-50公斤/亩。也可选用配方相近的缓控释肥。机插秧同步侧深基施,后期不追肥。②“基+追”施肥方案。基肥以复合肥为主,肥料配方及用量:早稻推荐肥料配方18-14-10,施用量40公斤/亩;一季中稻推荐肥料配方24-10-15,施用量35-40公斤/亩;中稻(再生稻)推荐肥料配方18-17-8,施用量40公斤/亩;晚稻推荐肥料配方22-10-12,施用量35-40公斤/亩。也可选用配方相近的复合肥。3.精准作业。合理选用侧深施肥机具,调试好农机具并精细作业。

  适宜区域:全省水稻种植区域。

  首席专家:王忠良027-87394322。

  四、稻油轮作周年机械化直播栽培技术

  该技术适用于湖北省一季中稻、油菜两熟区的种植模式。水稻种子选用抗性强,生育期适中的优质品种,机械直播,无人机防治病虫害,水稻收获时秸秆全粉碎均匀抛撒,及时旋耕整田,开沟。油菜种子选用株型紧凑,花期集中,抗病性强,适合机收的双低品种,机械直播,无人机防治病虫害,联合收割机收获。

  多年多点的试验示范情况表明,采用机械化直播技术可以比传统的育插秧每亩能节省成本100-150元,产量相当。比传统撒播相比,能够实现每亩节本10-15元,增产22-31公斤。

  技术要点:1.品种选择,如上所述。2.水稻栽培。油菜收获后,灌水泡田,旋耕机深旋15-20厘米,然后耙田、耖平、沉田。播种:杂交稻每亩1 -1.5公斤,常规稻每亩2.5 -3公斤。推荐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氮肥按照5:3:2施入(基肥:蘖肥:穗肥),磷肥作基肥一次性施入,钾肥按照基肥和穗肥各一半施入。运用绿色防控技术,无人机喷洒农药,及时防治病虫害。联合收割机收获,秸秆粉碎均匀抛撒,秸秆长度不超过10厘米,留茬高度不高于18厘米。

  3.油菜栽培。播种时间不迟于10月31日,采用油菜直播机播种。大田底肥每亩施纯氮9.6-10.8公斤,五氧化二磷6-7公斤,氧化钾3.0-3.5公斤。开盘肥施用纯氮3.2-3.6公斤,氧化钾3.0-3.5公斤。苔肥施用纯氮3.2-3.6公斤。油菜95%成熟时,采用联合收割机直接收获,秸秆粉碎还田,留茬高度不高于30厘米。

  适宜区域:湖北省稻油两熟并适宜机械化作业的区域。

  首席专家:程建平13277099386。

  五、稻麦全程机械化技术

  该技术是保证秧苗素质、提高肥料利用效率、稳定产量的重要途径之一。选用生育期适宜、环境适应性强的优质品种,集成工厂化育秧、机插同步侧深施肥等技术,配合精准的肥水管理等措施,可以降低农业生产劳动成本,提高水稻种植和施肥环节机械化水平,增加肥水利用效率,有效推动施肥方式转变、充分利用温光资源,实现水稻生产节本丰产增效。

  2021年该技术在襄阳等8地进行示范推广,建立核心示范面积5.9万亩,辐射面积59万亩。该技术可提高肥料利用率13.5%,光热资源提高15.2%,且产量稳定。该技术适合水稻规模化经营,每亩可增收295元,提高种植收益。

  技术要点:1.床土准备。采集质地疏松、无硬杂质的肥沃菜园土或稻田表土,适时翻晒、粉碎并过筛,播种前消毒、堆闷,杀灭病菌。2.品种选择。选择增产潜力大、耐肥抗倒伏、株型紧凑、生育期适中,适合机械化栽插的品种。3.种子处理。种子包衣或药剂浸种,杂交种浸15-18小时、常规种浸22-24小时后催芽,破胸种子摊开炼芽6-12小时。杂交稻每盘播干谷70-80克,常规稻90-120克,秧龄15-22天。4.叠盘暗化。暗化叠盘高度不超过10个,暗化时间48小时。5.苗期管理。控制温度,及时通风炼苗,适时防病、补水。6.适时收获。当95%以上籽粒黄熟时抢晴收割,及时晒干入库。

  适宜区域:鄂中北稻麦轮作区。

  首席专家:程建平13277099386。

  六、主要粮食作物农药减量控害增效技术

  该技术为一套集精准测报、绿色防控、高效药械、科学用药及统防统治于一体的综合防控技术。该技术在全省粮食主产区推广应用多年,2021年,建立核心示范面积近20万亩,辐射面积超200万亩。示范区病虫害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作物生长季农药减施1-3次,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30%以上,每亩节本增效100-200元。

  技术要点:一“控”,即控制病虫发生危害。应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创建有利于作物生长、天敌保护利用而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环境条件,预防控制病虫发生,从而达到少用药的目的。二“替”,即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替代高毒高残留农药、大中型高效药械替代小型低效药械。三“精”,即推行精准科学施药,配方选药,对症用药,轮换用药,避免乱用药。四“统”,即推行病虫害统防统治。

  适宜区域:全省粮食主产区。

  首席专家:周华众13986178619。

  七、玉米草地贪夜蛾综合防控技术

  为科学应对草地贪夜蛾发生为害,湖北省植物保护总站2019年组织省农科院植保土肥研究所、华中农大及7家基层植保站等开展联合攻关,组装了一套集精准测报、绿色防控、高效药械、科学用药于一体的综合防控技术。2021年在襄阳等地建立核心示范面积16.57万亩,辐射带动面积229.73万亩。

  该技术在示范区减少化学农药使用1-2次,减量21.8%,亩产相较于自防区增产9.8%,示范区亩增收103.95元,辐射区亩增收66.77元。

  技术要点:1.农业防治。科学选择种植抗耐虫品种,科学肥水管理,平衡施肥。2.生物调控。保持作物种植多样化,间作套种大豆、花生等非禾本科作物或洋葱、瓜类等具有驱避性的植物,在田边种植甜糯玉米诱虫带集中歼灭。3.种子处理技术。在播种前,选择含有氯虫苯甲酰胺等成分的种衣剂实施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4.理化诱控。人工摘除卵块和人工捕杀幼虫,植株心叶里撒草木灰、细土、沙子、木屑和肥皂水保护生长点。成虫发生高峰期,每亩玉米田放置1套草地贪夜蛾诱捕器。5.生物防治。人工释放螟黄赤眼蜂、夜蛾黑卵蜂、蠋蝽、瓢虫等天敌,注重天敌保护增殖。6.科学用药。对虫口密度高、集中连片发生区域,抓住幼虫低龄期实施统防统治和联防联控;对分散发生区实施重点挑治和点杀点治。

  适宜区域:适合全省玉米产区。

  首席专家:郭子平13387509675。

  八、直播油菜优质丰产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该技术以直播油菜“以密增产、以密补迟、以密省肥、以密控草、以密适机”的“五密”栽培理论为指导,集成高产优质抗倒品种选用、机械精量播种、专用缓释肥和机械收获等关键技术,压减物化投入、减少管理环节,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直播油菜优质丰产轻简高效生产目标。

  该技术连续多年在黄冈等地开展试验示范与技术集成,每年应用面积超100万亩。与直播油菜习惯的每亩1-2万株的密度相比,密度增至3-4万株,平均增产10%以上,减肥6-15%,杂草减少20%,抗倒性增加5%,机收损失率降到8%,亩平减少用工2个,亩平节本50元以上,大面积亩产稳定在180公斤,效益提高200-300元。

  技术要点:1.粉碎秸秆。在10月15日前选用集秸秆粉碎与抛撒装置于一体的联合收割机作业。

  2.优选品种。选择耐密、高产、抗倒、抗病的优质油菜品种。

  3.联合播种。(1)机播作业。(2)抢墒播种。(3)合理播期。水田油菜播种期不迟于10月20-25日,旱地不迟于10月下旬。(4)均播密植。水田油菜亩播种量300-400克,旱地油菜亩播种量200-300克,确保越冬期亩密度水田3-4万株、旱地2.5-3万株。(5)高效施肥。底肥用油菜专用缓释肥(N-P2O5-K2O为25-7-8或相近配方,并含B、米克、Zn、Si等中微量元素)。水田油菜亩施40-45公斤,旱地油菜亩施30-35公斤。(6)清理“三沟”。播种结束后,及时清理厢沟、腰沟、围沟。

  4.壮苗调控。当亩绿叶数为18-24万片时,雨前亩追施尿素3-5 公斤促壮;当亩绿叶数超过36万片时,用无人机亩喷施1升的多效唑(浓度为7.5 克/升)或烯效唑(浓度为2.5 克/升)控旺;-5℃寒冷冬季叶面喷施抗冻剂防冻;在蕾薹初期(薹高8-12厘米),亩追施2.5-3公斤氯化钾提高抗倒性。

  5.绿色防控。当苗期杂草危害较轻时,结合中耕松土抑制草害发生;草害严重时,可用高效盖草能或烯草酮防除。苗期可用噻虫嗪或高效氯氟氰菊酯防治蚜虫,用溴氰菊酯或阿维菌素防治菜青虫。初花期注意防控菌核病。

  6.适期收获。全株角果70-80%落黄,主茎中部角果籽粒呈该品种固有籽粒颜色时,机械割倒平铺5-7天后捡拾脱粒。

  适宜区域:湖北省全域可用机械操作的油菜种植地区。

  首席专家:陈爱武027-87664620。

  九、基于北斗的精准作业技术

  该项技术基于湖北省高精度服务平台,利用已建成的湖北省地基增强网和湖北省北斗农机信息化智能管理系统,政府及农业合作社管理人员足不出户,就能获取每台农机终端实时的位置信息、运动轨迹、传感器状态等数据信息,辅助管理人员对农机进行统一管理、集中调度,监测农机作业面积和质量,最终达到提高农机使用效率和作业效率,降低作业成本的目的。

  该技术已在湖北省50个市(县、区)的近800家合作社安装推广各类北斗农机终端25852台/套。依托平台数据,各相关部门累计发放深松作业、秸秆粉碎还田、植保、油菜直播等各类作业补贴5亿多元,应用价值明显,服务对象反映良好。

  经济效益:四年来,利用北斗+农机作业质量监测技术,仅深松作业质量审核就累计节省人工成本约1.76亿元。

  生态效益:①北斗+深松监测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使25厘米以下土层的紧实度改善12.4-51.0%,田块渗透能力和保墒能力增强;②北斗+稻麦联合收获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机手能及时掌握收割机割台高度,确保秸秆留茬高度在15-18厘米,引导机手按秸秆还田标准进行规范作业,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减少了化学肥料的投入量,解决了秸秆乱堆乱放现象,杜绝秸秆焚烧造成的大气污染,保护生态环境;③北斗+无人机高效植保作业的推广应用,采用旋翼无人机喷雾喷洒方式,更贴近受药有效区域,雾滴细小更具均匀性,提高了农药利用率,亩用药量较常规作业降低了10-20%及90%的用水量,减少了对农作物和土壤的药剂污染。

  社会效益: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及农机利用效率、劳动生产效率。

  技术要点:1.北斗监测农机深松整地作业。(1)深松时间一般应视土壤类型、有机质含量及土壤疏松情况,灵活掌握。(2)深松深度要因地制宜,以打破犁底层为原则,一般在25厘米以上、35厘米以下,作业间距小于50厘米。(3)深松整地作业质量要求“深、平、细、实”,达到待播状态。(4)采用北斗卫星定位、视频采集、无线通讯和传感器监测技术,实现对农机位置与深松作业状态、作业过程与质量、面积的准确监测,为作业量核算、作业质量、试验对比提供量化依据。

  2.北斗监测油菜轮作多功能联合播种作业。对油菜轮作试点作业面积和作业质量进行实时监测,实现“平台共享、终端多选、监控多界面”的技术路径,作业面积的计量精度误差不大于3%。

  3.北斗监测无人机高效植保作业。施药飞行参数监测、施药质量监测、施药设备监测、作业地块监测。

  适宜区域:

  北斗监测农机深松整地作业推广区域:武汉市、十堰市、随州市、宜昌市、襄阳市、荆州市、黄冈市、孝感市、荆门市、咸宁市、仙桃市、潜江市、天门市。

  北斗监测油菜轮作多功能联合播种作业推广区域:武汉市、黄石市、十堰市、荆州市、宜昌市、襄阳市、鄂州市、荆门市、黄冈市、孝感市、咸宁市、仙桃市、天门市。

  北斗监测无人机高效植保作业推广区域:武汉市、宜昌市、襄阳市、荆州市、黄冈市、孝感市、荆门市、仙桃市、潜江市、天门市。

  首席专家:任耀武027-82818962。

  十、棉花麦(油)后直播高效生产技术

  该技术实现了以降低用工量、减少肥料用量和补产量为主要特征的轻简高效生产技术,为棉花生产绿色、低碳、全程机械化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该技术已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成果鉴定为整体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核心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从2012年开始小面积示范,2015年开始到仙桃、天门等全省所有棉花主要产区开展多点、大范围推广应用,均取得良好效果。

  近10年示范、推广表明,在实现棉花产量不减的前提下,该技术可以减少劳动力用工30%,节省肥料用量30%,节省农药用量20%,同时增加了冬作物产量,从而大幅度降低棉花生产成本、提高棉田周年种植效益。

  技术要点:1.核心技术。(1)推迟播种,增加密度。6月上旬前尽早播种,密度4000-6000株/亩,行距76厘米,穴播。(2)减少肥料,见花施用。减少氮肥用量10-14公斤/亩,氮磷钾肥按1:0.3:1配置。(3)秸秆粉粹,原位还田。(4)阈值管理,轻简高效。

  2.配套技术。(1)一播全苗。采用机械抢墒或望墒播种,墒情较差时灌水出苗。(2)提早化调。在棉花5叶时开始喷施缩节胺,连续3-4次,间隔10-15天,打顶后重控。(3)催熟脱叶。10月上旬喷施乙烯利150-300毫升/亩,如果采用机械采收,须同时喷施噻苯隆40-60克/亩。

  适宜区域:我省江汉平原、鄂东、鄂北等传统棉区。

  首席专家:羿国香13871142798。

  十一、蔬菜“三减三增”提质增效技术

  通过优选品种,优化栽培,化肥、化学农药减量,轻简省工结合等技术集成与应用,改变对化肥及化学农药过分依赖的传统生产方式,达到减肥减药减工及增产增质增效目的,促进蔬菜产业向资源节约型、生态友好型、优质高效型发展。

  2017-2021年,我省连续五年累计示范推广600余万亩。化肥用量减少5%,化学农药用量减少5%,蔬菜平均增产3%左右,产品抽检合格率达97.5%以上,亩平节本增收200元以上。

  技术要点:1.优选品种。选用适合我省露地或设施生产条件的抗病抗逆蔬菜新优品种。2.优化栽培。(1)根据市场需求,选择合理轮作的周年茬口高效种植模式,采用集约化育苗、避雨栽培等技术。(2)实施土壤连作障碍修复技术,采取底肥增施生物有机肥,结合间作、轮作等措施,有效克服连作障碍。3.化肥减量。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水、肥(药)一体化”技术。4.化学农药减量。加强与植保单位联系,了解病虫害发生情况,综合运用农业、生物、物理等绿色防控措施,减少化学农药用量。5.轻简省工结合。推广机械耕整、施肥、施药,示范应用机械播种、移栽、采收、清洗;发展农机、植保等社会化配套服务;推行废尾菜资源化利用,减少环境污染。

  适宜区域:省内蔬菜产区。

  首席专家:朱凤娟13657273918。

  十二、精品果园(柑橘)优质高效栽培集成技术

  该技术以提高柑橘品质为目的,集成了优选良种、果园改造、轻简化修剪、绿色防控、果实管理、机械化栽培等技术,提升产业经济效益。近两年辐射推广200万亩以上。精品果园核心示范区可实现优质果率80%以上,亩平增收200元以上,化肥、农药用量减少10%以上。

  技术要点:1.优选良种。因地制宜,优选熟期配套、品种互补、耐贮运加工的优质品种。2.果园改造。对株行间距小、郁闭严重的成龄郁闭橘园进行改造,采用疏株(行)间伐方法,使橘园株距不小于3米,行距不小于4米,提高果园生产能力。橘园行间取土起垄,增施有机肥,采用柑橘专用肥(N:P2O5:K2O=15:7:13),推广果园生草,间植三叶草、牧草等绿肥,提高土壤肥力。3.轻简化修剪。以开心型修剪为主,缓和树势,幼树培养3-4分散的主枝,成龄园实行大枝轻简化修剪,疏除徒长枝,树冠高度控制在2.5米以下。4.绿色防控。推广使用生物、物理等绿色综合防治技术,4-10月,在果园配备(台/25亩)、粘虫板(30张/亩)、捕食螨(1袋/株)等,灭杀柑橘红蜘蛛、蚜虫等害虫。冬季清园消毒、杀灭虫卵、清除病虫枝,采取树干涂白、培土保温、地面覆盖等抗冻措施,增强树势和预防病虫害。采用植物源农药和矿物源农药,禁止使用高危高毒化学农药。

  适宜区域:全省广大柑橘主产区。

  首席专家:赵昆松027-87663751。

  十三、梨树“双臂顺行式”新型棚架栽培技术

  该技术在高品质、轻简化、省力化、标准化、机械化方面优势明显,既适合产业发展,又适合观光采摘。已在湖北省30个县市区大面积示范推广。节约人工成本1000元/亩,节约农药使用300元/亩,果实品质显著提升,精品果率提高60%以上,每亩新增产值6000元以上。

  技术要点:树形的整形修剪采用“两线一面”新型平棚架式,由水泥柱、钢丝线等搭建而成。主干高1.2-1.3米,无中心干,2个主枝,顺行向左右延伸,上架后的主枝直接着生结果枝组。整形技术要领:定植后在苗木基部20厘米重截,选留1根直立旺枝,当年生长1.5米以上,冬季修剪时选健壮芽定干,定干高度1.3米左右。第2年选留剪口下的两个芽做主枝培养,保持其直立生长;其它采用重摘心和扭梢控制。冬季修剪时疏除主枝以外的枝条,主枝呈45°角度上架,选侧位芽短截。第3年长季节抹除主枝上的背上枝梢,保留侧位及背后抽生的枝条,培养结果枝组,冬季修剪时将结果枝拉平上架。

  适宜区域:全省梨产区。

  首席专家:伍涛15926238138。

  十四、生态茶园建设及加工提质集成技术

  该技术集成茶园病虫绿色防控、高效精准施肥、生态优化、树冠培养、茶园生产机械化、茶叶清洁化标准化加工等关键技术,具有轻简高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优势特色,助力茶产业提质增效和茶农增收。

  该技术化肥农药减幅达15%以上,茶叶产品质量安全100%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亩平提质节本增收300元。

  技术要点:1.病虫绿色防控。密切监测病虫害发生动态,以LED杀虫灯、诱虫色板、性诱剂和生物农药等防控手段,进行绿色防控。2.高效精准施肥。注重基肥和追肥的合理搭配施用,增施茶树专用肥。3.茶园生态优化。建设园区防护林、隔离带,保护茶园天敌,推行鸡茶共生模式,增加生物多样性。4.丰产树冠培养。幼龄茶园做好三次定型修剪。5.茶园生产机械化。6.加工清洁化标准化。示范推广优质绿茶、青砖茶、花香红茶清洁化标准化加工及“煤(柴)改电(气)”集成技术。

  适宜区域:全省广大茶区推广应用。

  首席专家:曾维超13329714626。

  十五、蕲艾绿色高质高效生产集成技术

  在示范推广“道地药园绿色高质高效生产集成技术”的基础上,提炼优化蕲艾“五改两促”轻简生态种植技术模式,推动蕲艾产业增产提质增效。

  该技术在蕲春县及周边蕲艾产区已推广应用8万亩。示范区化肥减量增效明显,蕲艾质量和产量大幅提高,艾叶亩平产量超300公斤,较传统种植模式增产2倍以上,出绒率提高20%以上,挥发油含量高30%以上,亩平收入3000元以上,亩平纯收入超2000元。

  技术要点:1.改春种为秋种。将2-4月种植改为头年秋冬季11-12月种植。2.改栽苗为植根(茎)。用刀将根茎切成15厘米左右根茎段,然后在种植垄上开8-10厘米深种植沟进行条播并用沟土压实;条播保证亩根茎段在1.5万株左右。3.改宽畦为窄垄。将160-200厘米宽平畦,改成80厘米高窄垄种植,利于春、夏季田间排水和早春蕲艾发根出苗,改善通风透光条件,促进茎秆粗壮和叶片肥厚。4.改化肥为配施。将化肥为主和施肥过晚,改为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和早施、重施有机肥与钙镁磷肥及巧施氮肥的平衡施肥方法。5.改单茬为三茬。6.促进农机农艺融合,节约劳动力成本。7.促进综合开发利用。在民俗文化、食品制作、医疗保健、日化产品等领域的综合开发利用,为产业增值。

  适宜区域:蕲春县及周边蕲艾产区。

  首席专家:马毅平027-87669681。

  十六、蚕桑轻简高效生产技术

  该技术应用蚕桑轻简高效生产技术,进行蚕桑复合经营,省工、省力、省时,实现桑果和蚕茧双丰收。每张蚕种饲养可降低劳动力成本20%,增产10%,化肥、农药减量10%,节本增收300元以上。已在黄石等蚕桑主产区进行试验示范和推广,辐射桑园面积达10万亩以上。

  技术要点:1.推广果叶兼用桑园,示范轻简栽培技术。结合蚕条桑育进行树形养成与修剪,推广冬季机械翻耕结合土壤消毒与地膜覆盖控草、抑菌,降低菌核病发生率,示范桑园土壤营养诊断及配方施肥技术、条桑机械化收获技术,提高果、叶质量。

  2.选用优质强健家蚕品种,示范省力高效饲养技术。推广高密度蚕种催青,集中小蚕共育,大蚕大棚地面育、条桑育,熟蚕自动上蔟,高效省力机械采茧等系列生产技术,全面提升蚕茧生产效率。

  3.加强蚕病综合防治,提升蚕茧产量质量。

  适宜区域:湖北省蚕桑主产区。

  首席专家:赵昆松13797025190。

  十七、生猪母仔一体化精准饲养技术

  由华中农大牵头研发,解决了母猪产弱仔多、奶水少和断奶后7天发情率低的难题,形成了可显著提高母猪繁殖效率、实现节本增效的全套饲养方案。该技术在大北农集团湖北分公司等企业应用,2021年超过150万头母猪。

  该技术每头母猪每年节约妊娠期饲料25-70公斤,节本60-170元;多提供断奶仔猪1-1.6头,增收600-960元。

  技术要点:1.日粮配方优化。在妊娠母猪日粮中添加0.8-1.5%功能性纤维。2.饲喂模式升级。妊娠母猪采用“高-低-高”的饲喂模式。妊娠期妊娠1-3天、4-30天、31-60天、61-90天、91天-上产床前,饲喂量分别为1.8公斤、2.8公斤、2.2公斤、2.2公斤、3.0公斤,初产母猪4-30天、31-60天的饲喂量分别为2.2公斤和2.5公斤。3.动态精准饲喂。在配种后4天、30天、60天和上产床对每头妊娠母猪进行测膘。背膘低于标准的母猪应增加0.3-0.6公斤饲喂量,背膘高于标准的母猪应减少0.2-0.5公斤饲喂量。

  适宜区域:全省规模猪场。

  首席专家:彭健13507142492。

  十八、蛋鸡“124”绿色健康养殖技术

  “124”,即1栋全封闭蛋鸡舍,层叠式笼养蛋鸡2万只以上,采用喂料机、传送带清粪机、湿帘风机、集蛋机4机配套进行蛋鸡绿色健康养殖。截至2021年12月,全省已建蛋鸡“124”鸡舍3475栋,养殖蛋鸡8145.051万只,占全省笼养蛋鸡养殖量(约1.6亿只)的50.90%。

  与传统生产方式相比,单只蛋鸡年节支增收11.42元,全省年节支增收9.3亿元左右。

  技术要点:1.养殖品种定向,养殖规模适中。单栋蛋鸡层叠式笼养规模2万只以上,5万只以内。单场蛋鸡生产规模不超过30万只。2.设施配套齐全,全进全出生产。全封闭蛋鸡舍按照3列4层或4列4层设计,长度75-90米,宽度9-12米,檐高4米,舍间间距15米以上。舍内按照4机配套组装设备,根据需要增加智能环控、舍内除臭、粪污利用等设备。

  4.“两段式”工艺,无抗化养殖。按照前期集中育雏育成,后期层叠笼养的“两段式”工艺进行生产。产蛋期间使用微生态制剂+中草药等替代抗生素或化学合成兽药,实现无抗化养殖。4.精细化管理,资源化利用。做好蛋鸡舍内通风换气,严格执行鸡群饲喂、疫病防控、生产巡视等制度;采用好氧发酵实现鸡粪肥料化生产。

  适宜区域:省内所有中小型蛋鸡养殖企业。

  首席专家:蒲跃进13419567201。

  十九、床场一体化养牛技术

  该技术是改拴系为散养,在牛床上铺设垫料,添加有益微生物快速消化分解牛粪尿,机械化翻耙、清运垫料,牛舍免冲洗,达到高效、节本、增收等目标。与传统养牛相比,减少建筑成本20-30%。无需日常清粪,节约冲洗水耗,牛舍几乎无臭味,牛发病率降低,牛肉品质改善,头平增收节支675元。

  技术要点:1.牛舍建设。轻钢结构,双层彩钢板隔热屋面,两侧用玻璃瓦延伸,钟楼式屋顶。牛舍两端设机械出入口,栏外设饮水池。2.发酵床制作。选用作物秸秆、谷壳等作垫料,铺30-40厘米厚,按10克/平方米添加复合发酵菌种。3.垫床维护。根据牛粪与垫料混合程度、垫床蓬松度,用旋耕机进行翻耙,每月2-3次。垫料过厚时可部分清理,使用1-2年后可部分或全部更新。4.尾料处理。垫料作有机肥,或发酵后用于农田施肥。

  适宜区域:全省及长江流域等南方省区推广。

  首席专家:李晓锋027-87156079。

  二十、生猪规模养殖批次化生产技术

  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结合母猪繁殖周期理论,使母猪发情、排卵、配种和分娩同步化,按技术组织批次生产。已在湖北省19家企业应用,提高了母猪利用率和周转率、猪场管理效率和员工工作效率,有效降低了生物安全风险,母猪PSY(年提供断奶仔猪数)可提高3.9头,20公斤仔猪成本降低29元/头。

  技术要点:1.定时输精技术。包括发情周期同步、卵泡发育同步、排卵同步和人工输精技术。利用饲喂烯丙孕素抑制促性腺激素的释放,使母猪处于假孕的状态,在后一批母猪断奶时停止饲喂,从而使两批母猪发情同步化。经产母猪在断奶后24 小时与饲喂烯丙孕素的母猪同时注射 PMSG(血促性素),经产母猪和后备母猪的剂量都是每头1000IU,后备母猪在停喂烯丙孕素42 小时后注射PMSG促进卵泡发育。

  2.同期分娩技术。根据本场母猪的平均妊娠期制定母猪分娩同步方案。经产母猪一般在113天时注射前列腺素PGF2α,后备母猪则是在妊娠114 天注射前列腺素PGF2α,95%的母猪在注射前列腺素PGF2α药物的36 小时内开始分娩,为了使母猪尽量在白天分娩,应于上午8点前注射。

  适宜区域:适用于省内外生猪规模养殖企业。

  首席专家:彭先文13797087492。

  二十一、山羊同期排卵-定时输精技术

  该技术是使母羊群同期发情、集中输精,实现羔羊批次化生产的高效繁殖技术。已在荆门景阳畜禽有限公司等多家规模山羊养殖场进行应用,能使公羊利用率提高500%,母羊受胎率增加至90%,繁殖率提高15%。

  技术要点:1.母羊同期发情。采用孕激素+PG+PMSG方法进行母羊同期发情,即第1天上午9点左右放置孕酮阴道海绵栓。第12天上午9点撤栓的同时,注射孕马血清(PMSG)333 IU,氯前列烯醇(PG)0.1 毫克。第14天所有处理羊人工输精。

  2.种公羊选择。符合种用标准,无疾病。每次射精量在0.75毫升以上,精子活力在0.7以上,密度在2.5×109个/毫升以上。

  3.假阴道采精。组装假阴道,安装内胎后,取医用润滑剂由外向内涂擦假阴道,灌注55℃热水至出口处即可,装上气嘴和集精杯,吹气至内胎呈Y字形。检查内胎夹壁温度,40-42℃即可用于采精。

  4.精液品质控制。正常公羊的精液呈乳白色浓厚不透明,若颜色异常或精子活力差,应弃去不用。

  5.母羊人工授精。输精前将母羊外阴部用0.1%新洁尔灭擦洗消毒。然后,将开膣器慢慢插入母羊阴道,打开头灯,寻找子宫颈口。输精时,用1毫升注射器连接输精枪,吸取0.2-0.3 毫升精液。将输精枪慢慢插入子宫颈口内0.5 -1厘米处,缓慢将精液注入。

  适宜区域:全省规模化山羊养殖场。

  首席专家:熊琪027-87156122。

  二十二、畜禽粪肥还田利用技术

  畜禽粪肥还田利用是打通种养循环堵点的有效技术手段,能带动“粪污”变“粪肥”,促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2021年,全省依托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完成堆肥还田41.3万亩、沼肥还田35.67万亩、水泡粪肥还田5.11万亩,合计示范推广82.08万亩。

  与传统施肥相比,该技术使作物平均增产4.63%,粮油作物亩减施化肥纯量约3公斤,增产约30公斤,亩平节本增效70元。蔬菜增产约200公斤/亩,亩减施化肥纯量3.6公斤,亩节本增效500元。果茶亩减施化肥纯量4.8公斤,增产约150公斤/亩,亩平节本增效300元。

  技术要点:1.前期处理。畜禽粪污还田前一定要进行无害化处理,畜禽粪污经干湿分离,液体进入厌氧发酵池无害化处理,在沼液中转池一般发酵3-6个月。固体堆肥中期高温维持50-60℃,条垛式不少于15天,槽式不少于7天。腐熟后堆体呈黑褐色,一般呈弱碱性,不再产生臭味,不吸引蚊蝇。堆肥过程中应进行不少于1次抽检,检查堆肥腐熟度;施用前应参照相关肥料抽查技术规程进行1次抽检,检测堆肥是否完全腐熟,相关有毒有害限量指标是否符合《有机肥料》(NY/T525-2021)要求。2.还田模式。(1)堆肥还田利用技术。以畜禽粪便为原料,根据堆肥场地条件、生产规模需求等采用条垛、槽式等方式堆肥。控制含水量45-65%、碳氮比20:1-40:1、pH为5.5-9.0,按堆肥物料质量的0.1-0.2%接种有机物料腐熟剂。堆肥施用量一般1000-2000公斤/亩,采用撒施、条施、沟施、穴施等方式。(2)沼肥还田利用技术。将畜禽粪便通过沼气发酵和无害化处理,加工成沼渣肥和沼液肥。沼渣作基肥深施,亩用量2000-3000公斤。沼液一般作追肥,采用条施、穴施、环状施肥和喷灌、滴灌、叶面喷施等方式,及时覆土。(3)水泡粪肥还田利用技术。做好厌氧发酵处理,粪水经检测合格后,用管道或罐车直接输送至田间或暂存池,开沟施用后覆土。3.还田方式。堆肥、沼渣等固体粪肥还田主要采取机械抛撒,要求抛洒均匀,避免成堆。沼液、水泡粪等液体粪肥还田主要采取液罐车直接喷洒,或进入地下管网结合水肥一体化方式还田利用。

  适宜区域:黄陂区等18个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县市区。

  首席专家:巩细民027-87394257。

  二十三、池塘大规格河蟹养殖技术

  将河蟹养殖分为3个月和5个月两个阶段并在不同的池塘进行养殖。该技术可实现蟹种质量可控,商品蟹规格明显提升。2021年该技术推广应用面积约50万亩。每亩节约成本200元。河蟹产量增加20%以上,规格提升10%左右,每亩池塘增效1000元以上。

  技术要点:1.池塘要求。配备大、小两口池塘或将一口池塘用围网分隔成大、小两口池塘,面积比约为3:1。2.水草种植。小池塘11月份种植伊乐藻,大池塘在3月中旬种植轮叶黑藻,种植面积为池塘面积的50%左右。3.饲料投喂。蟹种进入小池塘后,水温达到8℃就开始投喂;养殖期间按照“四定原则”投喂饵料。4.螺蛳投放。大池塘在3月底投活螺蛳100公斤/亩,8月中旬投活螺蛳300公斤/亩。5.水草管理。定期割茬,蟹池水草要求顶端始终不露出水面。7.水质底质。适时调控水位并定期改良底质、水质。

  适宜区域:全省所有水源充足、水质良好、土质为壤土或黏土的池塘。

  首席专家:程咸立18971459778。

  二十四、稻田大规格小龙虾养殖技术

  该技术是基于传统稻虾模式推广过程中建立的成熟技术模式,以繁养分离、田面种植水草、密度控制、科学投喂为核心要素,能够将大规格小龙虾的比例提高到60%左右。自2020年以来,推广至全省30余个县市,面积超过20万亩。

  和单一种植水稻的稻田相比,每亩生产小龙虾100公斤,其中大规格占60%,节本增效3000元,农药使用量下降40%,化肥使用量下降30%。

  技术要点:1.田间工程。以10-50亩为一个单元。已开挖环沟的老虾田,保留环沟不变。拟养虾的新稻田,不开挖环沟,将田埂加高至高于田面70-80厘米。2.稻田消毒。水草种植前10-15天用药物对稻田进行消毒,消灭原塘虾。3.水草种植。1月至2月初在田面种植伊乐藻,行距8米左右,株距4-5米,伊乐藻草团直径30厘米左右。4.苗种投放。3月中下旬投放150-300只/公斤的幼虾6000只/亩。5.饲料投喂。使用专用配合饲料,早晚投喂,投在无草区,投饵率为2-5%。6.水质调节。通过补肥、换水、使用微生态制剂等方法调节水质。7.水草管理。水草面积不超过田面面积的50%。水草过多时及时割除。8.小龙虾捕捞。当部分成虾规格达30克/只时开始采用捕大留小的方式进行捕捞。

  适宜区域:全省所有水源充足、水质良好、土质为壤土或黏土的稻田。

  首席专家:汤亚斌13995561660。

  二十五、池塘“零排放”圈养技术

  该模式将养殖对象圈养在圈养桶内,通过圈养桶下部锥型集污装置高效率收集残饵、粪便等固物,再经吸污泵抽排进入尾水分离塔;固废沉淀分离、收集后资源化再利用;去除固废的尾水经人工湿地脱氮除磷后再回流池塘重复使用。

  截至2021年12月,湖北省已累计安装930个圈养桶,圈养设施面积1.17万平方米。池塘养殖容量提升4倍,综合效益提高50%以上。发病率降低一半以上、养殖尾水可实现100%回用,养殖用工节约30%以上,水资源节约一半以上。

  技术要点:1.圈塘比。1组/亩,包括4个圈养桶+1套尾水处理系统。2.池塘要求。种植苦草或轮叶黑藻,种植面积为池塘面积30%左右,挂生物刷1000个/亩,放养鲢鳙100-150尾/亩。3.适宜圈养对象。出塘体重不超过3斤的商品鱼或规格鱼种,如鲈、鳜、鲇、鮠、鳢等名优鱼类,以及草鱼、鳙等大宗鱼类。可多品种单养。

  3.放养密度。参照散养池塘1亩的放养量确定每个圈养桶的放养量。以加州鲈为例,圈养密度为2700-3200尾/圈。5.饲喂管理。同散养池塘。6.排污。每天排污1-2次,每次1小时,黑水入尾水分离塔,清水入养殖池塘。入塔尾水静止3小时后排出上清液,入三级尾水处理桶降氮除磷后回池重复使用,固废每4天排出一次,资源化再利用。

  适宜区域:全省所有池塘。

  首席专家:何绪刚15827118986。

  二十六、黄颡鱼池塘健康养殖技术

  基于新品种杂交黄颡鱼“黄优1号”的选育、繁殖、育苗与推广过程中建立的成熟技术模式,以精准投喂管理、健康水质管理、科学病害防控为核心要素,适合在池塘中推广应用。

  以每亩产量1500公斤计,产值达3万元/亩左右,纯利润7500元/亩左右,节约成本500-1000元/亩。

  技术要点:1.养殖池塘。面积5-20亩,水深大于1.8米。2.养殖设施。增氧机功率达到0.6千瓦/亩以上,自动投饵机每5亩配置1台。3.苗种选择。选择优良品种黄颡鱼苗种。4.苗种放养。放养寸片或稍大规格苗种,放养密度为1.2-1.5万尾/亩;套养250-500克规格的花白鲢苗种,其中白鲢100尾,花鲢50尾。

  5.控制投喂。主要养殖期每天早晚各投喂1次,大规格苗种期的投喂率在3-8%,食用鱼养殖期的投喂率在1.8-3%。6.水质调控。主要养殖期的池水透明度控制在30厘米左右,定期使用优质的微生物制剂、肥水产品及底改产品调节水质。7.溶氧管理。根据季节、水温及养殖密度科学使用增氧机,池塘的溶氧一直保持在3毫克/升以上,每天16小时以上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

  8.病害防治。调节池塘水质,达到“肥、活、爽”,以提高黄颡鱼的免疫力,控制投喂率以减少消化道及肝胆疾病,以中草药和生物方法预防和控制疾病。9.底质管理。彻底性改底,清除底泥、暴晒池底、使用生石灰等进行底质改善,每2-3年开展一次。生产性改底,在主要养殖季节及养殖季节结束前利用底改产品调节底质,避免底质恶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适宜区域:全国所有水深适宜、水质或水源良好的池塘。

  首席专家:沈志刚18827093513。

  二十七、农业绿色生态系统恢复与提升技术

  该技术其中的单项技术已在全省广泛应用推广,集成整合技术已在全省20多个不同类型农区示范推广应用,示范面积50多万亩。

  提质增效情况。示范区内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减少10%以上,秸秆、尾菜、畜禽粪污和农用地膜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100%。农田生态循环水网建设完善,农田氮磷流失减少30%以上。

  技术要点:1.区域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构建技术。(1)资源环境调查与评估。以边界清晰农业生产区为整体单元,对区域内资源环境要素(土地资源、水资源、土壤环境、水环境、生态环境等)、社会经济发展作全面调查与监测。(2)优化完善产业布局与规模。测算区域生态环境承载力,确定单位农用地承载的畜禽养殖量,建立与资源承载能力、生态环境容量相匹配的农业产业布局与空间结构。(3)制定区域养分综合管理计划。以N、P2O5为标准,对示范区内农业废弃物收集、处理、利用、种植业施肥管理等各个环节应采取的措施进行详细的计划,并对示范区实施综合养分管理计划效果进行监测评估。(4)确立区域生态循环农业技术模式。因地制宜选育推广节肥、节水、抗病、抗逆新品种,示范推广节水、节肥、节药等节约型清洁生产技术。

  2.农田生物多样性恢复建设技术。(1)传粉昆虫栖息地。利用农田空闲边角地带,选配乡土植物,建设蜜源植物带或生态岛,配套建设蜜源类昆虫繁育与栖息设施,恢复并保护授粉昆虫生境;(2)田间生态岛。依山就水、因地制宜,利用农田区域内池塘沟渠水系与自然林地,保留并优化建设田间生态岛。(3)外来入侵物种防控。防范外来物种入侵,保护生物多样性。

  3.绿色生态田园建设技术。(1)农田区域生态循环水网。将区域农田毛沟、小沟、大沟、农区周边的塘堰和村庄生活污水排水系统贯穿联通,实现农田排灌水的循环利用。(2)农田生态廊道。针对农田沟路渠建设和农田景观同质化、均质化等问题,重点建设生态路、生态田埂和植物篱带。

  适宜区域:全省主要不同生态类型农区。

  首席专家:樊丹027-87665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