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襄州区持续高温天气,降雨量小,抗旱保苗形势严峻。襄州区人大常委会发动两级人大干部和四级人大代表,积极行动起来,多措并举帮助群众抗旱稳产,保障群众生产生活平稳有序。
人大监督助抗旱
襄州区人大常委会发挥人大监督职能,先后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调查、优化营商环境视察“回头看”、代表约见等活动,发现问题,及时交办,督办整改,助力抗旱稳产。
位于龙王镇唐港村红水河的一座泵站是襄州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之一,此项目建成后,可为龙王镇冯营村、唐岗村等村浇灌3000多亩农田。区人大在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调查时发现,项目虽然已经建成,但因部分埋设的管道施工质量不达标,造成试水的过程中,多处管道漏水严重,部分农田被冲毁,项目根本无法投入使用,冯营村、唐岗村等村浇灌问题日益凸显。为了解决村民们的用水问题,区人大常委会发挥人大监督职能,三次组织区人大代表现场察看,将此问题及时交办有关部门并跟进督办。经过一个多月的整改督办,问题得到了解决。在抗旱的关键时期,该泵站开闸抽水,保障了3000多亩农田的浇灌。
黄龙镇明湾村三组位于该村最高处的一个丘陵岗地上,44户126人,有耕地面积932亩,其中水田240亩。今年入夏以来,旱情严重,农作物急需水源。镇人大在开展抗旱保苗调研时发现,44年没用的老泵站因年久失修,不少管道堵塞、破裂、损坏,漏水严重。于是,立即联系相关部门组织专班人员,对跑漏水管道进行全面排查,多方筹措资金1.6万元,投入机械、劳力、沙石、水泥等,疏通渠道2800米,更换剅管25节。短短3天时间,成功引水入堰入地入田,保障了农田生产供水需求。
代表合力解难题
襄州区人大常委会班子成员和机关干部投身抗旱一线,走田间、访旱情、作指导、做表率,带动四级人大代表积极行动,奔赴田地一线,多措并举解决村民用水用电难题。
峪山镇80多名人大代表下沉村组,充分利用现有水利设施,发动志愿者、老党员、群众等300余人日夜清淤清阻,挖沟引水,架设水泵,保障农民农田用水。响井村,通过抽引熊河西干渠进行灌溉,解决了坝北近400亩良田的“燃眉之急”;大坡村,投工投劳开展清淤畅渠行动,群众一呼即应,共疏通3条渠道,总长29.7公里,基本保障了全村500亩稻田、800亩特色水果基地的灌溉用水;蒋岗村,协调了一台洒水车为农作物送来了“及时雨”;樊岗村,借助已废弃自来水管道,通过30kw大功率水泵从南湖抽水入塘引流灌溉,并架设多台水泵分段提水,解决了两千余亩农田灌溉问题。
为确保“三夏生产”用电安全,朱集镇人大积极与供电部门对接,深入村组田间,为群众免费安装三相抽水电表50余块,抗旱保苗面积达4万多亩。入夏以来,开通抗旱用电“绿色通道”,为群众提供抗旱用电报装、架线、验收、通电、保修“一条龙”服务,对抗旱应急报装接电申请特事特办,优先保障抗旱用电,确保了夏种作物安全度夏,为秋季丰产丰收打下基础。
关心关爱送清凉
炎炎夏日,企业的运行情况如何、供水供电是否顺畅,基层医疗条件是否有保障……这些都成为襄州区人大关注的问题。
8月8日上午,湖北通桥科技有限公司首条液胀桥壳生产线正式投产,这也是襄州区首条液胀桥壳生产线。第一条生产线的投产运行,填补了全区相关汽车配件产业的空白,可实现年产24万支液胀成形汽车桥壳及3万支桥壳总成,全面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5亿元,上缴税收100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120个。
作为该企业的服务者,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双成带领部分区人大代表,对奋战在高温一线的劳动者开展了慰问,为他们送上西瓜、水、毛巾等夏日清凉礼包。张双成仔细询问工人们的工作、生活状态,叮嘱大家保重身体,做好自我保护,注意防暑降温。同时叮嘱企业负责人,要提高安全生产意识,落实防暑降温举措,切实保障职工的身心健康和安全生产。
夏季是疾病的多发季节,为了确保高温天气下医疗保障工作,襄州区人大先后两次开展城乡医疗保障调研活动。到龙王镇卫生院、龙王镇政务服务中心、张湾卫生院等地实地查看了解普通住院病人结算、特殊人群“一站式”结算及村卫生室普通门诊结算等情况,到黄集镇耿寨村卫生室查看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情况,听取基层医务人员和群众对村卫生室建设的意见建议。
下一步,襄州区人大将进一步发挥人大职能,助力提升村卫生室医疗水平和村医生队伍建设,使村卫生室更好地担负起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守护好群众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