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襄州新闻报道 > 正文

   夏季是溺水事故的高发期,为切实筑牢青少年儿童安全防线,襄州区委社会工作部统筹谋划、跟踪指导,依托专业社工组织联动志愿服务力量,通过“课堂宣讲+实地巡查”双线发力,在辖区内掀起防溺水宣传教育热潮,构建起“专业引领、志愿参与、家校社协同”的安全防护体系。

  专业社工开讲,课堂播撒安全种子 

  “没有大人陪同,能去河边游泳吗?”“看到小伙伴溺水,应该怎么做?”6月7日,襄州区浩然街道育红社区的防溺水公益课堂上,社工抛出的问题引发孩子们热烈讨论。这是襄州区社会工作者协会依托襄阳市民政局“情暖襄阳”公益慈善项目开展的特色活动,也是区委社会工作部推动“专业社工+安全宣教”模式的生动实践。

  课堂上,社工通过动画视频展示溺水案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析溺水原因与预防要点,将“六不一会”防溺水知识融入互动问答中。这种“沉浸式”教学让孩子们快速掌握核心要点,不少孩子课后主动表示“要把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社区工作人员同步推动“小手拉大手”行动,形成家庭安全防护链。区委社会工作部全程跟踪指导活动开展,要求社工团队结合不同年龄段儿童特点优化课程设计,确保宣教内容既专业严谨又生动易接受。

   

  银龄志愿者齐发力,巡查筑牢河岸防线 

  “小朋友,河边危险,快到大人身边去!”6月18日,襄州区小清河铁四院社区段,银龄志愿者手持喇叭沿河岸巡查,及时劝导靠近水边的青少年。这支“防溺水巡查队”是襄州区“志愿‘襄’伴——铁管家”银龄行动的重要力量,由区委社会工作部牵头培育,旨在发挥老年群体“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充实社区安全治理力量。

  活动中,银龄志愿者不仅化身“安全宣传员”,向居民发放防溺水宣传手册,讲解居家安全与防溺水知识,更组建专项巡查队,对河岸防护设施、警示标识、救生设备等进行细致排查,针对发现的3处标识模糊问题及时反馈社区整改。方旦强、黄浩、谷涛等志愿者纷纷表示:“退休了能为社区安全出份力,心里特别踏实。”区委社会工作部为银龄队伍配备了巡查装备,组织社工开展岗前培训,确保志愿服务规范高效。

  统筹联动显成效,构建长效防护机制 

  两场活动的有序开展,是区委社会工作部精准施策的缩影。今年入夏以来,区委社会工作部立足“防溺水工作要抓早抓小、抓细抓实”的要求,一方面指导社工组织开发“防溺水宣教课程包”,涵盖动画教学、情景模拟、实操演练等模块,已在8个社区完成巡回宣讲;另一方面激活志愿服务资源,通过“银龄巡查队”“青年志愿岗”等载体,动员200余名志愿者认领12条重点水域巡查任务,累计开展巡逻56次,劝导危险行为32起。

  下一步,区委社会工作部将持续深化“五社联动”机制,推动防溺水宣传教育进村(社区)、进家庭、进网格,通过专业社工督导志愿服务提质、志愿服务延伸专业服务触角的良性互动,让安全意识深入人心,让防护网络覆盖全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