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老河口理论文章 > 正文

  智慧城市,是中国城市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必由之路,是融合新型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的有效载体。作为全国首个县级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试点市、全国第三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老河口市基于“智慧政务、智慧产业、智慧民生”等领域的智慧城市建设,正在为普遍存在的“城市病”问题提供全新的方法和思路——如何打破信息壁垒?数据的无缝流转和有效分析会怎样给予城市“最强大脑”?信息技术的提升会使城市管理者的角色定位发生怎样的变化?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走进老河口,亲身感受智慧城市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新变化。
  “耳聪目明”新城市
  城市垃圾及时得到清理,交通信息实时得到掌握,轻点手机就知孩子去哪儿了……这是老河口时空信息云平台建成后,当地市民生活发生的一些变化。
  从2014年开始,老河口投资5000多万元建设智慧城市管理系统,在数据中心汇集了老河口全市1032平方公里电子地图和影像图,融合了公安、民政、气象、卫生等多部门的图像和数据信息,实现 了城市管理的可感知、可透视、可量测。远程监控、居家医疗、掌上旅游,这些高科技正步入寻常百姓家。
  陈甫是老河口市的一名城管网格员,当他在辖区内巡查时,发现一个商场附近有一堆露天垃圾没有清运,他立刻拿出手机拍照,通过“城管通”将现场图片发送给老河口市智慧城市管理服务中心。 中心接到情况上报后,将任务派到环境卫生管理处,处理时限为4个小时。不到一个小时,环卫处的工 作人员就赶到了现场,清运暴露的垃圾。最后陈甫会将处理后的照片回传至服务中心。“使用‘城管通’后,很多问题能及时解决,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了。”陈甫说。
  这只是“智慧老河口”建设应用于民生服务的一个缩影。
  在胜利路,记者随机选取一处井盖进行测试。在工作人员打开井盖后,井盖上的传感器和定位芯片在5秒内将报警消息发送到中心。当工作人员将井盖放回原处后,井盖上的传感器和定位芯片又将警报解除信号反馈至中心。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井盖自动报警系统,帮助城市管理者24小时监控着井盖,一旦其发生位置偏移或丢失,中心会在第一时间接到警报信息并及时处置,群众再也不用为马路“陷阱”而担心了。
  “平台的建立让市民生活更加便利!”老河口市智慧城市管理服务中心主任吴彩云说,现在,哪里路灯坏了需要修,哪里交通堵塞需要疏导,哪些社区重点人员需要管理……这些与民生息息相关的 信息,通过这个平台实现了高效精细化管理和实时动态更新。
  学生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重视。“智慧城市”在保障学生安全上有何用武之地呢?在老河口市第四小学,“智慧城市”平安校园系统建设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为学生佩戴智能学生证,平安校园依托北斗导航等定位技术,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维度的安全定位,全面打造立体化的校园安全体系,为学校和家长提供终端定位、位置查询、求救报警、校园安防、上学考勤等关爱服务,便利学校安全管理,增强家校互动效率。
  吴彩云介绍说,目前,“智慧老河口”工程在智慧政务、智慧规划、智慧城管、智慧社管、智慧警务、应急处理、公众服务、学生关爱等系统应用开发方面获得31大项259小项成果,已初步建成信息基础传输网络,初步实现城市运营服务统筹式调度管理,初步建立政务应用、民生应用和产业应用三大智慧应用体系。“智慧老河口”建设正悄然改变和影响着百姓的生活。
  “边破边立”打造“智慧城市3.0”
  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是整合资源。一方面需要高质量硬件基础设施的支持,另一方面,打破“信息孤岛”僵局,实现信息的共享,才能打破智慧城市发展的桎梏。
  有专家曾这样概括智慧城市建设的3个阶段:智慧城市1.0是以单一目标的分散建设为主,数据分散,只能解决单个行业的简单问题;2.0则实现了以城市为单位的目标、架构和资源的统筹规划,强调大数据的集中和互联互通;3.0则以大数据为核心,以大连接为基础,实现全社会的大协作,这个阶段强调以人为本的大数据运营。显然,对数据资源的处理方式和运用是其中重点。
  从打破壁垒到串联成片,数据资源的获得正是智慧城市从2.0进展到3.0的基础。“边破边立”带来了高效运营的“智慧老河口”。
  “破”是指打破信息孤岛,让数据能够顺畅地跨部门共享,跨领域流通。老河口市委书记郑德安 介绍说,该市以信息无障碍共享为目标,探索智慧城市建设的“刺猬模式”,即把来自各厅局的垂直信息化建设与老河口市的智慧城市数据中心、指挥中心、后台服务建设高度融合,类似于把垂直的线条变成刺猬身上的刺,不允许部门单独建设营运,使得“刺猬”健壮有力,线条落地生根,不断做实做强平台,既节约了建设资金,保障了运行维护,又降低了行政成本,提高了运行效率。
  为了达到整合资源、共建共享的目的,老河口多次召开部门协调会,强力推进现有数据整合,同时对新建信息化项目统筹安排,理顺数据采集机制,把各部门信息数据汇集到智慧城市信息平台,打破了部门之间相互独立、条块分割造成的“信息孤岛”,变“信息孤岛”为“信息热岛”,从根本上 解决了跨部门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问题。
  “立”则是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来获取新的数据资源。从以往经验看,城市管理者们手中的数据资源,宏观数据多,微观数据少,代表趋势数据多,反映实时变化数据少。智慧城市要想真正智慧起 来,还要为自己打造新的五官和大脑。
  “如果将智慧城市比喻为人,将组成智慧城市感知功能的传感器(终端)比作人的五官,将连接 传感器的网络比作神经,将控制和存储信息的云技术比作中枢,那么云端互动形成的大数据就是智慧城市所有体征的总和。人要正常运转,各个零部件数据指标必须达标,一座智慧城市亦是如此。”吴彩云将“智慧老河口”的整体架构概括为“一张网”“一张图”和“一个平台”。 
  “一张网”,即“一张泛在网”,在“智慧老河口”建设实践中,项目组将电子政务网横向连通33家市直单位、10个乡镇办,纵向连通襄阳市电子政务网、24个社区及217个行政村,为该市范围内各种基础数据的采集、录入、传输、交换,以及各种应用系统的上线运行,建立了通畅快捷的信息通道,编织了一张触角庞大的“泛在网”,为打造“智慧老河口”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张图”,即“一张全息图”,在“智慧老河口”建设过程中,项目承建单位湖北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省北斗导航应用技术研究院)和湖北地信集团充分发挥技术引领作用,20家单位及下属公司各显其能,以北斗时空为基准,形成了一张“地面地下一体、室内室外无缝对接、地理空间数据与各类专题数据融合”的全息位置地图。
   “一个平台”,即“一个按需服务的综合平台”。在时空信息数据服务支持下按特定的行业地图规范、时空统计模型、图册模板等,以“数据+模型”的驱动方式,构建多主题时空信息服务,打造一 个按需服务、无所不包的综合平台。1032平方公里电子地图和影像图、18平方公里三维实景、15平方公里市政道路街景和100多公里地下管网图……在时空信息云平台上,海量数据通过融合、叠加一一展现,塑造出一个能够真实反映现实的虚拟城市,为政府、企业和民众提供了全面的时空信息服务和辅助决策支持。
   同时,为了强化“智慧老河口”的运营保障,该市还制定“三个一”的工作保障机制。即“一个 专班、一支队伍、一套制度”。成立了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 的“智慧老河口”建设领导小组,集中市政府应急办、综治办、公安局等部门的力量,共同推进项目建设。组建了专业的信息采集、呼叫调度队伍,建立智慧城市管理服务中心,负责落实信息化建设规划,制定全市信息化建设年度计划,推进“智慧老河口”项目建设,保障后期运行维护。制定了一系列信息化建设制度和技术规范,其中规章制度8项,技术规范17项,应用领域规范10项,为各部门横向之间和同一部门纵向之间的互联互通奠定了基础。 
  智慧,让城市运行更高效
  一张全息图好比各种食材,一个时空信息云平台好比各类厨具,如何利用好食材和厨具做出美味 佳肴,取决于合理的搭配和实践。
   围绕城市管理服务创新,统筹推进应用项目建设,“智慧老河口”建设已经在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公共服务水平、促进产业发展、改进城市管理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果,成为该市转方式、调结构,加快现代产业发展和城市蝶变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 
  在大数据的支持下,老河口市创新信息实时采集方式,在传统的城管通、违建通、执法通、政府热线等手段的基础上,拓展了微信互动、网站互动、智能井盖自动报警等老百姓参与及智能感知手段,搭建了立体式、全方位、多层面的受理渠道。将市直有关40多个单位及各园区街道办事处所涉及的城市管理和社会管理服务工作全部纳入一支队伍、一个系统,一口受理、一网协同,成立智慧城市管理服务中心,实现城市管理、社会管理、政务热线、应急指挥等监督、指挥、服务多中心合一。与 此同时,积极推进智慧警务系统建设,构建打防控一体化管理的指挥调度和智能决策中心,运用位置定位以及可视化等手段,强化了对紧急事件的掌控力度和响应速度,提升城市应急处置能力。
   “‘智慧老河口’的建设促进了城市管理智慧化,实现城市管理由粗放向精细、由被动向主动、 由静态向动态、由传统向现代转变,公众满意度大幅提升。”老河口市城管局副局长付志刚对记者说。 
  积极构建“智慧政务”系统,完成老河口电子政务网上服务大厅建设,在2个社区、5个行政村开 展试点,将相关部门的137项服务事项下放到村(社区)。“未来,村民办理身份证等事宜,可直接通过网络在村里办理,不用跑到镇上和城区。”吴彩云说,智慧城市让居民办事变“人在路上 跑”为“事在网上转”,让“数据多跑路,百姓少跑腿”,实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提高服务效率。
  “智慧老河口”还在为该市“多规合一”试点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015年11月3日,老河口市被省发改委确定为县级层面“多规合一”试点。该市在时空信息云平台 基础上,完成了对“多规合一”信息平台的开发。老河口市规划局负责人介绍说,按照“一套规划、 一张蓝图”的总体要求,将时空信息云平台提供的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和大量的基础数据作为国土空间 现状基础数据,以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中的用地分类为基础,构建统一的规划用地分类 体系,强化“多规”的统一空间数据坐标及其精度,开展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科学划分城镇建设、 农业生产和生态保护三大功能空间。同时,利用地理空间叠置分析技术,实现优化空间布局、有效配 置土地资源、提高政府空间管控水平和治理能力的目标。 
  “智慧城市是一个系统过程,它的发展必然带来一些新的产品,这些新产品将催生新的产 业。”吴彩云表示,智慧城市进入3.0,意味着城市管理水平的提高,也意味着新的业态开始被催生, 新的产业不断衍生出来。利用智慧城市平台,老河口市还不断推进“互联网+产业”发展。利用三维建 模,开发数字博物馆,提升文化旅游产业宣传效果;利用老河口果蔬、梨桃、水产等自然资源及农产 品加工产业优势,全面整合涉农部门、相关企业信息,建设集政策宣传、产业指导、农产品市场信息 等功能于一体的农博士微信平台,以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推进产业发展。 
  创新投入机制,让智慧城市充满活力
  如果把智慧城市比喻成一棵大树,一张全息图犹如扎入土壤的树根,时空信息云平台犹如树干, 而各类智慧应用就是树枝上的树叶和果实。大树的枝繁叶茂除了深植土壤的树根、强壮的树干外,更 需要外部的阳光、雨露。智慧城市的建设同样需要创新建设运营模式解决建设过程中的资金投入问题 以及后续的运营维护问题。 
  老河口市在积极争取国家、省政策性支持及资金支持,整合本级项目建设投入资金的基础上,创 新投入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入。 
  2014年以来,该市抢抓国家鼓励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机遇,将总投资2亿元的“智慧老河口”项目 纳入PPP(公私合营模式)项目库,通过聘请湖北省发展规划院有限公司作为专业咨询机构进行PPP方 案设计,按照TOT(转让-经营-转让)+BOT(建设—经营—移交)模式,通过给予特许经营、购买服 务、使用者付费等多种回报模式引入社会资本进行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政务应用建设等,鼓励信息 资源开发利用,发挥北斗产业在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中的重要作用,形成老河口可持续发展 的比较竞争优势。
   吴彩云介绍说,老河口市智慧城市管理服务中心为“智慧老河口”建设实施机构,引入湖北智慧 新城和湖北地信公司为社会资本方,组建老河口市智慧城市运营公司。目前,一期已建成项目已委托 该公司运营,二期继建项目也授权给项目公司建设、运营。
   省测绘局产业办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资金的投入模式主要有4种运营投资模 式:政府投资运营,企业参与建设;政府与企业合资建设与管理;政府统筹规划,企业投资建设;企 业建设运营,政府、公众购买服务。时空信息云平台支持上述任何一种或多种运营投资模式。其中, 涉及国家安全与公共利益的领域,宜采取政府主导型的运营模式,即政府出资建设、运营管理等,以 确保其安全、可持续的发展,如智慧政府、智慧安全系统、数据库、基础网络建设等方面。不涉及国 家安全、公共利益的领域,可采取政府与企业合资建设与管理模式,充分利用社会资本参与建设,采 取市场化的运营模式,如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文化、一卡通等方面;也可以采取政府统筹规划、企业 投资建设的运营模式,政府起统筹规划作用,完全利用社会资本建设运营,如通信网络、智慧社区服 务等方面。而对于云计算服务、公共服务、医疗卫生领域,可采取企业建设运营,政府、公众购买服 务的运营模式,企业独自投资建设、维护运营,政府、公众可购买相关服务,可以有效节约政府资 源。 
  思路一变,气象万千。“好项目才有人干,一定要替社会资本考虑。”在智慧老河口的建设实践 中,老河口全市上下一致认为推广运用PPP模式必须充分调动社会资本尤其是民营资本的积极性。只有 优先把盈利预期较强的政府优质资源拿出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才有利于推动PPP模式快 速成功实施,形成示范效应,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本栏目编辑:筱 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