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老河口理论文章 > 正文
  老河口市现有217个村、35个社区,“十二五”末尚有半数以上村为集体经济收入不足5万元的“空壳村”,整体发展水平居襄阳9个县(市、区)之末,导致不少村(社区)的党建工作薄弱。痛则思变,变则通达。为改变这种摆尾靠后的展颓势和被动局面,老河口市以深化“五强创示范”全覆盖为契机,突出重点、精准切入,扎实做好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这篇文章,两年时间就打了一个“去空向实”“止颓转兴”的翻身仗。2017年,实现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3122.32万元,同比增长51.73%,村均收入达到14.4万元,所有村(社区)皆去“空壳化”。2018年,预计实现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4500万元,过百万元村增长到10个以上,步入产业项目支撑、村村都有稳定持续增收渠道的新阶段。 
  一、从政治高度看待政治功能,抓牢抓强“一头羊”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关键看头羊。老河口市始终从政治上全局上思考问题、谋划工作,深刻领会“五强创示范”的核心要义和根本指向,坚持抓好主业先强主体、育强“头羊”引领发展,在壮大集体经济实力中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
  (一)抓好教育培训,为“头羊”发展集体经济武装头脑。坚持活跃经济先活络思想,扎实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举办乡村党校、农村适用技术人才培训基地等,开辟面向“两委”干部的教育培训阵地和通道;开展村主职干部、经营能人“双培双提”工作,努力把农村优秀人才培养成党员、把农村优秀党员培养成村干部。在每年集中开展村(社区)支部书记系统性培训的同时,采取专家辅导、支书论坛、外出考察、拉练观摩等方式,小批量、多批次组织镇村两级干部专题培训,引导基层干部在开阔视野中开拓思路、在开动脑筋中开辟富路。
  (二)强化政策引领,使“头羊”发展集体经济拥有支持。坚持把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抓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先导性工程,视为中心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不断强化党委组织领导力和政策引领力。打破隶属不同、各有侧重,组织建设与经济建设“隔裂”开来的传统架构,成立由组织部长牵头主抓,组织、经管、财政、农业等部门具体负责的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专抓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促进“五强创示范”全覆盖工作。深入调查研究,多方征求意见,以“两办”文件出台《关于严格农村集体资产管理 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意见》《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基金管理办法(试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考核管理办法》,让村“两委”发展集体经济有目标定向、有组织指引、有政策支撑。
  (三)突出精准帮扶,让“头羊”发展集体经济迅速出彩。老河口市把精准扶贫脱贫工作与发展村集体经济紧密结合起来,让个体脱贫全面融入支柱产业培育、集体经济发展的大盘子,做到项目摆布优先倾斜、资金投入酌情整合,凡是政府投资的涉农项目形成的固定资产和经营性资产一律交由村级集体持有。如移民搬迁贫困村――薛集镇马岗村,利用对口帮扶单位援建项目,发展苗圃种植、稻虾混养、香菇种植、光伏发电等产业;依托政府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产,入股引进福泽元现代农业公司和苏亚水产养殖公司等,不仅村集体每年新增经营性收入75万元,还带动全村22户贫困户55人就近就业创业、脱贫致富、整体出列,昔日的贫困村成了全面小康示范村。该市把推进精准扶贫、壮大集体经济、培育支柱产业统筹起来抓,用足政策、用好资金,追求的不仅是脱贫“小目标”,而是振兴“大目标”。
  二、用经济思维壮大集体经济,做实做丰“一把米”
  “手中无米,叫鸡不理”。为壮大村集体经济,使村“两委”在兴办公益事业、带领群众创业上有所作为,老河口市摒弃单纯依靠行政命令、组织动员抓经济发展的思维惯性,坚持作决策、办事情严格遵循经济规律,确立了“党委领导、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三导”运行机制,形成了“两手发力、广泛聚力、群策群力”的“三力”发展局面。
  (一)谋长远先抓当前,清理三资搅活源头之水。没有资源资产资金,村集体经济发展就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老河口市抓住“三资”清理这项基础性工作,以深化“三权分置”改革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契机,强力整治低租贱卖“三资”行为,依法取缔有失公允、标实不符、违约失约、违背政策的无效合同。通过“三资”清理,不仅让所有村经营性收入全部突破5万元,还使“一潭死水”变“一池活水”,为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拓展了空间。袁冲乡陡沟河村某组总计25户,有16户侵占集体土地,村党支部顶住压力推进集体产权明晰,使土地资源总量由延包确权时的2111亩增至
  4850亩;废止31份违规合同,将原来每亩40多元发包的71亩土地收回重新发包,公开竞标时以每亩690元落锤定标,仅此地块一举增收4万多元。2017年,该村经营性收入达23.7万元,2018年已回笼资金57万元。其具体做法是,探索推行“八步清理法”,即全面清查、初审初核、合理分类、现场评估、综合研判、废止终止、依法重签、整理归档,确保集体资产一份不流失、集体资金一厘不乱用。清产核资结束,按经营性资产、自然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分类登记造册。2016年至今,通过“三资”清理,该市新增集体耕地13588亩、沙洲地5820亩、山林地2.7万亩、堰塘水面1968亩、机井1377口、农村集体建设用地6151亩。
  (二)强实力先建实体,村社联营增强造血功能。归拢“三资”、有了底子之后,老河口市又在考虑如何助其滚动发展、保值增值。鉴于村“两委”没有市场经营主体身份、不能单独作为投资主体,该市准确把握市场经济体制新要求,努力探索既体现集体优越性又调动个人积极性的集体经济运行新机制,形成“1+3+X”发展模式。“1”就是支持指导各村组建1家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公司,在村党组织领导下开展经营活动,形成党组织、自治组织、经济组织“三位一体”格局,填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空白;“3”就是推动各村科学区分、充分利用“三资”壮大集体经济,即把村集体所有土地、林地、山场等自然性资源交给村级股份公司行使经营权,把村集体权属的房屋、机器设备、农业基础设施等经营性资源交给村级股份公司管理,鼓励村级股份公司通过项目开发参与市场经营、获取更多竞争性资源。“X”就是吸纳农民个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入股村级股份公司,形成联结千家万户的利益共同体。目前,该市217个村、35个社区共组建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公司191个。该市探索“1+3+X”模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做法,被中组部收录为《2017年度全国基层党建创新案例》。
  (三)既抓大也不放小,项目跟进助推良性发展。坚持捡西瓜不丢芝麻,防止好高骛远、眼高手低,避免贪大求快、后续乏力,在做好市级统筹谋划布局农业产业项目的同时,鼓励各村因地制宜策划实施集体经济增收项目,能做“硬菜”的做“硬菜”,没有太多食材就“小炒时蔬”,稳扎稳打起步、小步快走追赶。李家染坊村利用村里名人捐献的老爷车资源,以及汉江奇石资源、传统手工业资源和农村闲置耕种文化资源,精心打造“一区四馆”旅游业,每年增加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30多万元。单打独斗难成事、握指成拳有力量。王甫洲区域八一、太山、晨光和府洲四个村“抱团取暖”,设立四村联合的功能性党组织,组建四村联合的集体经济股份公司,利用集体“三资”统管统发展项目、壮大实力,共策划项目12个、完成实施7个,年经营纯收入为35.6万元、村平8.9万元。村集体各显神通、竞相发展,探索形成了股份合作型、资源开发型、产业带动型、物业经济型、资产增值型、美丽乡村型、旅游带动型、扶贫开发型、服务创收型、电商产业型等“强村十法”。2017年,该市共谋划实施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225个,2018年又新上项目90个,预计项目收益可达2600万元。
  (四)勇自立也善借力,引入市场实现互利共赢。经营身份解决了,产业项目匹配了,接下来就是借个支点撬动市场“大盘”,推动产业振兴。薛集镇潘洼村引进水云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流转村集体和农户承包鱼塘202亩,建立室内标准化澳洲淡水龙虾育苗基地22亩,池塘精养示范基地180亩,辐射带动全镇发展澳洲龙虾养殖3000亩。看到项目前景好,该村不甘单纯收取流转费,利用争取的20万元扶贫项目资金捆绑村集体名下另外55亩鱼塘,联结30户贫困户,借助水云天公司的技术力量与市场平台,自主养殖澳洲龙虾,年收益达33万元。近三年,老河口市借鸡生蛋、借力起跳,先后引进正大、牧原、科尔沁、苏亚水产等市场主体633个,创建牛羊虾蟹生猪养殖及香菇、蔬菜、黄桃、艾草种植加工等项目916个,特色产业遍地开花、集体经济井喷增长,全市稻虾共作面积3万余亩,果蔬面积10万余亩,有机认证面积突破5万亩,高标准农田17.6万亩,年出栏肉牛10万余头、生猪100万余头,市里倡导推进的肉牛养殖产业、虾稻共作模式等在该地都得到蓬勃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产业支撑。
  三、以务实举措促进实际作为,浇注倾注“一份情”
       想不到绝对干不了,但仅仅是想到、说到,抓而不实、抓而不力,同样也不可能干好。老河口市坚持出实招,用“干货”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在无声滋养中点石成金。
  (一)严肃考评催生干事激情。有考核,才有动力;有奖惩,才有活力。老河口市对各村组建股份公司、规范“三资”管理、产业项目实施、年度经营收入、带动脱贫致富等情况进行百分量化考核,每年评选10个优秀村、10个落后村。对“村集体经济发展先进乡镇”奖励5万元,对优秀村给予1万元奖励,并允许按分红比例从村级集体经济收益中提取一定资金用于奖励村(社区)“两委”干部和提高副职干部待遇;对落后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一年诫勉谈话、两年免职处理;对工作不力的乡镇办党政负责人约谈提醒、通报批评,不得评为党建工作先进单位。通过奖,催生干劲;通过惩,形成倒逼效应。
  (二)鼓劲撑腰凝聚创业力量。针对“三农”领域“失血”“贫血”问题,老河口市拿出真金白银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输血”“造血”。市财政设立1000万元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担保基金,连续三年匹配500万元专项资金贴息,撬动银行金融机构授信1亿元,产生了“撕开小口子,打赢大阵仗”的效果。目前,李家染坊村、白鹤岗村分别成功从市农商银行获贷70万元、50万元。还有艾草加工、肉牛养殖、果蔬种植等24个集体经济项目正在按“1个能人+1个项目”的方式申请银行贴息贷款支持。同时,统筹全市整合涉农部门政策、资金、项目,集中兵力、凝聚合力打造“一点一线”“一园一街”,示范引领乡村振兴,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引导支持6家市属国有投资公司与村集体经济股份公司合作发展,共同开发农业项目,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深耕“三农”工作、助力乡村振兴。
  (三)争先进位提振发展士气。把“项目拉练”机制引入村集体经济发展,按照农历时令适时组织。每次拉练每乡镇办推荐2个村参与,现场评比、综合打分,排名前两位的乡镇办党委书记上台交流经验,后两名的上台表态发言,以“评村”揭“镇底”的方式,把镇村两级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充分激发出来。从最初看点不多到如今亮点纷呈,让各镇各村“忙春耕”时就开始“想秋收”,真正“比”出了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发展态势。张集镇孙湾村投资80多万元,建设面积3550平米的标准化生猪养殖厂,在拉练中出了形象、有了名气,原本打算以三五万元年租金租给农户搞养殖小区,后经多方撮合引入襄阳正大长期合作,年租金提至10万元。
  (四)服务群众共享发展成果。集体经济发展成功不成功,关键看老百姓有没有共享发展成果。老河口市217个村主动吸纳贫困户参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通过入股分红、就业创业等方式增加收入,带动9743人实现脱贫致富。1112名村(社区)干部开展访民问情、帮民解难、为民办事的“三民”活动,通过经常性走访信访户、困难户、纠纷户,化解矛盾纠纷3265起,帮助群众解决困难9216件。积极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深入开展“百日清表”行动,建改无害化厕所4803座,修建通村道路170公里,种植村庄绿化树木20余万株,安装村庄路灯7600余盏,实现村庄垃圾常态化清理,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四、重要启示
  老河口市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探索创新,是加强基层党建、推动乡村振兴的具体实践,在较短时间内就取得明显成效,不仅让群众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而且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组织力、号召力和战斗力。这些有益探索,带给我们的启示良多。
  (一)畏难空喊年复一年,善出实招成效自然显现。壮大村集体经济,助力脱贫攻坚、推动全面小康、促进乡村振兴的共识已经形成,但一些地方在实际工作中,嘴上喊着“重视”,却畏难怕烦、打不开局面。以“三资”清理为例,老河口市定方略、讲策略,顶压力、强定力,依托“农十条”等打出“组合拳”,运用“八步法”等踢出“头三脚”,村级积累连年翻番,迅速完成从末流到首位的转变。袁冲乡陡沟河村搞产权确认公示时,张榜一次被“刺头”撕破一次,老村支书亲自贴榜护榜还被打,最后压力“移位”,当事人登门道歉。这充分表明,只要我们找准切入点、撕开突破口、用好方法论、强化执行力,一定能够有所作为。
  (二)推车点火起步虽艰,逼出动力路子越走越宽。陀螺不抽不旋转,事业不逼不发展。老河口市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典型引路和考核督办两手抓,倒逼干部想办法、找项目、育产业、谋发展,最终发现“高手还是在民间”,逼一逼基层干部也是创意如泉。袁冲乡下四河淤村刚清理完“三资”时,秉持守成心态,坐吃租金。后来,为培育黄桃种植产业,村“两委”盘算着,反正要劳心费力搞示范、引技术、拓市场,不如纳入集体股份公司自己经营,劳务还可用于安置贫困户,150亩土地年终算账,剔除经营投资纯收入近40万元,扣除每亩600元的流转收益,创收接近30万元。苏家店村引进正大公司流转土地2000多亩发展高效现代农业,两方合作也十分顺畅,运营中发现公司用工协调不畅,就借机成立服务公司,由村“两委”组织用工,按每亩每月2元标准收管理费,不仅每年给正大公司节省10万元管理成本,村集体还增加五六万元收入。实践证明,内在的动力一旦激发,“星星之火”就会迸发绽放、形成燎原之势。
  (三)虚谈空想必遭其殃,干出样子气场才能释放。人民群众最务实,市场主体最敏感。我们是不是在真干,干得怎么样,他们一眼就能看出来。这也直接影响他们愿不愿跟着干、一起干。老河口市200多个村(居),2016年引进市场主体223个、开发项目341个,2017年引进市场主体290个、开发项目367,2018年前三季度引进项目120个、开发项目208个。近三年,累计召回外出乡贤、激活本地乡贤投身“三农”发展达1.3万人以上,其中从事水产养殖乡贤就有1600多人。每年每村平均新上一个项目,虽然只有极少数为亿元以上投资的大项目,但对一个村来讲,几十上百万元投资的项目,已不是聊胜于无、仅可“解渴”的事,关键是通过自身干出样子形成了投资预期、产生了良好口碑、巩固了前进的基础,这才是更应珍视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