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老河口重要讲话 > 正文



政府工作报告

2021118日在老河口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次会议上


老河口市人民政府代理市长 冯玉强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过去五年 奋发有为

过去的五年,是我市发展进程中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市政府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和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凝心聚力,克难奋进,砥砺前行,较好地完成了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我市先后荣获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全国社会治理创新典范城市、中部地区县域经济百强县、湖北省文明城市、湖北省科技创新先进县市、湖北省森林城市、湖北省双拥模范城等殊荣。

过去五年,我们着力稳增长、蓄势能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稳步提升,预计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20161.3倍、1.3倍、1.01倍、1.3倍、1.5倍和2倍;税占比由63.7%提至78.5%引进项目开工542个;新增市场主体3.2万户,其中,企业6906户。

过去五年,我们着力调结构、兴产业新增四上企业135家,获评全省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先进单位。工业集群化发展引进工业项目556个,新增规上工业企业78家。装备制造及汽车零部件、食品加工、循环经济产业持续壮大,木业家居、光电信息产业无中生有农业提质增效。建成高标准农田37万亩,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增至29家,打造梨花湖4个中国驰名商标,春雨黄桃屡获国家级荣誉。服务业优化升级。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35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25确定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江山鸿泰旅游健康城项目纳入全省服务业五个一百工程重点项目。

过去五年,我们着力强功能、优环境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持续提升城市功能,改善城乡面貌。交通路网持续优化。老谷高速建成通车,316国道改扩建完成,四延工程基本贯通,航空路等30余条道路完成建改。城区功能日渐完善。改造老旧小区432个、背街小巷245个,新增停车位3356个,二水厂改扩建完工,新中心客运站正式运营。生态理念深入人心。深入实施绿满老河口行动,新增绿化面积8.7万亩,建成20公里滨江生态廊道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退首战告捷,相关做法在全省推广李河、陈埠污水处理厂提标扩能11个乡镇污水处理厂投入使用上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取得实效汉江老河口段水质稳定达到类标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逐年提升

过去五年,我们着力脱贫、奔小康脱贫攻坚任务圆满完成。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全面解决,33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1353136831人全部脱贫,动态帮扶机制建立完善。小康目标全面实现全市217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上的村占比达47%2020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8万元2万元,是2016年的1.31.25倍。集镇建设加快推进。集镇雨污管网和道路改造升级力度加大,经营秩序、交通秩序持续规范,“擦亮小城镇”行动推进有力。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省级美丽乡村15个,改建县乡道路167公里,新建村级公路290公里,完成道路、村庄绿化植树31.3丹渠博物馆、桃花浔、登云湖景色迷人,李家染坊、西关奇石、绿岛王府洲风光如画

过去五年,我们着力谋改革、勇创新积极争取试点示范,先后获得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等8个国家级试点多规合一9个省级试点。放管服改革纵深推进。襄阳地区面积最大、功能最全的县级市民之家开门办事工业项目先建后验改革全面推开,项目化推进区域性统一评价被纳入全省优化营商环境第三批典型经验。科技创新更具张力。智慧老河口屡获国家级表彰多规合一平台荣获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优秀工程铜奖省级高新区获批,国家级高新区创建启动。财税和投融资改革成效显著财政预算绩效管理获国务院和财政部表彰激励率先在全省探索推行PPP模式,获国务院免督查和六项激励政策奖励。国有投资公司市场化改革实现突破,形成“1+5”投融资体系

过去五年,我们着力补短板、惠民生民生领域合计支出192.8亿元,占财政预算总支出75%以上疫情防控阻击有力。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在全省首批列入低风险等级。民生实事惠及群众。累计投入14亿元办理民生实事,解决了安全饮水、交通路网、厕所革命、污水处理等一批痛点堵点问题。社会保障扎实有效。城乡居民医疗、养老、低保等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创业就业工作持续加强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6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41%建成城镇保障性住房3287教育事业突破发展。投入4.2亿元迁建新一中,投入3.2亿元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85个,新增学位9140个,教育质量重回襄阳市第一方阵健康老河口建设稳步推进。建成1家精神病医院2家核酸实验室16家发热门诊20家村卫生室,一医院进展顺利全市70%乡镇(街道)获省级卫生乡镇命名。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考核全省第一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投入公共文化资金3.2亿元建设基础设施开展文化活动,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黄河绝唱》荣获湖北省第十届精神文明五个一工程优秀奖,《生死一票》被文旅部列入“百年百项”重点扶持剧目平安老河口建设成效明显。雪亮工程覆盖城乡1.5余路视频联网共享成为全省唯一公检法机构同时荣获全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绩突出集体县市;全市人民“三感”更足。

过去五年,我们着力转作风、提效能加强党的领导。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决策部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扎实开展。全面依法行政。严格执行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重大行政决定听证、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等制度,办理行政复议58法律援助案件2165件,司法调解矛盾纠纷1.9万件。主动接受监督。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办理人大议案8件、代表建议629件、政协建议案7件、委员提案555件,办复率、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100%坚决反对“四风”三公经费压减20%办文、办会数量压减30%加强廉政建设。坚持从严治政,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持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清廉政府深入人心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起步的关键之年。全市上下一心、顽强拼搏,积极应对各种压力挑战,奋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主要指标平稳恢复。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7亿元,同比增长12%;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2亿元,同比增长34%;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0%;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24亿元,同比增长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8亿元,同比增长18%;利用外资6906万美元,同比增长28.6%;存款余额300亿元,同比增长10%,贷款余额230亿元,同比增长12%;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发展实现同步增长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抓实有效投资。中力电动叉车、重庆瑞华等125亿元以上重大工业项目签约引进。顺博合金、汉粮楚果等43个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建成投产。新入库亿元以上项目100个,总投资160亿元。夯实产业基础“2021襄阳工业企业100”“2021襄阳工业企业纳税100上榜企业均达4家,较去年翻番;万柯汽配被认定为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春雨苗木、三春果品获评国家级农民合作示范社,春雨生态科技园、碧桂庄园获评省级休闲农业重点园区,桂园家庭农场获评湖北省明星家庭农场。江山鸿泰健康旅游小镇快速建设,红星美凯龙星耀广场即将开业。推进城乡融合。城乡公交、客货邮、垃圾处理等一体化发展积极推进,完成农村公路大循环线建设50公里,省道316大修梨花湖旅游公路(一期)、凌云路建成通车,公共服务综合功能区开门迎客优化生态环境空气优良天数比上年同期4 %;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完成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和耕地安全利用;新增绿化面积3万亩,建成森林村庄65个。激发改革活力。1586个政务服务事项规范提速,17个事项实现掌上办理;企业开办“210”标准全面落实;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全面推行;建成全省县级市中供应类别最全的政府采购网上商城办好民生实事15件民生实事,现已全部开工建设,预计今年能够如期完成11市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中心、王府洲安全饮水、恒温游泳馆、农村特困失能半失能老人集中供养机构等4项目受规划调整、要素保障等因素影响,无法在年内完成,我们深表歉意,并已重新制定路线图,2022年民生实事一体推进,加快完成。民生实事具体完成情况,会上印发了图册,请代表们审阅并提出意见建议。

与此同时,人民武装、退役军人事务、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机构编制、老龄、史志、保密、档案、审计、统计、供销、气象等均取得新成效,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科协、文联、残联、慈善、红十字会等方面的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

各位代表!五年风雨兼程,成就令人振奋、成绩来之不易、过程充满艰辛。成绩的取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襄阳市委市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协商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奋进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共同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驻市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政法干警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所有关心支持老河口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我市县域经济发展的差距和短板还比较明显,与历史成绩相比、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相比、与周边县市发展势头相比,我们的差距还在不断拉大,标兵渐远、追兵渐近的压力巨大我市产业基础薄弱,科技创新能力不足,项目支撑不够,要素保障不强,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工作还存在短板弱项,一些党员干部拼抢实状态不足,创新意识、持续学习能力不强,缺乏重振老河口雄风的精气神。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今后五年  重振雄风

今后五年发展的指导思想及奋斗目标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襄阳市委市政府以及市委工作安排,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为根本支撑,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标,以拼抢实的状态,铁一般的担当,建设“襄十随神”、毗邻豫陕中心城市进入中部地区县域经济五十强、昂首冲刺全国县域经济百强,重振老河口雄风。

——建设汉江流域具有影响力的县域创新中心致力于打造襄阳市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重要功能区,力争政校合作平台达到6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达到12家以上,市级以上各类创新中心达到25家以上,建立院士工作站4家以上,专家工作站2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5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00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27%

——建设汉江流域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实施工业倍增计划,聚焦“1+2+2+N”产业集群发展目标,推动五大主导产业集群化发展,光电信息产业产值突破50亿元;食品加工产业木业家居产业产值突破100亿元;装备制造及汽车零部件产业、循环经济产业产值突破200亿元,行业地位、影响力明显提升;纺织服装、医药化工、建材冶金等产业同步推进、协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突破性发展力争到2026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900亿元以上。同时,加压奋进,力争培育2300亿元以上产业集群,500亿元产业集群实现零突破。

——建设汉江流域多元化消费集聚区围绕打造区域性消费中心,加快提升城市知名度,重现小汉口风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22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6%以上,在库商贸流通单位突破200家。一主一环两副多点服务业格局初步建成。

——建设汉江流域城市群协同发展先行示范区奋力争当襄阳市区域协同发展排头兵,积极融入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布局和襄阳“一体两翼三带”战略,建设“襄十随神”、毗邻豫陕中心城市。推进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网通办”“一窗通办”“一事联办”“跨域通办”;积极争取、加快推进铁公水等重大项目建设,谋划推进河谷南高速公路项目建设,推动区域交通一体化推进汉江航道恢复提升工程、陈埠港区综合码头工程建设,打造一体化河谷港区。建立与襄阳、十堰、丹江口、谷城等地产业协作机制推动与周边旅游一体化发展、生态环境一体化治理。

——建设汉江流域县域开放新高地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主动融入国家、省、襄阳市对外开放格局力争实际利用省外资金年均增长6%,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9%,对外贸易进出口年均增长9%,进出口实绩企业达到65家,其中,生产型出口企业达到45家,对出口总额贡献度达到95%

——建设汉江流域绿色循环发展示范市锚定率先在汉江流域县域中实现绿色崛起定位,坚持绿色发展,厚植绿色优势,推动空气质量逐年改善,地表水省控考核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类比例达到100%,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达到13.5%。生态功能指数稳中有升,森林覆盖率达到25%,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平方米。

——打造市域治理老河口样板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社会救助体系,全面发展教育、卫生、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深入推进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下大力气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不断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2022年  务实奋进

2022年是新一届政府履新元年。根据中国共产党老河口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工作要求,制定目标如下: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8%,外贸出口额增长9%,利用外资增长9%,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完成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污染防治、安全生产等上级下达任务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抢抓开局、谱写新篇

(一)全力以赴抓实产业发展

全力壮大工业底盘。强化提升制造业第一、工业优先理念,坚定不移大抓工业、抓强工业。用恒心、做实功壮大主导产业。力争全年五大主导产业新增规上企业15家,产值突破380亿元,对工业经济贡献度达到65%。全力推进补链稳链强链,推动中力电动叉车等重大项目落地投产;着手培育510家产业链链主企业,引进培育10家上下游配套企业,力争全年新增1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或隐形冠军企业,启动“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培育引进计划深化与央企国企合作,提升近地化配套率和产能协同度用真心、出实招服务现有企业。建立企业评价机制逐一明确支持措施,精准施策、动态管理,加大对万柯汽配、香园食品等发展良好企业的扶持,加强对暂有困难企业包保帮扶,着力盘活僵尸企业、闲置存量资产。畅通政企交流渠道,建立完善与企业家沟通、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企业、百名干部进百企等机制,确保问题及时收集、及时办理及时反馈。支持企业二次创业、持续创业开展百企技术改造专项行动,降低技改奖励门槛推动盛海纺织、永浩泰德等20以上项目技改提能、制造焕新,力争工业技改投入增长25%以上,研发投入增长20%以上盯前沿、谋未来引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瞄准前沿方向,紧盯智能网联、新能源、新材料、大数据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制定出台扶持政策,力争全年引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10家以上。

全力提升农业品质。聚焦农业现代化目标,深入推进三产融合发展,加快培育完善农业全产业链,推动农业发展提质增效。推动一产强质效。建设3万亩高标准农田,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7.45亿斤以上。持续推进双十百千亿工程力争全市肉牛、肉羊、生猪、家禽养殖量分别达到10.5万头、13万只、180万头、1250万羽,水产品总产量保持3.65万吨。推动二产两头连。坚持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大力推动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围绕肉牛、生猪、蛋鸡,引进培育饲料、冷藏、屠宰等配套产业,做大做强鑫慧牛业建成牧原200万头生猪屠宰、农业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重点项目,鼓励每个乡镇培育12家乡村农业股份公司,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向上下游延伸。推动走高端。大力发展品一标农产品,做大做优汉水砂梨”“丹水湖等品牌。依托颐高农产品供应链中心,借助博览会、展销会等平台和网上商城、直播带货等形式,推动水果、蔬菜等农产品上行。推广复制王府洲供港果蔬基地等新模式,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全力推动服务业升级。围绕先进制造业发展需求和群众差异化消费需求,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力争全年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40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8发展壮大生产性服务业。紧盯短板,加快物流发展,全力争创国家级农村物流服务品牌和客货邮融合发展省级样板县市,大力推进美利通冷链物流园项目建设,推动鄂北生鲜仓储物流中心投入运营,培育以中电凯源为龙头的物流产业链,促进物流行业快速集聚发展。紧盯制造业发展趋势,针对性引进发展金融服务、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等生产性服务业提档升级生活性服务业。引导武商广场、汉江商业广场等商圈优化管理模式,放大辐射带动效应,打造现代化商业综合体引导餐饮、住宿、文体娱乐、教育医疗、家政服务等市场主体转企进规,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推进基本生活类消费多点散发、中高端消费适度聚集。加强农村集镇建设,改造升级2个乡镇商贸中心。

(二)千方百计扩大有效投资

举全市之力抓好招商引资强化提升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力争全年招商引资新签约项目145个,其中,亿元以上投资项目75个,5亿元以上投资项目10个,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及上市公司5家。旗帜鲜明抓招商。树立以招商实绩论英雄的价值导向,形成“市领导带头、部门发力、乡镇联动、园区主体、多方协同”的工作格局,大员招商、全员招商、全民招商,盯住不放,招就招成。确重点抓招商。既注重全面招商,更突出精准招商,紧盯工业项目、聚焦主导产业、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全年新签约亿元以上工业项目55个以上,其中,五大主导产业项目40个以上。多措并举抓招商充分发挥驻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西南等工作站作用。依托商会、协会,开展乡情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探索委托招商、代理招商。用好招商引资政策选编、招商引资项目负面清单、主导产业招商地图、批而未供和低效用地情况等四套招商资料,提升招商引资精准性和实效性。完善飞地经济发展模式,调整激励机制和配套政策,调动乡镇招商主动性和积极性。

以攻坚状态推动项目建设坚持项目为王、落地为要,确保全年纳入路线图管理的重点项目超过120个,其中开工建设70个,竣工投产40以上强化三争工作。坚持普惠项目争份额、政策项目争总量、重大项目争突破、长远项目争规划,全力争资金、争项目、争试点,力争全年争取上级资金35亿元,其中竞争性专项资金11亿元,争取省级以上试点2以上细化调度分工明确项目建设调度分工由项目办、乡村振兴办、城调中心分别牵头调度工业、农业、城建项目,解决项目签约至投产过程中的各类问题,形成一般问题分管领导及时协调、重大问题主要领导亲自协调、突出问题随时协调的机制。完善项目路线图管理机制,紧盯新签约项目准入、落地、建设等关键环节,明确时间节点和任务要求,挂图作战,精细管理,全力提升项目落地转化效率,力争签约项目开工率和开工项目竣工投产率分别提升20%以上优化项目服务办得了、办得成、办得快、办得好作为项目服务标准,凝聚责任单位、服务秘书、要素保障部门、属地合力,推动企业合理诉求第一时间响应、最大力度办理、最快速度办结坚持轻车简从、现场办公“小板凳工作法”发扬“钉钉子”精神,采取穿透性措施,推动问题在一线解决落实,集中精力抓项目、优服务、促落地。

下真功硬功破除要素瓶颈集中突破县域经济发展中的要素保障瓶颈,全力强化要素支撑。尽全力引才留才整合升级人才政策,探索完善中级以上职称人才引进奖励、高层次人才就业补贴产业工人引进奖励等激励办法,加大产业工人及中高端人才培育引进力度。推进职业教育与重点企业用工需求无缝对接、良性互动。实施两回两带工程发掘“一懂两爱”人才,吸引优秀人才回乡务工、返乡创业。高效腾地供地。梳理闲置厂区、低效用地、废弃工地、大型项目工程供地,坚持一地一策,加强整合利用,盘活可利用地块,提高土地、房产利用效率,力争盘活存量土地400亩以上优先保障重大工业项目用地多渠道融资增信。提升金融服务质量,争创最佳金融信用县市。紧盯主导产业和重点项目,加大银行信贷投放,力争实体经济新增投放不低于35亿元。建立新动能基金扶持优质项目机制,完善企业资金过桥支持机制。谋划立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完善金融体系。着力帮助企业解决资金短期流动困难。加大本土上市后备企业培育扶持力度。

(三)有力有序推进城乡融合

持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抓手,以建设汉江流域滨水风情十足的精致城市为目标,持续提升城市能级和品聚焦滨水风情。坚持近水亲水、相得益彰原则,推动滨江休闲景观、城市建筑更具滨水风情、更显水风韵景观化、节点式改造城区20公里滨江生态廊道,新建3处亲水平台,完成丁字街至天河路沿江亮化。充分发挥汉江沿线资源禀赋,合理规划沿江商业业态和功能布局优化沿江建筑外立面风格和景观风貌,建成翔鹤楼,打造老河口汉江外滩聚焦精致建设。以功能布局科学合理、设施衔接顺畅协调目标强化标准意识、精品意识,统筹市政工程建设,严防“马路开拉链”完善基础设施。推动城南污水处理厂4万吨项目投产运营注重盲道、停车位、街头游园与交通设施衔接,推动口袋公园、文化体育设施与居住小区近地化配套。畅通交通路网。推动大东门、苏家河、韩巷等铁路道口平改立工作;启动东启街东延、商业街南延、酂堤路东延建设;建成河谷大桥;增加城区公交班次和线路,建立城市微循环。实施城市“双修”工程完成化工东路至汉口路污水管道、秋丰路排水管网建设治理“黑臭水体”,实现雨污分流;修补城市核心区主次干道、人行通道破损路面和绿化带;推动实施太平街改造,加快推进光年路片区、酂阳路片区、花园路片区、小东门片区、万福街片区等老旧小区改造聚焦精细管理完善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机制,推进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管理。发挥创文双联双长路长制等机制作用深入推进城市管理十大重点整治着力整治三车乱停乱放、乱骑乱串等交通秩序乱象,持续巩固文明养犬、城区禁鞭成果加快智慧城管”“智慧环卫“智慧交通”建设,加大力度查违、拆违、控违,实现违建“零容忍”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始终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集镇功能,加强秩序管理。积极推进农村厕所革命雨污分流、公益性公墓建设加快乡村交通基础设施便利化建设。鼓励各地因地制宜规划集中新居点,引导农户集中建设新居治理沿路建房乱象。建成3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推动美丽乡村连片成网、提档升级。优化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深挖乡村资源和生态优势,着力打造乡村特色。注重房前屋后环境净化、美化、便利化,突出堰塘沟渠水系美化,保护农村历史遗迹,推动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全覆盖。全面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推进垃圾分类,确保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以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结合农业产业化建设,加强资金、金融、人才等方面政策支持,释放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红利,用好政策资金项目和普惠金融手段,不断增强村集体造血功能,推动村集体经济多元化、特色化发展,力争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占比达到55%,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15%以上

有序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以全域旅游为抓手,小城镇建设为纽带,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积极构建一体特、城乡协同区域发展布局,支持十个乡镇、街道结合自身发展定位,加快推动镇域经济特色发展。围绕建成1条精品旅游线路目标,以旅游公路标准有序建设农村公路大循环线,推动2条道路行道树景观化建设,完成328国道孟楼至仙人渡改建工程提升景区周边和公路沿线村容村貌,逐步实现路在绿中、人在景中路景互融建成老谷高速袁冲出口,改造提升仙人渡高速出口。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和文化资源推进袁冲村红色美丽村庄、仙人渡现代农业公园等项目建设,创建百里生态丹渠、李家染坊23A级景区。

(四)坚定不移践行两山理念

守牢环保底线。严守生态红线,注重环保问题源头防控,狠抓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全力推动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落实,促进安全生态格局持续优化科学治气。加快推进工业炉窑治理,启动天然气锅炉低氮改造试点,持续推进四个清零严格落实工地扬尘8100%管控,加强非道路移动机械管控,消除冒黑烟现象。精准治水。持续推进汉江禁捕用好“天网工程”,加强常态化巡查和严打整治。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扎实开展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河道采砂综合整治和水质保障行动,推动河湖水质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持续提升。稳步治土。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全面推进全域国土综合整治,大力开展废弃地复垦、矿山环境恢复、退化或污染土地复等专项治理,促进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

构筑生态屏障。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筑牢汉江流域和鄂北岗地绿色生态屏障。争创国家生态城市。建成汉江绿心公园,强化梨花湖省级风景名胜区、西排子湖国家湿地公园等重点生态功能区的保护。争创国家园林城市。绿化城区闲置土地、升级老旧公共绿地、提升公园景观品质确保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稳定达到11平方米以上争创国家森林城市。实施鄂北生态防护林、汉江两岸造林、乡村道路绿化升级、汉江中下游生态修复试点等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力争新造林面积2.5亩,绿色乡村占比达到80%,高速公路、国道、省道沿线和主要河流、湖泊沿岸宜林地绿化率达到95%

推动绿色发展落实碳达峰、碳中和行动目标,为发展注入绿色底色。突出低碳环保。开展低碳发展试点示范,实行煤炭总量控制,加强煤质监管和散煤销售监管;严控高污染、高耗能项目,加强清洁生产技术改造,推进重点领域节能增效;推动农药、化肥减量化增长突出循环高效。推进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式改造,大力引进深加工循环经济产业项目,进一步推进工业资源综合利用,推动废钢铁、废铝、废蓄电池等实现产业链闭环全量消纳,加快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突出机械集成。实施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推动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5%以上,加快产地烘干、秸秆处理等环节机械化集成配套;全面推行封闭式循环水”“立体养殖等集成度高的健康养殖模式,力争生态健康养殖模式应用率达到40%以上

(五)矢志不渝推动改革创新

以创新平台建设为抓手提升创新承载力。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启动实施创新平台提升工程。推动经开区改革发展。夯实省级高新区建设基础,以创建国家级高新区为目标,推进一区多园改革,加快实施高新区“十大工程”有序推进现有产业园区道路、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和商业、住宿等配套设施建设,增强产业承接和创新承载能力。深化校地合作。推进“一城四院一中心”建设,依托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武汉科技大学等高校科研力量,推动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速度。支持雪飞化工、新昇电气、飞来钟粮油等企业建设企校联合创新中心。支持企业加大研发经费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力争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家,新增专利60发展创业孵化园区。以青年科技人才为主力,推动城区废弃老旧厂房再利用,探索众创基地科创园区、文创园等孵化园发展,新增12青年创业基地、科创基地。

放管服改革为抓手激发市场新活力。推动扩权赋新能。抢抓扩权赋能强县改革机遇,加大对接落实力度,增强县级统筹发展能力,确保接得住、管得好推动放权再深入。力争实现全市政务服务事项平均减环节比率达到40%,平均减材料比率达到40%,平均减时限比率85%,平均减跑动(零跑动)比率60%推动管理再高效。深入推进工程建设改革,充分运用区域性统一评价成果,深化先建后验改革,全面实现政府集中采购工作全流程电子化交易。扩面无申请兑现,推动医疗报销、就业登记等54个高频事项实现无人干预自动审批。全力提升一网通办能力、提高“一网统管”质效推动服务再优化。全面推行不见面审批服务,更大范围开展“24小时不打烊在线服务,积极推进跨区域通办改革,扩大一事联办服务事项,设置“办不成事”处理窗口,提供帮代办服务和预约办、上门办等延伸服务,推动政务服务提质增效。

以重点领域改革为抓手增强改革牵引力。加快重点领域改革步伐,以点带面放大改革牵引作用。持续擦亮智慧老河口名片。依托智慧老河口现有基础,形成智慧城市六个一支撑体系,启动全市信息化项目统一监理,持续加大已建成平台的推广应用力度,争创国家智慧城市第三批试点。持续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建好用好预算一体化系统,强化预算约束;完善风险防控制度建设,守住风险底线;加快推动市县财政体制调整,进一步理顺财权、事权及支出责任,完善市乡两级收入分配关系,强化激励效果。持续推进投融资管理体制改革。整合建投、交投、房投、水投、绿投等5家市属投融资公司,组建老河口金剑国有资本运营集团有限公司;优化产投公司运营机制,提升对重点产业发展引导力

(六)全心全意增进民生福祉

持续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充分发挥社会保障工作的基础性兜底作用。提升就业保障。坚持把稳就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力争全年城镇新增就业57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健全保险制度。充实社保基金,落实养老保险政策,推广医保+商业保险模式提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保障能力。加强关爱救助。励具备条件的社区(村)建设社区养老中心、邻里食堂。建立贯通医保、临时救助、扶贫保险、政府医保基金、红十字会、社会慈善多层次大病救助保障体系。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持续加大民生投入,着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坚持“五育并举”,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全面落实“双减”要求,探索实施“普12教育,努力实现学前教育普惠规范,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中教育持续突破,中职教育产教融合进一步深入不断提升卫生健康服务能力。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持续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全力推进市一医院争创三级综合医疗机构扎实推323”健康攻坚行动建设融合胸痛、卒中单元的急救站点13个,实现市、镇(乡)急救体系全覆盖,提升影响群众健康的急性心脑血管病等危急重症救治能力。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巩固提升市、镇(、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水平,完善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配套功能。以图书馆、文化馆主体,构建一站式智慧服务平台。加大精品剧目创作力度,力争更多文艺作品搬上舞台。加强对木版年画、湖北越调、老河口丝弦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深入推进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

全面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打通社会治理最后一公里,不断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守牢平安线。推进公安信息化、智慧交通等项目建设,推动基层派出所规范化建设全覆盖。深入推进非法宗教、地下教会、邪教打击整治行动。健全矛盾纠纷源头管控、多元化解和一站式调处机制,争创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县市。绷紧安全弦。加强交通、企业、运输、油气、食品药品等领域安全隐患整治,严防重特大事故。探索构建防抗救一体的应急指挥协调机制,确保全市安全生产形势平稳。织密治理网。深化新时代党建引领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探索实践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三治融合”深入实施“平安五小”工程,建立“一社区一律师、一村一法律顾问”等制度,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推动红色物业扩面提质,优化小区治理模式,提升物业服务水平。


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中国共产党老河口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确定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本届政府将围绕这一目标,主动接受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相信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团结带领各地各部门,奔着问题去奔着解决问题去奔着目标和效果去,以实当头,以干为先,以真托底,用奋斗姿态创出新业绩,以实干苦干打开新局面。

(一)讲政治,以忠诚引领行动。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服从市委领导,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将上级决策部署全部纳入政府目标管理,逐一项目化、清单化、责任化、具体化,逐一明确包保负责人、第一责任人,逐一确定目标、进度、时限,细化落实到年度、季度、月份,全程跟踪、持续问效。将政府资源要素全部投入执行落实过程,建立分层调度、分类保障和重大问题协调联动、集中攻坚的机制制度,调动各方积极性,促进人人好公、执行提速,做到见行见效、满心满意。

(二)重法治,让权力阳光运行。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人民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广泛听取各方意见,主动在监督下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始终站稳人民立场,鼓励为改革发展大胆用权,严禁为私心私利枉法用权。坚决打破“卷帘门”“玻璃门”,明晰权力边界,消除真空地带,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政务环境厉行政务公开,坚持“公开是常态,不公开是例外”原则,用好政府网站、政务“三微一端”,让行政行为在阳光下运行,吸收群众智慧,规范政府工作。坚持在法律、法规的框架内谋事、干事、成事,有效带动干部群众尊法、守法、用法

(三)勇担当,向“等靠庸愁”宣战。始终保持的劲头、抢的速度、实的作风,让“坐等上门”的懒政者等不了,“依靠他人”的怠政者靠不上,“碌碌无为”的庸政者混不成“畏难发愁”的怯政者躲不开。强化首问负责制,遇事不推,不说不能办、只说怎么办;遇难不退,敢于冲到最前面,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践行“马上办、抓落实”,向低效率、低效能亮剑,树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工作理念,把各项工作特别是企业家、项目业主交待的事项一抓到底,做到事不隔夜、马上就办、办就办好形成闭环工作机制,实施重大项目、重点产业、重要改革领导包保、专班推进、挂图作战、“四单”管理,确保任务一布置,马上抓落实,工作一部署,马上去推动,事情一完成,马上就反馈。

(四)正纲纪,树政府清廉形象。扛牢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实“一岗双责”,坚持党风廉政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毫不松懈纠治“四风”,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建设“清廉老河口”,用政府的廉洁指数,换群众的信任指数。恪守勤俭节约,严禁超预算或无预算安排“三公”经费,确保“三公”经费只减不增,进一步压减一般性预算支出,强化民生支出保障,用政府的紧日子,换百姓的好日子。支持纪检监察机关执纪问责,强化审计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真正做到“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

各位代表,民之所盼,政之所向。2022年,我们将继续办好民生十件实事,切实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1.改扩建职业技术学校,新增学位1200个;

2.提升校园安全水平,实现全市70所公办中小学、幼儿园视频监控全覆盖;消除6所中小学校园门口交通安全隐患;

3.实现婴幼儿强制性免疫、农村妇女孕前叶酸服用、孕产妇围检不漏一人,“两癌”筛查完成50%以上;

4.继续实施旧城更新,再改造50个老旧小区、50条背街小巷;

5.治理城区“黑臭水体”,完成龙虎沟清淤疏浚及雨污分流,治理水体,修复生态,打造景观;

6.着力消除城区空中“蜘蛛网”乱象,实施中山路、东启街等10条道路弱电线缆入地工程;

7.提升城区供水能力,完成汉口路、花园路等12条道路10公里以上供水管网改造,解决水压低、水量小问题;

8.提升城市品质,改建城区公厕15座,新建8个城市“口袋公园”,新增城区绿化面积10万平方米以上;

9.完善城市功能,新增11座停车场、470个停车位;

10.完善城乡交通路网,提档升级农村公路50公里;新建、改建交通综合服务站6交通驿站20物流服务站点117建设农村候车亭150个,新开通农村公交线路13条。

各位代表,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奋斗正当时!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以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以干在实处保证走在前列,为重振老河口雄风全力奋斗,为加快建设美丽襄阳、率先实现绿色崛起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