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老河口重要讲话 > 正文


政府工作报告

20221224在老河口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老河口市人民政府市长  冯玉强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22  喜看稻菽千重浪

 

市委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以干在实处保证走在前列,以争抢转的状态推动高质量发展,以铁一般的政治担当重振老河口雄风奋斗目标。2022年是我们推动蓝图绘就的开局年、起步年,意义非凡、影响深远。一年来,我们始终牢记,坚持党的领导是一切事业干好的前提和基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襄阳市委市政府和市委工作安排。一年来,我们始终牢记,众人拾柴火焰高,坚持讲协作、讲团结、讲贡献、讲作为,共图良好政治生态,共聚强大发展气场。一年来,我们始终牢记,信心比黄金重要,无论事有多难、差距有多大,坚持干一定成。一年来,我们始终牢记,事业是干出来的,不以事小而不为,不以艰巨退缩坚持打基础管长远,干一件成一件,积跬步以至千里。一年来,我们始终牢记,坚持将奋斗目标与争取各级各界支持、结合实际落实紧密结合,方能干有保障,落地落实。一年来,我们始终牢记,风清则气正,引导干事、鼓励干事、支持干事,干成肯定、干好表扬,全力打造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干部队伍。

刚刚过去的一年,极不平凡、极不容易,百年变局交织世纪疫情,国际环境风高浪急,国际国内产业链供应链调整应接不暇,改革发展稳定挑战艰巨。面对宏伟蓝图必须要完成的目标任务压力,新冠疫情复杂严峻的防控压力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期盼自由、生存发展压力,我们坚决贯彻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要求,紧紧依靠市委的坚强领导,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市上下不断强化“制造业第一、工业优先、项目为王、招商为要”理念,心无旁骛抓发展,战胜了超预期困难,经济发展在持续承压中砥砺前行、稳步上扬,各项事业亮点纷呈。成绩殊为不易,值得倍加珍惜。

县域经济拼回第一方阵。主要指标止跌回升,增速高于襄阳、领先全省成功重返全省县域经济二类县市先进行列,在中部地区县域经济百强中排名73位,前进9个位次,成为全省进位最快的县市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1%,比襄阳高0.3个百分点,7县市的排位由去年第7升至第1,全年增速预计6.5%1-11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2%,比襄阳高0.7个百分点,在7县市的排位由去年第7升至第2全年增速预计12%;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9.9%,比襄阳高1.5个百分点,在7县市的排位由去年第5升至第4全年增速预计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1%,比襄阳高0.5个百分点,在7县市的排位由去年第6升至第2,全年增速预计4.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可比增长15.05%比襄阳高3.75个百分点,在7县市列第2位,全年增速预计16.7%。预计全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773元,同比增长7%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600元,同比增长10%,均位居7县市前3

产业结构加快优化升级工业经济蓄能提速推进工业园区提档升级,成功获批湖北省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基地,化工园区通过省级认定,循环园成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五星级示范基地,木业产业园成为省级承接生态板材产业转移示范区。加快培育企业,规上工业企业新增56家,达到245,增量列襄阳第1新昇电器、飞来钟粮机、万柯汽配3家企业通过工信部“两化融合”认证,总量达到21家。顺博合金等企业产值预计突破25亿元。加速主导产业发展,1-11月,五大主导产业实现产值401.8亿元,同比增长23.9%,总量占比74.7%,同比提升6.2个百分点其中,循环经济产业同比增长62.5%木业家居产业同比增长82%光电产业同比增长51.3%。全年规上工业总产值预计实现610亿元,同比增长12%现代农业稳步发展。提升耕地质量,新增基本农田6.7万亩,新建高标准农田5万亩,投入1800万元资金抗旱保粮夺丰收,预计全年粮食产量7.18亿斤,较去年增长0.03亿斤。发展高效农业,建成高效设施渔业基地4个,新增水果面积1万亩,6.2万亩洪山嘴镇建成省级“水果现代农业产业园”,生猪养殖规模突破150万头牛、羊年出栏量分别突破3.5万头、8万只。加速壮大农业产业化,牧原屠宰、湖北长投、食品产业园等重大农业产业化项目进展迅速。推动企业升级,省级、襄阳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分别新增2家、5家,总量达到11家、27家。预计全年,农业总产值同比增长5.2%现代服务业逆势前行。全力保市场主体,减免或补贴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租金200万元,新增市场主体10445家,位列襄阳第1。新增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5家,总量达到32。全力稳市场,设立200万元消费补贴资金,扩大本地家电、家具、餐饮、汽车等行业消费,开展促销活动100余场,拉动直接消费2.5亿元,李楼镇成为全省消费强镇。全力发展新业态,推进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建成镇级服务点4个、村级服务点180个,培育特色线上销售品牌3个,电子商务营业额突破5.64亿元,同比增长3%。全力推动旅游业提标,引丹渠国家水利风景区顺利通过评审,3A级景区实现零的突破。预计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5亿元左右。

招商引资抢出发展机。项目引进成效初显总量实现突破,新签约项目215个,协议总投资65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9.6%112.3%大项目实现突破,成功引进投资60亿元启成科技项目新签约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095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8个。高新项目实现突破,雪飞特种新材料、智仁景行新材料等院士领衔项目接续落地,长源东谷3个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项目签约。项目建设高效推进优化园区基础设施,循环园扩规2平方公里,园区“五纵三横”快速路网连通完成园区雨污分流6公里,35千伏开闭所投入使用;楚汉东路、汉丹东路、广州路等道路建成使用优化重大项目服务,长源朗弘、牧原屠宰等重大项目建设提速,中力叉车一期预计12个月建成投产,碧拓二期扩能预计6个月建成投产优化项目落地机制,完善了全链条全流程签约、落地、投产服务保障机制,强化了全领域、全口径项目协调调度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87个,5亿元以上项目14新竣工亿元以上项目425亿元以上项目10,超额完成年初目标任务。三争工作取得突破。资金争取实现突破,向上争取资金46.9亿元,同比增长13.8%,其中,竞争性资金16.1亿元,同比增长34.2%。项目争取实现突破,汉丹铁路电气化改造、汉江航道升级、老谷南高速、河谷二桥、孟桥川水库除险加固13重大项目列入省部级规划政策争取实现突破,获得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单位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全国科普示范县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多张国牌。

城乡建设溢满文明新风。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取得实效推进规划提能高标准完成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建设和“三区三线”划定工作,新增建设用地10.48平方公里、城镇开发边界7平方公里。推进形象提质贯通电站路至江山鸿泰20公里沿江健康步道,建成8处“口袋公园”,改造提升114个老旧小区、50条背街小巷,修补人行道1万余平方米、车行道5000余平方米,完成11条道路弱电线缆入地。推进城市功能提升科技馆、档案馆、图书馆、群艺馆建成开放,翔鹤楼主体完工,建成15座城市公厕、11处便民停车场,完成二水厂提质、江山水厂改扩建,改造汉口路等12条道路14公里供水管网推动路网循环提标,增开4条城区公交线打通杨家道子等3条断头路,改造交通路等7条老旧道路,河谷大桥、328国道孟楼至光化贾沟段、凌云路、环梨花湖旅游公路北段建成通车推动管理水平提效,环境、秩序明显改善,戴头盔、等红灯成为自觉,群众充分享受创文成果。全国文明城市测评再进一位,位居全省10个提名城市第2,取得历史最好成绩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推进一带两片三线建设,建设3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打造了以袁冲乡夏诗荷雨村、李楼镇张庄村为代表的12个共同缔造示范点,孟楼镇获评省级擦亮小城镇建设美丽小城镇称号。推进农村“两基”提升,完成1640户农村户厕改建,113公里的农村大循环线、45公里的310省道改扩建工程全线贯通,新建农村客运站4个、交通驿站20个、农村候车亭107个,增开13条农村公交线,全域实现了“村村通公交”目标。强化乡村发展造血功能,推进“两回两带”,新建3个扶贫车间、双创园区,新增返乡创业1035人,带动就业3128,颐高电商产业园获批省级返乡创业示范园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荣获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后评估非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综合评价等次、省区域协作考评等次帮扶县等称号。“绿满老河口”持续推进。植树造林160万株,新增绿化面积2.8万亩,绿化覆盖率达到44.36%,提升2个百分点。建成2个森林城镇、114个森林乡村,创建国家园林城市通过省级初审

污染防治攻下多年顽疾高规格组建污染防治攻坚指挥部,超常规督办中央、省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和长江经济带突出问题全面完成年度整改任务。着力整治城市黑臭水体。建设雨污分流管网20余公里,改造完成10余处错接混接管网,大明渠污水直排问题完成襄阳市级销号,城南污水处理厂主体建成,龙虎沟截污工程即将完工内河水系逐渐变清加速治理汉江污染。完成141个排污口整治任务,国考出境断面达标率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均为100%,汉江老河口段水质稳定在二类以上。强力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收回西排子河沿岸14座水库养殖合同,整治完成68个点源污染、2个面源污染,10月起,西排子河水质稳定在三类以上。标本兼治提升空气质量落实大气污染“八个百分百”要求PM10浓度同比下降1.85%

改革创新带来实在变化。创新平台日臻完善。推动科技创新平台培育,新增4家,达到35家;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新增51家,同比增长77.3%,达到117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新申报33家,同比增长43.5%推动科技创新,新增专利授权311件,同比增长16.48%技术合同成交额22亿元,同比增长52.8%飞来钟粮机被认定为瞪羚企业,实现了零突破高端人才相继落户南京理工大学王泽山院士、上海交通大学丁文江院士团队南京大学朱海亮教授团队等一批高端人才入驻我市兴业发展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及时兑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办理留抵退税2.58亿元,“无申请兑现”资金4728.44万元,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0211.96亿元。涉农贷款增长16.35%,绿色贷款增长28.95%,科技型企业贷款增长38.94%,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长24.77%。远州电动门等8个项目享受五证同发改革红利,得一新能源科技等14个项目应用区域性统一评价成果,项目前期推进时间平均缩短30%、企业落地成本平均降低50万元。重点领域改革纵深推进。全省首个5G网络全覆盖的24小时政务税务服务厅建成运营,为企业、群众提供自助服务事项592项。市级城运中心和10个乡(镇、街道)运行管理中心投入运营。获评财政部县级财政管理绩效考核全国先进县市省优化营商环境先行区等称号,工商联荣获全国首批“五好”标杆县级工商联称号。

民生保障普惠广大群众民生实事如期完成。投入4.33亿元,全面完成了民生十件实事具体完成情况,会上印发了图册,请代表们审阅并提出意见建议。就业优先更有保障全市城镇新增就业9042,完成年度目标113.7%,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3983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907社会保障稳中有升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至705/月、540/月;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由115元提高至130元;企业退休人员人均养老金由2290元提高至2360元。农村低收入人口、脱贫人口住院政策内报销比例分别达到93%80%,门诊慢性病政策内报销比例分别达到84%80%财政出资500万元设立慈善救助基金,构筑了“城乡基本医保+大病保+防贫保+慈善救助基金”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31名大病患者享受救助125万元。全年发放住房公积金贷款1.1亿元,惠及15236普十二教育快速推进新招聘教师173人,优师返乡13人,全市小学一年级告别大班额,改扩建高级中学、职业技术学校,新增学位1800个,智邦民办学校开门授课、慧跃民办学校开工建设,高考过一本线人数实现八连增卫生事业迈上新台阶。建成城区10分钟”、乡镇“30分钟”急救圈,“两癌筛查完成率居襄阳首位,李楼镇获批国家“卫生乡镇”,薛集镇卫生院获得“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称号文体事业持续繁荣。新创作湖北越调现代戏《大爱无声》成功搬上舞台,在省运会、省青少年皮划艇锦标赛中分别获得31银和56银历史性成绩。社会大局平安稳定。高标准建成市、乡、村三级综治中心,新招聘207名专职网格员,实现了每300居民1名网格员的高标准配置。刑事和电信诈骗案件分别同比下降47%78%群众安全感达到99.64%全省第9位,扫黑除恶满意度达到97.86%全省第8位。安全生产、社会形势总体稳定。

    政府建设展现使命担当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格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将省委、襄阳市委和市委全会涉及的130余项任务作为市政府重点工作,清单化、项目化、路径化落实始终坚持依法履职。严格执行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重大行政决定听证制度,累计研究重大决策140余项,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100%。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市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各界监督,办理人大议案2件、代表建议100件、政协建议案1件、委员提案88件,办理回复100%满意率99%,非常满意率和很满意率分别提升5.8个、6.2个百分点始终坚持实干担当。每季度督办一次政府工作报告落实情况110件重点任务完成106件,完成率96%扎实开展作风建设奋进年活动,建立市政府常务会议奖优罚劣通报制度,累计表彰先进35次、表态发言11次。开展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市政府党组成员累计走访285次、解决问题68。紧盯四风问题隐身变异新表现,开展专项治理5,办文、办会数量压减10%始终坚持廉洁从政。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推动了涉粮问题、开发区“查改治”等专项巡视,整改问题44个,追责问责40人次。

与此同时,人民武装、退役军人事务、民族宗教、意识形态、双拥双促、外事侨务、对台、机构编制、老龄、史志、保密、档案、审计、统计、供销、气象等工作均取得新成效,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文联、残联、慈善、红十字会等工作均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监督支持下,“四大家”团结奋进的结果,是全体老河口人同舟共济办好老河口自己的事,一线二线齐心冲在前线共同奋斗的结果尤其是在持续了3年之久的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中,广大医护人员、疾控人员、公安干警、交通路政、基层干部、志愿者、企业家、爱心人士、“双报到”党员干部和50万老河口人民、在外老乡等社会各界人士给予了大量的理解、支持和参与、奉献,特别是广大医护人员、疾控人员、公安干警、交通路政、基层干部长期放弃休息,始终冲在防控最前沿,都不愧为老河口的骄傲!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党员干部群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市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向驻市企业、金融机构,向在外创业和回归创业的乡,向落户老河口投资兴业的企业家,向所有关心、支持老河口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我们也清醒认识到,2022年取得的成绩仅仅是初步的,还很不充分,很不平衡,与冲刺全国百强县、重振老河口雄风的宏伟目标相比,才刚刚拉开序幕,后面的每一步更需走对走好走实,新的征程上还有很多困难和挑战产业不强的现状仍未彻底改变大项目、好项目仍然偏少,发展环境尚有不少短板,民生福祉与群众期盼还有差距,少数干部进取心不足、执行力不强、作风不实,新冠疫情冲击还有较大不确定性,宏观经济形势依然复杂严峻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2023  而今迈步从头越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重振老河口雄风爬坡之成绩代表过去,新的一年,我们务必以清零的心态、必胜的信心,抓铁有痕、踏石印,务实笃行、担当作为2023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襄阳市委、市政府及市委重要安排部署坚持稳中求进、稳中快进,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落实落细“制造业第一、工业优先、项目为王、招商为要”,推动全方位高质量发展奋力冲刺全国百强,重振老河口雄风,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老河口力量。

2023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完成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污染防治、安全生产等上级下达任务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坚定不移做好个方面工作。

    一、坚定不移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着力建设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融合协调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实现质的快速提升和量的快速增长。

(一)提升制造业成色。以创建国家高新区为抓手,实施六大工程,壮大1+2+2+N”产业集群,力争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0家以上,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700亿元。实施企业培育工程。推动30个以上项目技改提能,新增产值40亿元以上,力争全市工业投资、技改投资增速保持30%以上。支持企业通过技改提能、引进战略投资者、兼并重组、上市等措施做大做强。动态保持襄阳市级上市后备企业15家以上,力争2家以上本土企业在四板挂牌,新三板上市企业实现零的突破。力争30亿元、20亿元、10亿元企业分别增加2家、3家、5家以上。实施企业家培育工程。完善企业家培育、激励和守护机制,支持10名以上企业家赴省内外知名商学院进修,评选10名以上“老河口市优秀企业家”,在全市营造尊重、关心、支持优秀企业家的良好氛围,厚植有利于企业家成长的肥沃土壤。实施产业提升工程。服务智仁景行新材料、雪飞特种新材料、东风无人集卡等项目,引进上下游关联企业,培育新材料、智能网联汽车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力争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0家、总数突破8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150“瞪羚企业”“小巨人企业”“隐形冠军企业”各新增3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0%以上。实施优质产业链成长工程。发挥循环经济产业优势,依托顺博合金、长源朗弘等企业,打造以铝制品为核心材料的新能源汽车轻量化部件产业链;依托中力叉车、东风专底等企业做大做强装备制造及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依托香园、牧原等企业,打造现代食品产业链;依托鼎丰木业等企业,打造智能家居产业链。实施创新平台培育工程。充分发挥已落户院士团队对高层次人才的吸附作用,更好引才聚才。健全完善创新平台,支持各类人才创新创业,力争新增创新平台10家以上,积极创建国家级研发机构和孵化平台。实施园区提升工程。推动工业园区扩规提标,进一步完善水电路气等配套设施,打通乾德路东段、亢营大道、李纪路、绿园路北延、仙李路北延等道路,推动高新区核心区、循环园达到“七通一平”标准。

(二)擦亮农业特色。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产业体系和经营体系,推动农业走向特色化、品牌化和高端化。推动基础设施升级。推进引丹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完成5个以上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新增小麦良种繁育基地6个,面积达到1万亩以上,新建高标准农田3万亩,确保粮食产量达到7.2亿斤以上。推动龙头企业培育。培育壮大香园、牧原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力争省级、襄阳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分别增加3家以上,创成1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动特色品牌打造。支持“春雨黄桃”“王府洲蔬菜”等10个以上本地特色农产品通过“两品一标”认证,扩大“老河口砂梨”“老河口大仙桃”等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知名度,力争2个以上品牌进入全省农业区域公用品牌20强。推动农产品物流体系优化。健全农产品供应、生产、销售物流体系,建成运营鄂北生鲜仓储物流园、老河口农产品冷链物流园、京东冷链仓储中心、颐高农产品供应链中心,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综合性农产品交易平台。推动“四大产业链”规模化、品牌化建设。力争生猪、牛羊、特色淡水产品、林果全产业链产值分别达到80亿元、20亿元、15亿元、15亿元。

(三)彰显服务业亮色。不断提升现代服务业层级,丰富业态,提振消费,为县域经济发展增添更多活力。活跃消费。认真落实提振消费等政策措施,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支持地摊、夜市规范发展。支持红星美凯龙星耀广场、武商广场、汉江商业广场、光彩国际等现代服务业龙头繁荣发展。更大力度支持“个转企”“小进规”,力争新增限上商贸企业、规上服务业企业各15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0亿元左右。打响品牌。发扬群众首创精神,激发群众创新创业积极性,力争新增市场主体3500家以上。评选、推广“十大小吃”“十大名店”“十大名品”“十大老字号”,让更多本土品牌走出老河口、享誉省内外。升级业态。发展电子商务,丰富传统营销,深化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健全城乡电商体系、物流体系,打造本土电商平台,扩大本地特色农产品线上销售,培育线上销售千万元以上本土企业5家以上,全年电子商务营业额突破20亿元。激活旅游。深入挖掘汉水文化、特色农业、优质乡村、老工业基地等资源,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力争新增23A级景区,旅游业收入突破20亿元。

    二、坚定不移扩大有效投资

    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以扩大有效投资为重点,着力培育新的增长点。

(一)千方百计招商。坚持招商引资“一号工程”不动摇,力争全年招商引资新签约项目300个以上,协议投资800亿元以上。坚持大员招商、全员招商、驻点招商。党政主官每月外出招商2次以上,责任单位招商专班三分之一以上时间外出招商,驻点招商站深耕驻地,力争策划亿元、5亿元、10亿元、50亿元、100亿元以上招商引资项目分别达到400个、50个、20个、10个、5个以上。坚持产业链招商。围绕七大产业链链主企业,延伸上下游,引进一批基地型、龙头型、旗舰型的大项目、好项目、工业项目,力争引进亿元、5亿元、10亿元、50亿元、10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00个、30个、15个、4个、1个以上,世界500强、中国500强、民营企业500强项目6个以上。坚持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并举。力争引进各类创新平台5家以上,引进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5个以上,引进产业领军人才3人以上、高层次人才100人以上、紧缺人才50人以上。

(二)大干快上建设。一切围绕项目干,确保全年纳入路线图管理的重点项目120个以上,其中,开工建设70个以上,竣工投产50个以上。强化大项目服务。全力促成更多项目进入“一计划三清单”,争取更多要素支持保障。深化“四大家”领导包保重大项目制度,对重大项目逐一制定时间表、路径图和进度单,总结推广成熟经验,用穿透性的措施做好重大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确保中力叉车、长源朗弘二期、牧原屠宰、呐博啤酒一期等155亿元以上工业项目竣工投产。促进快速度建设。力争招商引资项目评审后一周内签约、3个月内开工、12个月内竣工投产、24个月内进规上限,签约项目开工率和开工项目竣工投产率分别提升20%以上。实现高质量入库。做实项目入库基础工作,应纳尽纳、应统尽统,科学调度、客观反映,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稳定在襄阳前列

(三)不遗余力“三争”。全方位加强向上汇报对接,力争全年争取上级资金50亿元以上,其中竞争性资金21亿元以上,争取国家级、省级试点15个以上。精准定向。紧盯中央、省级政策导向和资金投向,紧紧围绕产业转型、生态环保、乡村振兴、交通水利、城市建设等领域的重点政策、重大试点、重大项目,应争尽争、能争尽争。提高质量。将人民群众期盼的焦点、迫切需要解决的难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痛点,与上级政策紧密结合,做实基层基础,彰显必要性、提升可行性,提高项目申报成功率。完善机制。强化责任单位常态化汇报、争取,分管领导每月督办调度,主要领导紧盯重大事项推进的工作机制,保障“三争”工作提速增效

三、坚定不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谋划和推进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加快提升城市能级和辐射引领带动能力,统筹城乡发展,积极融入襄阳都市圈,建设汉江流域重要节点城市。

(一)绽放精致城市魅力。提升品位继续推进老旧小区、背街小巷改造建成文昌路等城市主次道路,打通化工东路等断头路深入推进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改造万福街至李家沟、太平街滨江景观带,完成广州路至襄阳路滨江景观建设,建成汉江绿心公园,有序建设“口袋公园”,实施城市主干道路绿化建设延伸和修剪管护,全面开展园林式居住区及单位达标建设,彰显汉江绿心特色。增添韵味。完成光化黉学保护性建设,节点式修缮太平街文物建筑,建成开放翔鹤楼,传承“小汉口”历史记忆投入使用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群艺馆、档案馆、科技馆、青少年课外活动中心、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市民安全体验教育中心等新场馆,展现新城区魅力风采厚植文明持续深化文明单位、文明村镇等文明细胞创建,建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和群众文明素质。规范户外广告设置,加强临时马路市场、早餐摊点环境卫生管理,规范停车秩序全力查违控违,让干净、整洁、有序成为城市常态,让文明、向上、热情成为市民风貌。力争2023年成功摘牌全国文明城市

(二)书写乡村振兴新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水平,提高“三类户”抵御风险能力,保障个个有提升、全员不返贫。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共同缔造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推动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激发调动村民积极性,建好共同缔造示范点,有序铺开试点覆盖面,力争建成9个以上示范试点、3个以上先进试点,3个以上典型做法在全省推广。提升农村“两基”水平,改建农村户厕3000户以上,实施农村雨污分流10公里以上,治理农村黑臭水体2条以上,充实“一带两片三线”内容,建成30个示范村;加快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推动移风易俗,新建农村公益性公墓25个以上;构建统筹城区、乡镇、村庄的三级服务体系,以三张“国牌”、两张“省牌”创建和建设为抓手,推动城乡客货邮、物流、电子商务、县域流通服务网络体系一体化建设。深化“两回两带”,建成2个创新创业园,发展返乡创业项目20个以上,吸引1000名以上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力争成功创建省级返乡创业示范县。做强乡村产业,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力度,打造“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新增省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15家以上,让农民跟着产业走、跟着市场走,享受更多产业发展成果。推动村集体经济多元化、特色化发展,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速保持10%以上。全力为三年创成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打下坚实基础。

(三)重塑“小汉口”交通优势。持续推进毗邻豫陕中心城市打造。提升公路运输功能。加快推进老谷南高速、河谷二桥项目前期工作,推动形成连接河南、陕西和融入襄阳都市圈的高速公路交通枢纽网。建成328国道老河口段、302省道江山厂至丹江口一级公路,开工建设302省道仙人渡段,形成南北一级公路大通道。恢复汉江黄金水道。完成新集电站配套工程,力争开工建设千吨级航道整治工程,重启陈埠码头建设,将老河口建成引领南襄交界地区的汉江生态经济带重要航运中心。争取开通铁路客运。有序推进主城区铁路道口平改立工程,加快推进汉丹线市域郊铁路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建成老河口至襄阳30分钟”交通圈。

四、坚定不移守护绿水青山

以汉江流域综合治理为抓手,加强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持续抓好中央、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等各类突出环境问题年度整改任务销号竭力整治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打造名副其实的汉江绿心。

(一)让绿在山水之间系统治水实施汉江河道堤防综合治理二期工程扎实推进江河排污口、不达标河湖、城市和农村黑臭水体综合整治,推进大明渠、龙虎沟、护城河等黑臭水体整治工程。加强与小清河上游邓州市、西排子河下游襄州区联防联控,促进小清河、西排子河等重点流域重点断面水质提升。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扎实开展示范河湖建设、汉江清四乱、河道采砂综合整治等行动,巩固汉江禁捕退捕成果,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精准治气。严格落实“八个百分百”要求,巩固建成区“四个清零”成效,严厉打击秸秆露天焚烧,开展工业炉窑综合整治“回头看”和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力争空气优良率提升5个百分点,空气优良天数320天以上效能治土。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减少化肥农药使用,治理修复土壤,保护修复湿地,确保西排子湖湿地公园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常态植绿。加快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持续推进“绿满老河口”再提升行动,完成造林绿化面积1.2万亩,绿化覆盖率提升2个百分点

(二)让绿在产业之内培育绿色企业。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强化能耗、水耗、环保、安全和技术等标准约束提升企业能耗管理数字化水平,加快绿电对散煤、煤电的替代,探索光伏+工厂等清洁用能方式,力争建成绿色发展示范企业2家以上发展绿色产业。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构建资源循环利用、能源梯级转换、产业持续发展、环境充分保护的产业发展格局,积极发展低污染、低排放的技术产业、清洁产业,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上马打造绿色园区。持续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倡导亩产论英雄,进一步盘活存量、优化增量,积极探索多层厂房、立体开发等节地模式,着力提高经济密度和投入产出效率,争创国家级、省级绿色工业园区

(三)让绿在烟火之厚植绿色理念。推动生态文明教育进社区、进家庭、进农村、进工厂,持续开展节能宣传周、节水宣传周、低碳日、植树节、环境日、地球日等主题宣传活动。倡导绿色生活。70%以上的党政机关建成节约型机关,公共机构人均综合能耗、人均用水量同比下降10%以上,争创国家级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市。推广公交、骑行、健走等绿色出行方式,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系统。稳步推进餐厨垃圾处理试点工作,大幅提升厨余垃圾处理能力。引导公众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抵制过度包装,推广使用布袋等替代产品。扎实推进粮食生产、储存、运输、加工、消费全链条节约减损,推广“光盘行动”。推进绿色消费。扩大绿色产品政府采购范围,引导市直机关、国有企业带头执行绿色采购指南。鼓励使用绿色能源,新建新能源充电桩100个以上。

五、坚定不移深化改革

(一)构建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让不同市场主体平等获取生产要素,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良好环境。坚持各类市场主体一律平等,一碗水端平一个标准公平对待,让企业家放心投资、安心经营、顺心办事、专心发展。严格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等制度,进一步打破垄断,反对不正当竞争。

(二)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更大力度推进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和五证同发改革工作,与区域性统一评价”“联合图审”“多测合一等改革有机衔接,整体推进,力争15个以上工业项目享受改革红利。试行重大工业项目行政许可事项行政审批部门全程代办制。聚力高效办成一件事,加快无证明城市试点创建步伐,扩大全生命周期政务服务一事联办范围,提升一网、一窗、跨域通办水平,力争联办事项提升到100种以上,市村三级政务场所通办覆盖面达100%。优化延伸基层政务服务,推进50个以上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向镇村延伸。打造放管服改革品牌,力争2以上典型做法全省推广。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按照保基本、兜底线、奖先进的思路,推动市乡两级财政体制改革调动乡镇发展积极性。深化投融资平台公司改革改善资产负债状况,提升经营能力、抗风险能力、市场化发展能力强化审计监督加强行政审批、公共资源交易、公共财政支出、工程建设、国企国资等领域监管。高质量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

(三)营造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规范行政执法清理取消不合理罚款事项,实行刚柔并济执法,提供容错支持,推进包容审慎监管。完善信用体系完善信用信息归集共享服务扎实开展信用修复,积极推进信用分级分类监管专项治理政府失信行为。优化法律服务。为民营企业开展免费法治体检,帮助企业主动预防、化解法律风险让企业享受到低成本、订单式法律服务。妥善化解纠纷整合优化法律服务资源,完善一站式纠纷调解机制便捷渠道降低成本。

(四)创建开放包容的人文环境优化人才发展环境。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加快建设汉江流域具有影响力的县域创新中心的实施意见》,开辟紧缺型高层次人才职称评审绿色通为人才在医疗保健、住房、配偶安置、子女入学等方面提供便利,推进民营企业职称评价和职业资格贯通,着力破解人才总量不足、层次不高等突出矛盾。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依法保障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支付,实现劳动保障举报投诉案件结案率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案件结案率和调解率三个百分百营造亲商安商氛围。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依法尽责为市场主体发展服务,坦荡真诚同市场主体接触交往,打造政府与市场主体相互依存、同生共长的鱼水关系。解决民营企业困难建成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争创省最佳金融信用县市,力争实体经济新增金融投放不低于40亿元。树立企业家事就是自己的事理念,常态化开展政企互动活动、百名干部进百企活动,面对面倾听诉求、实打实解决问题

六、坚定不移改善民生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持续扩大公办幼儿园覆盖面,提升软硬件水平。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建设城南小学。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持续拓宽农村教师职称评审绿色通道。持续增加高中学位,建成慧跃民办高中,扩大普高、职业技术学校学位1500个。打造健康老河口。夯实基层卫生健康服务能力,持续推进323”健康攻坚行动。有序推进疾控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积极应对新冠疫情,加快发热门诊建设,强化医护、药品组织,确保发热病人有地方看病、有医生治病、有药物服用。突破性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全力推进市一医院创建三甲综合医院,力争再创建3个省级重点专科,争创国家级重点专科,力争国家卫生城市创建通过省市初审。促进文化惠民。加大送戏下乡、戏曲进校园、红色文艺轻骑兵演出活动,提高富有地方特色的精品剧目创作力度。提标社会保障水平。持续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切实提高“2元民生保险”赔付质效,推进普惠托育,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适度发展公租房,探索市场化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提供保障性住房200套以上。  

(二)扩大社会服务供给。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按照“城区十五分钟、乡镇三十分钟”养老服务圈建设目标,建成5个居家和社区养老综合服务中心、5个养老服务站,优先为低保、分散特困供养、经济困难、空巢、独居、留守等9类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新建停车位450个,新建社区食堂2家。推进中农批市场、光年路市场规范化、标准化、便利化运营。加强社区建设。强化“社区吹哨、部门报到”,做实公共服务资源力量和综合执法力量“双下沉”,有效解决基层面临的“权力有限”“看得见管不了”等难题。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强化党建引领“三治融合”社会治理机制,织好织密基层社会治理“一张图”,做实网格,数字赋能,主动发现群众诉求、摸排化解矛盾纠纷、帮办代办高频事项。

(三)守牢平安稳定底线。当好经济安全的“守卫员”。高压打击非法集资等金融乱象,有序化解不良贷款,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改革顶层设计,加强投融资管理,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保交楼,防风险。提高企业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水平。当好生命财产“护航员”。强化消防、建筑、交通、危化品、工贸、食品等领域安全隐患排查与整治,提升应对重大突发事件能力,守牢安全底线,维护安定局面,全力以赴实现不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目标。当好社会稳定“安全员”。健全立体化信息化治安防控体系,提升社会治安掌控力。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电信诈骗。妥善做好信访工作,依法依规,用心用情,力争事心双解、群众满意。

 

政府建设  快马加鞭未下鞍

 

行百里者半九十。唯有矢志不渝、笃行不怠,方能不负时代、不负人民。新的一年,市政府将用勤勉实干保障目标实现。

(一)铸就忠诚坚定之魂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把党的二十大精神与老河口发展实际相结合,坚决做到五个牢牢把握,确保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襄阳市委市政府以及市委工作安排项目化、清单化、路径化落实落地。

(二)夯实依法行政之基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扎实推进依法行政,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破解难题。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广泛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意见,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建议提案。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和媒体监督,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和群众诉求。

  (三)弘扬务实高效之风对标好正实优要求,锻造严紧硬实作风营造比学赶超氛围提升干部队伍宏观经济管理、微观事务办理的能力与水平,让争一流、标杆成为风尚健全机制制度,将优质资源集中配置给敢办事、愿办事的干部、团队,支持其快办事、办成事让有为者施展抱负,让干事者收获成功。主动履约践诺,倡导执行文化,提升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做到说一件、干一件、成一件。

(四)绷紧清正廉洁之弦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持续深化纠治四风,重点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查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以零容忍态度反腐惩恶严格绩效管理和行政问责,建立健全奖优惩劣制度,完善容错纠错机制,让广大干部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抓落实、促发展上。坚持过紧日子,严控三公经费,切实提高资金使用质效彰显勤政为民、务实清廉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民之所盼,政之所向。2023年,我们将继续办好民生十件实事,创造性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提升农村学校基础设施水平,改扩建8所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2所乡镇中心幼儿园;

2.提升校园安全水平,实现全市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食品安全智慧监管全覆盖,建设8所学校门口交通信号灯及电子警察抓拍系统;

3.实施群众健康四免费筛查项目开展5万人次高血压、糖尿病、新生儿疾病免费筛查,开展10万人次心脑血管疾病一体化免费筛查;全面完成婴幼儿强制性免疫、农村妇女孕前叶酸服用、孕产妇“围检”“两癌”筛查“四个全覆盖”;培训1000名持证应急救护员;

4.改造50个老旧小区、50条背街小巷;

5.新建11处“口袋公园”、10座城市公厕;

6.完成龙虎沟、大明渠2条内河黑臭水体治理和生态景观建设;

7.完成10个农村厕所粪污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一体化建设;

8.打通连接邓州、丹江口、襄州交界处断头路30公里;

9.完成东启街铁路道口平改立工程,贯通东启街和机场路;

10.推动电商一体化、客货邮一体化,实现快递进村全覆盖。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各位代表,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襄阳市委、市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下,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为重振老河口雄风、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老河口篇章团结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