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地址:武汉市江岸区球场路2号(江岸球场路);武汉市硚口区利济北路97号(硚口区)
联系方式:027-82416177;027-83629162
开放时间:辛亥首义烈士陵园(江岸球场路) 参观时间:8:30—17:30,团体参观请提前电话预约; 辛亥首义烈士陵园(硚口区)参观时间9:00—16:30,周一闭园(法定节假日和特殊情况除外)
辛亥首义烈士陵园(江岸球场路)
辛亥首义烈士陵园(江岸球场路),是为纪念在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汉口保卫战中牺牲的无名烈士修建的。它坐落在武汉市江岸区球场路2号,占地面积4326平方米,有鄂军起义阵亡将士墓冢六座,是武汉地区现存辛亥首义烈士公墓中安葬辛亥首义烈士最多、规模最大、保护完好的一处。
1911年(农历辛亥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后,清王朝极为惊惧,急调水陆大军赶赴武汉镇压起义,湖北军奋起反击,于1911年10月18日至11月27日在汉口(古称夏口)、汉阳与清军进行殊死的战斗,这次战役被称为“阳夏战争”,是辛亥革命中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一次战役,牺牲上万人,为抗击清军、捍卫共和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在汉口保卫战中阵亡的鄂军将士遗骸,由战时红十字会出面收集,就地掩埋。江岸区球场路墓冢内合葬的是10月27日至28日,在汉口刘家庙、大智门一线战斗中牺牲的无名烈士遗骸约2000余具,当时堆成六座大墓冢,名“赤十字会义冢”,俗称“六大堆”。1912年2月红十字会在每座墓冢前立“国殇”墓碑,以志纪念。1955年由汉口单洞门处新迁辛亥首义无名烈士遗骸2000余具葬于此园。1985年武汉市及江岸区人民政府根据市七届人大三次会议的提案决定,拨专款重建陵园,另立新纪念碑,纪念碑正面基座上镌刻着辛亥革命老人喻育之撰书的纪念碑文。重新合建六座烈士墓,并排三座,分列于纪念碑南北两侧。每座墓冢前后汉白玉墓壁上,均镌有“铁血精神”及“辛亥首义烈士之墓”的字样和红“十”字标志。陵园环境庄严、肃穆、优美,是人民群众祭奠先烈的重要场所。
辛亥首义烈士陵园(硚口区)
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清宣统三年八月十九日,旧历辛亥年)晚,爆发了震惊世界的辛亥武昌首义。起义成功后,立即挥师渡江再占夏口(汉口)和汉阳,起义军在夏口满春戏园设立总司令指挥部,清廷不甘灭亡,派袁世凯率兵南下镇压。十月十八日,清军对夏口形成包围,江中配有舰艇助阵。起义军民在黄兴指挥下士气高昂,与清军展开激战。因参加战斗的很多是学生、工人和店员,没有受过军事训练,而且装备极差,在组织反攻中,硚口方面的起义军沿王家墩、玉带门一带由左翼进逼清军,当进至铁路桥时,遭到隐蔽在森林中的清军伏击,清军用机枪向起义军猛烈扫射。起义军浴血奋战,前仆后继,一大批壮士英勇牺牲,连同歆生路(今江汉路)至济生堂一带战役阵亡军士共约2000人。后由红十字会积善堂联合会等组织出面收埋,合葬一处,建立公墓,初称为“辛亥首义阵亡军墓”。
辛亥首义烈士公墓自建立至今,曾迁移二次。一九一九年为修建一条沟通现解放大道连接航空路的碎石路,由于烈士公墓正处于路中,遂将烈士墓东移至武汉市一医院住院部大门内侧,后武汉市第一医院修住院楼,又将烈士墓移至现在墓地。武汉解放后,人民政府十分重视革命烈士褒扬工作,对革命烈士墓加以保护修葺,建立辛亥首义烈士陵园,被列为湖北省人民政府、武汉市人民政府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成立武汉市硚口区辛亥首义烈士陵园管理处。一九五七年硚口区人民政府对烈士墓重加修建,竖立二米高的墓碑,更名为“辛亥首义烈士公墓”,墓碑背面由百岁辛亥老人喻育之手书的雕刻祭文。
这些年来,省、市、区三级政府陆续投入维修改造资金,多次对烈士陵园进行全面维修、铺设草坪和设立辛亥首义英烈资料陈列窗,不仅使烈士陵园更加庄严肃穆,园容园貌焕然一新,而且成为对广大群众和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设区的市级烈士纪念设施。
扫二维码参与生成AI互动海报
主办: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 | 技术支持:荆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