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地址:武汉市武昌区红巷13号
联系方式:027-88873616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7:00(16:30停止入场),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美团、公众号、武汉文旅码预约
武汉革命博物馆位于武昌红巷13号,下辖武昌农讲所、毛泽东旧居、中共五大会址、起义门、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历史陈列展等五处革命旧址和红色场馆,是风云1927年的重要见证。场馆总占地面积32122.41平方米,建筑面积21081.72平方米,展厅面积10395.44平方米,馆藏文物27999件(套)。现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廉政教育基地、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全国国家安全教育基地、全国“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湖北省全民国防教育基地。年接待观众200万人次以上,每年举办、引进、输出展览10多个,举办社教活动50余次。是武汉地区规模最大、资源最丰富的红色旅游区,现已成为全面从严治党的圣地、纪律教育的基地和红色旅游的胜地。
博物馆对外开放有复原陈列26处,基本陈列10个:“探索与奠基——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历史陈列”“毛泽东在武汉——毛泽东旧居基本陈列”“紧急时期的艰难探索——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历史陈列”“陈潭秋在武汉”“湖北有个黄负生”“起义门基本陈列”“纪律建设永远在路上——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历史陈列”“中国共产党首届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生平展”“光辉永存——旧居人物生平展”“安邦基石——武汉国家安全展”等,其中“探索与奠基——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历史陈列”荣获第十二届(2014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推介优胜奖;“纪律建设永远在路上——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历史陈列”荣获第十七届(2019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特别奖武昌农讲所旧址纪念馆位于武昌红巷13号,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毛泽东同志倡议创办并主持的一所培养全国农民运动干部的学校。校舍为张之洞创办的北路小学堂,是武汉市现存唯一保存完好的晚清学宫式建筑。
农讲所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4442.82平方米,建筑面积7342.79平方米,周恩来题写“毛泽东同志主办的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馆名。农讲所建筑主体为四座传统砖木结构建筑,斗拱与榫卯保存完好,基调为青瓦灰砖,共有四栋建筑和一座面积2800平方米的大操场,形成前、中、后三进院落。
1957年,为缅怀和宣传毛泽东在农讲所的丰功伟绩,武汉市文化局提出筹建农民运动讲习所纪念馆,1958年6月,经中共湖北省委批准,成立纪念馆筹备处,进行原建筑的原状陈列调查和复原修缮。1959年筹备工作完成,1963年4月4日正式开放。1981年,湖北省人民政府决定武昌农讲所旧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7月,中宣部公布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为首批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2001年6月,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武昌毛泽东旧居位于武昌都府堤41号,是毛泽东1927年主持农讲所工作并在武汉从事革命活动时的办公地兼居所,是当时中共中央农委的所在地,也是毛泽东、杨开慧一家最后团聚的地方。毛泽东在这里完成了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旧居坐东朝西,砖木结构,青砖灰瓦,占地面积909平方米,总3648.74平方米,旧居主体建筑面积436平方米,总2053.92平方米,院内三进三天井,具有典型江南民居风格。正门额上木质红色横匾上有郭沫若同志题写的“毛泽东同志旧居”七个金色大字。
原建筑在1954年因修建武昌儿童公园而被拆除。1967年2月,旧居修复工程开始筹备,同年8月基建完工。
2001年国务院公布武昌毛泽东旧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被中宣部等七部委公布为全国百个重点建设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
中共五大会址暨陈潭秋烈士早期革命活动旧址纪念馆位于武昌都府堤街20号,原为武昌高等师范附属小学,始建于1918年,占地面积约7930.82平方米,建筑面积3735.8平方米,内有7栋中西结合,砖木结构建筑。1922年至1927年,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湖北地区共产党组织负责人陈潭秋在此居住,以教书作掩护从事革命活动,这里一度成为湖北革命运动的指挥机关。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此召开。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中央纪律检查监督机构——中央监察委员会,即中纪委的前身在此诞生。同年5月10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此召开。1956年,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武汉市人民政府对陈潭秋烈士开展早期革命活动的武昌高师附小旧址进行修缮,成立陈潭秋烈士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
2006年10月在时任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李景田和时任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的亲自关心下,武汉市委、市政府决定投资建设中共五大会址纪念馆,将都府堤打造为清末民初风格一条街,将紧邻五大会址对面的武昌公园打造成都府堤红色主题公园,使都府堤片成为历史风貌文化区。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努力,中共五大会址纪念馆于2007年11月30日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
中共五大会址纪念馆的建成,使民主革命时期党在国内召开的六次党代会会址纪念馆形成了完整的宣传系统,为研究中共五大历史提供了良好平台,推动了中共五大历史和中国大革命史的研究。使得农讲所旧址、毛泽东同志旧居、中共五大会址暨陈潭秋烈士早期革命活动旧址这四处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有重要意义的革命旧址,集中展示在417米长的武昌都府堤街,构成了国内大城市中少有的党史文化景观一条街。该工程的完成,使革命文物得到有效保护和充分利用,文化建设与旧城区改造完美结合,成为名副其实的红色旅游品牌。
2013年,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旧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武昌起义门旧址位于武昌首义南路,原名“中和门”,是武昌城十大古城门之一。武昌首义爆发后,革命党占领并打开中和门,迎接城外部队入城,在城楼布定大炮轰击总督府。武昌首义胜利后,中和门被誉为“首义胜利的开端”。1912年,改名“起义门”。城台主体占地890.8平方米,建筑面积793平方米。城门高7.1米,宽5米,城门上方嵌有长方形石匾,上刻叶剑英题写的“起义门”三个金色大字。城楼高11.3米,是穿斗歇山顶式的双层建筑,飞檐凌空,两侧是高大厚实的带箭垛的灰色城墙。整个建筑庄重雄伟,极为壮观,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1956年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历史陈列展位于武汉市武昌区都府堤18号,是在中央纪委、湖北省委高度重视下,在湖北省纪委、武汉市委领导下,由武汉市纪委主持建设的全面展示党的纪律建设光辉历程的专题性展览,于2019年5月9日正式对公众开放,占地面积4671.7平方米,建筑面积6848.33平方米。展览一经亮相,迅速引起巨大反响,已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300余万名观众,成为广大党员干部开展“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要阵地和接受革命历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热门“打卡地”。
展览内容丰富,主题鲜明,科学严谨,上展文物资料达425件(套),其中珍贵文物38件(套),辅助展项47处。通过新科技、新材料、新工艺的运用,包括微缩模型、浅浮雕、圆雕等艺术创作和电子翻书等多媒体展示手段,配以投影、背景音效、灯光效果等,多维度、全景式地呈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探寻监督执纪的光辉历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加强纪律建设作为自身建设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决心,填补了国内党的纪律建设展览空白。
官网地址:点击跳转
扫二维码参与生成AI互动海报
主办: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 | 技术支持:荆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