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文化地图非遗版 > 黄冈
黄冈

浠水杂技

类型:杂技与竞技

申报地区或单位:浠水县

 

杂技表演节目《钻圈》

  据传浠水最早出现杂技始于明代,到清代末期有夫妻组建的杂耍班在浠水十分活跃,其“蹬技”、“滑稽”、“耍坛子”、“吊子”和“爬竿”等都达到了较高水平。1954年浠水县吸收安徽“皖北工友马戏团”成员,成立浠水杂技团,此后又引进安徽、湖南、河北等七八个省的江湖杂耍艺人,通过半个多世纪浠水地方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碰撞、交融、提炼,渐渐形成了既有北方的刚劲又有南方的柔美的杂技艺术特色。

  浠水杂技最显著的特点是重视腰腿顶功,险中求稳,动中求静,软硬功夫相辅相成;大量运用生活用具和劳动工具为道具,富于生活气息。其传承节目有“转碟”、“钻火圈”、“蹬坛子”、“钻桶”、“车技”、“顶技”、“椅子顶”等;现代节目则有“秋千顶技”、“软钢丝”、“溜冰”、“晃梯顶技”、“滑技”系列、“空中体操”、“滚杯”等。

  浠水杂技目前发展主要面临人才困境。首先是人才的流失。由于有经验的艺人大多被外地表演团挖走,人才的流失使浠水杂技的发展和传承变的岌岌可危。其次是后备人才不足。县内愿意接受杂技业余培训学习的少儿也越来越少,好不容易培养一批,支撑起一台节目,转眼又被“摘桃子”。所以浠水杂技的发展需要更多的优惠政策的支持,为这一民间财富的发展和传承开辟更广泛的途径。

杂技表演节目《柔术》  摄影:朱向红

浠水杂技创始人胡子胜(后右二)师徒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