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文化地图非遗版 > 荆门
荆门

梁山调

类型:传统戏剧

  申报地区或单位:钟祥市、荆门市东宝区

东宝梁山调剧团部分演员合影,前排中为传承人胡世斌

  梁山调流传于钟祥及周边的荆门市东宝区、沙洋、京山、宜城、随州、天门等县市区。梁山调来源于巴楚扬歌,发自川东北梁山(今梁平)县一带流行的灯戏曲调之“胖筒筒调”。清乾隆年间梁山调传入湖北钟祥及荆门市东宝区,与当地的民歌和其它戏曲声腔相融合后,形成了行当较为完整、声腔独具特色的地方戏曲剧种,在江汉平原一带传承至今。

  梁山调是板腔体系的地方戏曲剧种,声腔为“咿咿腔”,板式有一句唱词分别由上下两句唱腔演唱的慢速板式,一句腔唱一句词的中速板式,以及赶八板、横板、大字板、小字板等,唱腔板式丰富,结构严谨。梁山调的主奏乐器是瓮胡,伴奏乐器分文场和武场,文场的配置乐器为笙、三弦、低胡、唢呐、竹笛等,武场的配置乐器为大锣、小锣、马锣、钹、板鼓、堂鼓、战鼓、夹板、梆子等。表演行当分生、旦、净、丑四大类。男女分腔为旋式变化,自成风格。其演出剧目大多为生活对子戏和折子戏,有《描容》、《打芦花》、《芦林会》、《朱氏割肝》、《胡迪骂罗》等80余个。

东宝梁山调剧团演出《安安送米》剧照

东宝梁山调剧团演出《南桥汲水》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