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文化地图非遗版 > 荆州
荆州

五虾闹鲇

类型:传统舞蹈

  申报地区或单位:荆州市

街头表演“五虾闹鲇”    摄影:叶茂

  五虾闹鲇俗称“虾子灯”、“玩虾子”,是在荆州地区流传多年的一种民间彩灯舞蹈。荆州水域广阔,盛产鱼虾,俗谓“五虾”代表金木水火土万物和东南西北中五方,“闹鲇”与“闹年”谐音,“五虾闹鲇”故有万物共荣迎新春,普天同庆闹新年之义。“五虾闹鲇”清代便盛行于荆州, 洪湖、江陵、石首、监利等地也极为盛行。多在春节舞弄,舞灯者旧时以制鞋工人居多。

  虾子灯和鲇鱼灯均用竹篾扎制,用绸布裱糊装饰而成。“虾”身可弯曲,“鲇鱼”头、尾、鳍可摆动。

  虾子灯由两人舞动,鲇鱼灯由一人舞动,五虾一鲇共11人表演,以极具荆州地方特色的打击乐伴奏。舞虾子灯的主要动作有“地花”、“顶花”、“腰花”、“边花”、“面花”等。“鲇鱼”的主要动作有“游”、“摆”、“跃”、“入洞”、“跳龙门”、“幂水”等。队形变化有“大方块”、“双门”、“双翅”、“马鞍”、“菊花开”等等。

  “五虾闹鲇”表演时,锣鼓喧天,虾子满场欢蹦乱跳,鲇鱼在群虾中遨游腾跃,热闹非常,通过充分展示鱼虾友好嬉戏、追逐逗闹的情景,反映了人们对普天同闹新年,众生和谐共处的追求。“五虾闹鲇”是典型的汉民族舞蹈,极具浓郁的水乡气息和荆楚地方特色。虾子灯、鲇鱼灯造型生动,人灯融为一体,舞蹈灵巧、流畅、优美。

街头表演时“五虾闹鲇”拜四方,恭祝四方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摄影:叶茂

虾子骨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