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地区或单位:荆州市
荆楚民俗博物馆收藏的彩棚
挑担围鼓,俗称“挑鼓架子”、“打踩街”,主要流行于荆州市中心城区、城郊及江陵、公安一带。据普查,挑担围鼓源于古代荆楚盛行的“鼓乐”,在长期的传承发展过程中,经艺人们不断改进,至迟在清代早期演变成了现在样式的挑担围鼓,是一种适合行进和室内外演奏的民间吹打乐。
挑担围鼓的主要乐器为盘鼓两面、土锣一面、土钹一付、马锣一面、苏锣一面、京钹一付、小锣一面。主要道具为一副造型特异、雕工精细、装饰性很强的髹漆木雕挑鼓架,一顶绣工精美的遮阳棚,俗称“十盘家艺”。吹打的乐曲由元明散曲、套曲曲牌和荆楚民间小调组合而成。整个乐班由鼓师指挥。每逢新年佳节,百姓婚丧寿诞、开业庆典,挑担围鼓便应邀出动,吹吹打打招摇过市。彩棚、挑鼓担、气势宏大的演奏,犹如一幅人文风情画卷,深受群众喜爱。
挑担围鼓在荆州土生土长,扎根于群众之中,现在荆州城区一带尚有10付挑鼓担子,数十名乐手。
沙市区立新乡张沟村挑担围鼓队
沙市同心村挑担围鼓队在巡街演出 摄影:赵玉春
挑担围鼓乐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