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文化地图非遗版 > 神农架
神农架

皮影戏(下谷皮影戏)

类型:传统戏剧

  申报地区或单位:神农架林区

传承人王宏萱在制作皮影人物

  下谷皮影戏是流传于神农架林区下谷坪土家族乡的民间戏曲形式。据说下谷皮影戏是从山西学来的,艺人将皮影戏与本地的堂戏有机相糅,形成独树一帜的下谷皮影“王氏流派”。下谷皮影戏目前仅存堂戏世家的王宏萱父子组合的戏班。

  下谷皮影戏的皮人选用牛皮雕刻,人物模仿戏剧生、旦、净、末、丑造型,涂染红、黄、绿、黑、白五色。身段为四节相连,头部、肩至腰部、腰至臀部、臀至腿部,人物全是侧面造型。为适应室内演出,其皮影只有30多厘米来高,比湖北境内其他皮影小许多。

  下谷皮影戏演出前用28根竹竿(代表二十八星宿)搭架彩台,设窗子(影幕),彩台内悬一灯,彩台就是皮影戏演出的舞台,演员却在彩台内不露面。

  下谷皮影戏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百姓认为在家中演出能消灾纳福,凡办大事先求神许愿,事后请皮影戏进堂屋演出还愿。开锣前戏班主焚香纸叩拜岳皇大王雕像,再拜金花小姐、银花仙姑以及田、杜、郭、何四大元帅,求得恩准,方可演出。此时,东家鸣鞭放炮,戏班开锣演出。演出结束前,戏班主步出门外先念敬道文书,后焚香烧文书,东家再次鸣鞭炮,戏方收场。

  下谷皮影戏剧目全是传统大本头,多为精忠报国、惩恶劝善、上慈下孝之类的内容。彩台内一人操杆舞弄皮人,且边操杆表演边同司鼓操琴者说唱,影幕上皮影人物栩栩如生,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皮影戏分文场、武场,文场凄凉婉转、悠怨曲环、悲悲切切、催人泪下;武场豪放激越、粗犷彪悍、虎虎生气、令人振奋。影幕上皮影弄舞,彩台内锣鼓喧天,琴弦悠扬,说唱逗趣,让人心驰神往。皮影戏演出往往通宵达旦,观众仍乐此不疲。

传承人王宏萱制作的皮影

皮影开演之前要叩拜皮影始祖“岳皇大帝”塑像

皮影戏伴奏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