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地区或单位:郧西县
郧西三弦第三代传人杨光汉、罗传第
郧西三弦又称“郧阳曲子”,是流行于十堰地区的一种弹唱艺术,因其伴奏乐器以三弦为主,又以郧西县最为流行,故而得名。
约在公元1880年前后,郧西县马安乡籍艺人刘家江经常穿梭于湖北、河南、陕西等地卖艺糊口,他注重搜集和研究各地的民间小调,并将鄂西北流行的小曲小调同陕西的秦腔、清曲以及河南的大调曲子熔为一炉,并与本地的语言音调结合产生新腔,形成了“郧西三弦”,由于他授徒众多,因而流传甚广。“郧西三弦”曲牌丰富,核心唱腔有〔越调头〕、〔越调尾〕、〔慢诉〕、〔紧诉〕等,变体唱腔有〔诗片〕、〔断桥〕、〔叠落金钱〕等,辅助曲牌有〔三朵花儿〕、〔银纽丝儿〕、〔剪剪花〕、〔大钉缸〕、〔钉缸〕等,大都是来自于郧西民间耳熟能详的小曲小调,共有四十余种;陕西民间清曲、河南大调曲子的部分特色乐曲也作为音乐补充。伴奏乐器为三弦和剪板,剪板为击打节奏乐器。其唱词一部分由绝律诗体组成,一部分是由类似于元曲词牌的长短句式组成,在字数、乐句、韵脚、字词结构等方面有着严格的要求。传统表现形式以“坐唱”为主,并且“只唱不说”。其表演有的是参加婚丧嫁娶、庆寿等民俗活动;有的是“闹的玩儿”,不计场合环境,三五成众,围成一圈,一把弦儿,一副板儿,可以自弹自唱,也可几人凑成一弦儿,你弹他唱和一唱众帮等。传统演唱内容有历史故事如《秦琼观阵》,也有民间故事如《小寡妇上坟》等。
郧西三弦手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