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地区或单位:随州市曾都区
打锣鼓乐班 摄影:吴志坚
打锣鼓主要流传于随州市曾都区洪山、三里岗、洛阳、何店、柳林、均川、环潭等乡镇及枣阳市、京山县、钟祥市部分地区。打锣鼓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歌唱之俗,清朝末年至20世纪60年代是打锣鼓的鼎盛时期。
打锣鼓是一种深受当地群众喜爱的曲艺形式,有其独特的表演形式、仪程、唱腔、曲目、唱词。表演形式有两种,一种是3人或5人于室内坐堂而唱,谓之“堂鼓”;另一种是29人以上的队伍于室外边歌边舞,谓之“抟鼓踏歌”。打锣鼓的音乐牌子有〔扬歌〕、〔五言歌〕、〔连四句〕、〔双声子〕、〔赞十字〕、〔五字摊板〕、〔十字摊板〕、〔钉园子桩〕、〔板秤砣〕、〔太公钩鱼〕等不同的板式唱腔。其唱腔曲牌的结构虽然并不复杂,但演唱时却非常富于变化。其演唱调式以宫调和徵调为主,主旋律为宫调。以锣鼓间奏,由歌师吟唱,属民间歌谣中的“仪式歌”。唱词内容以史前创世神话为主,还有历史故事、民间神话故事、世俗人情故事、盘歌逗趣猜谜斗智等内容。
打锣鼓是南北音乐交融的结晶,也聚荆楚曲艺音乐之精华,对于研究湖北曲艺音乐的形成和演变有着重要价值,也是后世研究古代历史和古神话史极为难得的珍贵史料。
打锣鼓-堂鼓 摄影:吴志坚
打锣鼓-迎神 摄影:吴志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