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文化地图非遗版 > 咸宁
咸宁

崇阳民间长诗——钟九闹漕、双合莲

类型:民间文学

  申报地区或单位:崇阳县

崇阳提琴戏《双合莲》剧照

  《双合莲》、《钟九闹漕》是继《木兰辞》、《孔雀东南飞》之后的汉族民间叙事长诗的代表作,以口传和手抄本的形式在以崇阳县为中心的鄂东南地区广泛流传,距今已近200年。两部长诗均取材于19世纪中叶的真人真事,运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叙事与抒情相结合,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腐朽,热情地歌颂了广大人民群众追求自由和幸福的强烈愿望,以及他们为之所进行的不屈不挠的斗争。

  《双合莲》全诗长达1800余行,《钟九闹漕》近2000行。皆采用七言五句的山歌形式,每五句一段,或以比兴、或用譬喻开头,中间用民间谚语和警句作人物对话,第五句以“诗眼”画龙点睛,翻出新意。五句虽是奇数,句式并不对称,却运用两头两尾押韵来达到节奏的均衡与韵律的和谐。其语言平易朴实,接近日常口语,但又相当精炼生动,唱起来流畅上口,表现出一种独特的魅力。

  经考证,两部长诗的最初作者是崇阳的一位民间铁匠,姓陈名瑞兆,他挑着红炉走村串户打铁,耳闻目睹胡道生与郑秀英的爱情悲剧,深表同情,便一边打铁,一边吟唱成《双合莲》。后来,他又背着包袱雨伞,专程到县城及白霓桥等地打听钟九一班人当年闹粮饷的故事,在他的儿子陈赓旦的帮助下,完成了《钟九闹漕》的创作。其时,太平军兴盛,官府草木皆兵,对《钟九闹漕》的吟唱多次禁止和搜查。但却查不出作者真实的名和姓,禁不住群众的心和口,长诗仍然在崇阳全县传播,并渐渐传至通山、通城、赤壁等周边县市。20世纪50年代初,两部长诗被整理并出版发行。

《双合莲》中女主人公郑秀英的家乡

《钟九闹漕》手抄本

《钟九闹漕》中男主人公钟九的故居

山歌越唱越快活

右书为1957年出版的《钟九闹漕》 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