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将野生黄蒿盖于切成片的馒头上,准备送入温室发酵,制成黄酱
申报地区或单位:襄阳市襄州区
襄阳大头菜学名芜菁,内白色,肉质坚实,其根部如同萝卜,形如小孩大头,所以称之为大头菜。大头菜腌制已有一千多年历史,相传三国时期诸葛亮隐居襄阳隆中采药时发现此菜并腌制而成,故又名“孔明菜”。1926年襄阳地区有了生产襄阳大头菜的第一家合资作坊“福泰和”,产品除满足本地需求外还远销河南、陕西、湖南及相邻省市。
大头菜加工有“三腌五卤六晒一封缸”的流程,加工后的大头菜只有原重量的四成左右,存放越久味越香。腌制后的大头菜呈黄褐色,甘咸适中,质地脆嫩,味道鲜美,并含有人体所需的蛋白质、糖类、脂肪等营养成份。因得天独厚的自然生长条件以及传统的腌制技艺,在全国同类产品中一枝独秀,备受喜爱,成为千家万户必备佐餐妙品,曾荣获“国家轻工部优质产品”称号,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邹家华为之亲书“中国一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