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地区或单位:南漳县
南漳阴锣鼓部分歌本
阴锣鼓是南漳县民间丧俗活动中的一个代表性歌(乐)种,是荆楚文化的遗存。它在传承中保存了当地比较完整的丧葬习俗程序,体现了从古代传承遗留下来的祭祀文化信息。
阴锣鼓目前流行于南漳、保康两县交界的山区,有曲牌30多种,艺人保存的古唱本及手抄唱词达1079首,转古与还阳唱的长篇叙事诗51篇,其中12部属于明清时期的刻抄本。阴锣鼓的内容仍然是祭祀已故长辈的亡灵,形式是以歌乐伴亡。按荆山习俗,人死之后第三天下葬,棺柩必须在家停两夜,这两夜都要通宵达旦地闹丧,唱丧歌。通常程序是:绕棺、牌子、开歌路、唱散歌(含转鼓、小还阳后的穿插散歌)、转鼓、小还阳、谢棺酒、过五关(含奠酒、送亡、)、奉孝、唱书、还阳(含请亡、扫煞、还阳、煞锣鼓)、封棺明路、穿堂、出丧、下葬、安家神。歌词内容主要是劝孝、劝善、颂亡,内容十分广泛。南漳阴锣鼓除了有乐器演奏外尚有歌唱与舞蹈,可谓融“歌乐舞”为一体。其音调以五声音阶徵调式为主行腔,以甩腔开始,拖腔结束,节奏较自由,速度徐缓,属联曲体的曲体结构。
乐班在葬礼上演奏《过五关》
乐班在葬礼上演奏《小还阳》
演唱结束,歌师将锣朝天平放在孝子烧纸的火堆旁,不能带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