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地区或单位:南漳县
苞茅缩酒 摄影:刘国俊
南漳端公舞也叫“杠神”,主要流传于南漳县薛坪一带。据考证,端公舞起源于楚宫廷舞,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在民间流传过程中,端公舞兼收并蓄其他文化,但基本保留了原始古朴的风格,被誉为楚文化的活化石。
端公舞是以祭祀表达主题的舞蹈,兼有说唱和乐器伴奏。分为上坛和下坛,上坛主要是祭奠死者、超度亡灵,舞蹈动作严肃庄重;下坛主要是驱鬼避邪、祈祥纳福,动作轻盈洒脱。端公舞的内容包括迎神、敬神、安神和送神四个部分。各坛场次有繁有简,最多有16场,人员一般为8人,表演人员为“顶神”和“站案”,“顶神”就是掌坛师或端公,“站案”主要从事伴奏,配合“顶神”者完成法事。端公舞表演的法器包括服饰、道具、布景共30多种。
端公舞的动作怪异、神秘,包括拜步、踏蹋步、踏点步、颠颤步、三步转身和穿梭步等6种基本步法。其音乐风格独特:唱词内容统一、唱腔低婉、音域较窄,主要特征是依字行腔、以意行舞,唱腔有颤音,动作有颤步,结构为上下句,打击乐贯穿始终。
端公舞是古楚腹地民间巫舞的孑遗,携带着古代南楚的大量文化信息,学术上有不容低估的研究价值。
端公舞安神 摄影:刘国俊
端公舞请宾钱 摄影:刘国俊
端公舞请神 摄影:刘国俊
端公舞请神安位 摄影:刘国俊
迎銮接驾 摄影:刘国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