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地区或单位:南漳县
劳动现场演唱薅草锣鼓 摄影:刘艳萍
李庙镇朝阳村传承人肖波(左一)李树林(左二)在劳动现场演唱助兴 摄影:信国洋
南漳薅草锣鼓主要流传于南漳县长坪、板桥、巡检、东巩四镇及与之相邻的保康县一带。
南漳薅草锣鼓有"白锣鼓"和"夜锣鼓"两种。"白锣鼓"是为人们生产劳动表演的,一是祈求山神、田神、土地神之恩惠,保佑所耕之地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二是为田间劳作者驱除疲惫,鼓舞劳动精神。"夜锣鼓"是用来祭祀亡灵的。
南漳薅草锣鼓的音乐形式属于联曲体的曲体结构,其音阶调式多为五声音阶,以徵调式为主,羽、宫调式次之。在旋律上多为五声级进,曲调运行委婉舒展,情感细腻、温和。旋律简朴,线条清晰,能充分表达山区群众淳朴的品格。歌词内容以唱历史为主,涉及三皇五帝、天文地理、历史人物、民间传说、风土人情等。目前,现存曲牌达三十多种,艺人手抄唱词达两万多字。
劳动时演唱薅草锣鼓 摄影:都启荣
肖堰镇观音岩村艺人都启文(右)与王顺刚在玉米地演唱薅草锣鼓为村民鼓劲 摄影:都启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