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文化地图非遗版 > 襄阳
襄阳

宜城舞蹈《赶象》

类型:传统舞蹈

  申报地区或单位:宜城市

赶象     摄影:骆玉兰

  赶象又名“大象舞”,流传在宜城市流水镇杨林村一带。清同治五年的《宜城县志》有“则有舞以象,歌释之者曰,乐取其声,舞取其容,声出于律,容出于仪,声容并至乐以成矣”的记载,由此推断,赶象约有二百年以上的历史。

  赶象由六人表演,其中牵象、赶象各一人,扮象两人,两人扮作金童玉女各持一灯笼。

  整个舞蹈以“象摆鼻”、“象走步”、“顺抬腿”等动作贯穿到底,构成刚健有力、风趣诙谐的表演程式。金童玉女双人持灯笼的造型,静中有动,动中求静,独具风韵,给人以热烈生动的印象,包含着吉祥如意的内容,有万象更新之意。舞至高潮时,大象朝人群喷洒清水,这象征着播洒吉祥之水。

  赶象时逢新春佳节,或丰年的银河横空,无论白天夜晚都能演出,演到谁家门口,谁家都会主动拎出一桶水来,让大象吸足,然后朝人群中喷出吉祥之水,其动作纯朴憨厚,逗人喜爱。

赶象表演的“顺边”动作

赶象演员着装、披戴道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