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地区或单位:当阳市
鼓书艺人魏德华在敬老院演唱
当阳打鼓说书是流传在当阳市及周边地区的一种古老的说唱艺术。艺人们尊春秋时期的孙膑为打鼓说书的祖师爷。据文献记载研究,当阳打鼓说书与庄子“鼓盆而歌”、汉代说书俑、唐代“俗讲”、宋代“盲人负鼓作场”、明清“善书”有渊源关系。当阳打鼓说书艺人多为盲人,世代靠师徒相传,口传心记,根据现有艺人回忆可以上溯四代,约有一百多年历史。
艺人主要以盲人为主,旧时以此形式乞讨谋生,其表演场所一是流浪演唱,二是“叫化子赶酒”,三是茶馆坐台演唱。茶馆坐台演唱主要演唱中长篇鼓书,时间短则三五天,长则数月。婚丧嫁娶、做生祝寿也有人家请鼓书艺人唱堂会。新中国成立后,这一民间艺术形式被搬上舞台。艺人们的活动范围不仅遍及当阳的每个角落,而且也在周边的宜昌、荆门、枝江、远安等地演唱。有的艺人还远到湖南、贵州、四川、重庆等方言相近的地区演唱。
当阳打鼓说书具有语言生动活泼、唱词通俗押韵、说白散韵相间、表演手法灵活多样的特点,艺人表演都是单个进行,演唱时一手抱鼓,一手以鼓签击鼓,边说边唱,说唱并重。唱腔按演唱情绪的变化可分为平腔、怒腔、悲腔、喜腔。艺人们根据演唱节奏的快慢,把平腔、喜腔、悲腔归纳为“文腔”,怒腔则称为“武腔”。艺人因师承关系不同,演唱风格上也略有区别。
鼓书艺人武景发在茶馆演唱
鼓书艺人张曰洲在学校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