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地区或单位:长阳土家族自治县
吹打乐班在丧事“奠酒”时的演奏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的村村寨寨,"上山踏歌声,近村闻吹打"。伴随着土家人的婚丧嫁娶、节日喜庆,总是响彻着吹打乐的悦耳之声。出土的六朝陶魂罐上刻画毕肖的吹打乐场景,说明长阳吹打乐在1500多年以前就已形成一定规模的吹打乐班。至今仍在民间流传演奏的吹打乐曲目500多首。
长阳吹打乐是由吹奏和击乐两种形式结合演奏,民间叫"响匠班子"。以打击乐为主的合奏,称为"锣鼓乐",俗称"打家业"。
长阳吹打乐的相关器具是两支音高、形制相同的长号、唢呐、土笛,配以打击乐组合而成。按其表现作用分为堂调、大调、宫调、笛调、菜调、丧调和综合调七种类型。
长阳吹打乐有单曲体和组合体两种结构形式。单曲体一般较短,节奏流畅明快,乐曲旋律流畅婉转,其旋律多为级进。
长阳吹打乐中的代表性曲目《十幡鼓》,由十多支不同的曲牌组成,其终止调式各不相同,但每首曲牌都被接上一个相对统一的、具有土家族特色的商音终止乐句,使每个套曲既有感情起落的对比变化,又维系了曲牌风格的地方性与协调性。整套乐曲不仅具有各类移宫换调、变头换尾等多种曲调发展手法,而且还拥有一批诸如土笛、巴鸟、木叶、土琵琶等特色乐器。演奏过程中,整段乐曲婉转优美,其声势蔚为悲壮,是长阳吹打乐中的"珍品"。
长阳吹打乐中的堂调有散曲和套曲两种形式,与民俗活动具有鱼水关系,诸如酒席前演奏的各种"菜调"套曲、各种活动中的"客调",以不同乐器演奏不同的曲牌成套。堂调最具土家族民歌的特征。
吹打乐班在丧事“奠酒”时的演奏
吹打乐班在丧事“奠酒”时的演奏
吹打乐班在丧事“奠酒”时的演奏
吹打乐班在丧事“奠酒”时的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