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站内检索:
首页>>新闻专题>>2004>>云南映象>>本页       
 
云南“音乐活化石———洞经”魅力永恒


(2004-07-17 08:43:26)

    尽管流行音乐风靡于世,但在中原地区早已经失传而成为“音乐活化石”的古代音乐,却在云南省各地显得朝气蓬勃,受到各族人民的喜爱。

    云南大部分地方称这种古代音乐为“洞经”,在大理白族自治州称作“南诏古乐”,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则称作“纳西古乐”。

    据丽江地区纳西族学者研究,在宋朝和元朝之间,中原地区的词、曲经四川传入丽江,被爱好音乐的纳西族接受并与纳西族音乐融合,成为现在流行的纳西古乐。其他部分学者则认为,“洞经”音乐是先传入昆明、大理后,再向丽江等地方传播的,“洞经”音乐传入云南的时间可能在唐宋时期。尽管有争议,但学者们一致认为,“洞经”音乐传入云南最迟不会晚于明朝。


“洞经”是一个充满道教意味的称呼,有的学者认为“洞经”起源于道教的科仪音乐。“洞经”音乐显得雍容华贵,有的学者认为它最初是宫廷音乐。“洞经”有道家音乐的飘逸,儒家音乐的浑厚文雅,宫廷音乐的典雅庄重,江南丝竹的柔美清新,因此有的学者说“洞经”音乐“源于道家文化,发展于佛教文化,植根于民族文化”。尽管学者对它的起源各有各的看法,但他们都对中国大部分地区已经消失古乐表现出浓厚兴趣。

    学者对云南省近百个县“洞经”音乐的调查发现,各地保存曲目数量差异很大。昆明保存曲目134支,弥勒县保存了111支,其他县多数保存数十支,而云县、石屏县只保存几支曲目。曲目有的是唐、宋、元三个时期的“词牌”、“曲牌”,如纳西古乐中的“水龙吟”、“浪淘沙”、“山坡羊”、“一江风”等都是唐、宋词的“词牌”。词曲在古代都是由音乐伴奏歌唱的,但中国中原地区早已不知道怎样伴奏和歌唱。除内蒙古赤峰地区、河北省承德地区还保存“洞经”古乐外,只有云南还流传这种古乐。研究音乐史的学者认为,“洞经”音乐是七至十世纪古代音乐的“活标本”、“活化石”。

    云南省几乎全省各地都有“洞经”乐队,其中昆明、大理、丽江、保山、楚雄等地的乐队更多。仅大理白族自治州就活跃着340多支白族、彝族和汉族的“洞经”乐队,其中大理市有100多支演出队经常演出,“洞经”音乐爱好者达1万多人。更多的“洞经”爱好者不是公开演出,而是互相邀约,利用休闲时间自娱自乐。他们中有古稀之年的老人,不惑之年的中年人,也有许多青年也参加到当地的“洞经”演唱活动中,这种古乐将不会出现后继无人的状况。

    如今“洞经”音乐开始走出云南,回到中原、走向世界。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的演出队曾到北京演出,轰动了北京音乐界。丽江纳西古乐队还到北京、香港、台湾等地演出,并出访了欧亚等20多个国家,都获得很大成功。

(西部开发报)


发表评论  
 
请进入东湖社区“新闻时评”发表评论>>

[新用户注意!在东湖社区发表评论必须注册]
 

 短信  铃声 小灵通

·短信游戏  ·手机点播
·短信订阅  ·言语传情
·屏保图 
·待机图 
[魔法水晶] [占星奇缘]
[趣味游戏] [拇指情缘]
 
·激情岁月  ·爱情滋味
·春暖花开  ·岁月留声
[港台流行] 存在(5566)
[宝贝情人] 感情线上  

人才信息最新信息列表: 人才信息最热信息列表: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