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的门楼,红色的琉璃瓦,红色的酒液。这个鲜艳的色调,贯穿于吴少勋的人生旅程,一直不曾褪色。
吴少勋,劲牌有限公司董事长,湖北民营经济发展史上不可忽略的人物。6年前的“劲牌风波”,不仅演化为湖北对民营经济发展的深层思考,而且使吴少勋的面庞成为众人熟悉的脸谱。
多年来,吴少勋给人的印象是位频闪思想火花的商人。当一位热心老人向我们透露吴少勋的第二份人生事业——慈善事业时,记者才开始觉悟吴少勋偏好红色的缘由。
快乐:十年助学300万
吴少勋先生:
衷心感谢您——未曾相识的恩人。我的两个孩子多次得到您的助学金,才使他们圆了大学梦……我要告诫我的孩子们,在美好的大学校园里,时刻不忘根本,发奋读书,以优异的成绩学成归来,是对您及所有大献爱心的人最好的回报。
大冶市大箕铺镇百胜小学 石大池
不知道这是收到的第多少封感谢信,但每每拆开信封,目睹字里行间饱蘸的真情实意,吴少勋心里便快乐起来。
10年来,这种快乐时常围绕在他身边。但对自己的善举,吴少勋不愿意张扬,更觉得没有必要张扬。“这只是尽到我本人,我这个企业一点绵薄之力,一宣传,这事就变味了。”
吴少勋为何对支教助学情有独钟?
1956年,吴少勋出生于大冶吴家贩村,在7个兄弟姐妹中排行老三。父亲英年早逝,吴家失去了主要劳动力。那时候家里穷,母亲常责备吴少勋晚上看书,原因是点煤油灯太费油。在以工分论贡献的年代,吴少勋一家总觉得欠人一分。
这种歉疚,深埋在吴少勋的心灵深处;这种感恩情结,推助他立志做一名又红又专的人。此后,无论是读书、当兵,还是开车、当厂长,吴少勋都要求自己做一个好学生、好士兵、好司机、好厂长,保持本分、善良、真诚的本质。
“条件好了,便想到给社会做点什么。”1994年开始,劲牌公司开始涉足慈善事业,哪个村子修路,劲牌出资;哪个地方发了灾,劲牌献力。
对当年的行善动机,吴少勋一直“耿耿于怀”:那时纯粹站在商业角度,希望以此达到宣传企业的目的。
1998年,劲牌改为民营企业后,吴少勋不仅在慈善方面开始“大手大脚”,而且对慈善事业的认识发生了本质变化。吴少勋认为,扶贫先扶智,哪怕一丁点资助,也许能改变一个贫困生甚至一个家庭的命运。于是,他集中资金,锁定教育帮扶。
2000年,劲牌公司设立支教助学基金,一部分用于在校贫困中学生,一部分用于考上大学的优秀贫困生。2002年,基金规模从每年60万元提高到80万元。
据统计,从2000年至今,支教助学基金累计发放300多万元,受助学生近4000人次。
执着:慈善一定要纯洁
女人化妆,自己欣赏只是一瞬间,更多的目的也是为了让别人看,让别人觉得美。
吴少勋打这个比方,为了表达从事慈善事业要纯洁,不能学女人化妆。如果到处宣扬炫耀,好比花钱买一个冠名权,这与花钱买一个户外广告、马路名没有两样。慈善就是慈善,不能变味。
在虚荣和私利泛滥的时代,真有这么纯洁的人吗?
带着疑虑,记者走进长期受劲牌捐助的大冶一中。
副校长明瑞林介绍,1998年至今,劲牌对大冶一中的捐助达140万元。这些资助改变了不少学生的命运。
有一件事令明瑞林终身难忘。2000年,一批受助学生大学毕业后,每人汇集了100元钱给明瑞林,想给吴少勋送块匾或做个雕塑。明瑞林前往劲牌不下十次,均被吴少勋谢绝。最终,他只得将这笔钱退给那批学子。
在大冶,记者还意外得知:吴少勋将政府给他的48万元奖金,分别捐给阳新县和
南漳县建学校。当时有人建议学校的名字叫“劲牌小学”,吴少勋坚决反对,说劲牌不是为了做广告,该叫什么名字就叫什么名字。
今年起,劲牌每年出资30万元与省慈善总会一起,在黄冈市创建“阳光慈善班”,学生的学费和生活费全免。
烦恼:人人想吃“唐僧肉”
乐于助人的吴少勋一再告诫记者,“最好不要宣传,不是怕浪得虚名,而是担心太多的人知道后找上门来,不能一一满足他们的请求!”
原来,吴少勋支教助学的慷慨之举不胫而走,求助信、电话纷至沓来,有贫困学生寄来的,但相当部分是一些单位的“请帖”。譬如,某单位要开座谈会、某部门要开联欢晚会,某单位要乔迁,能不能意思意思?希望赞助或捐赠的名目五花八门。
记者在一份公益活动费用统计表上看到,从200元的搬迁赞助费,到8000元的活动赞助费,伸手要求给一点、捐一点的真不少。
公司行政总监余敦文深深体谅吴少勋的烦恼:找上门来的,不少有人打了招呼或者是相关往来单位,不给吧,人家说不给面子;给吧,只怕越来越岔,无穷无尽。有时,还有人说闲话:你们捐给学生那么多钱,给我们这么点都不行?为什么有的部门给了,我们就吃“闭门羹”?
余敦文说,劲牌也不能成为“唐僧肉”,个个都来抢着吃。无奈之下,公司只得悄悄对一些找上门来的人说,尽力“解决”一点,但千万不能让其他部门知道。“那么多伸手者,哪个给得起呀”,余敦文透露,劲牌公司每年赠送出去的酒水一项就达150多万元。
担忧:爱心接力棒能否传下去
在劲牌公司支助的数以千计的贫困学生中,相当一部分学子不负期望考上高等院校,这让吴少勋倍感欣慰。
不过,时有学生写来的感谢信,让吴少勋左右为难。记者采访时,吴少勋正为一封信犯愁:是回好,还是不回好?
这名已接受劲牌捐助1000元,顺利进入某高校的大学生写道:“今天国庆节我们放假七天,不过,我没有回家,因为我只交了一半学费……”显然,这位学生希望劲牌能帮他缴完剩下的学费。
专门负责回复学生来信的干事魏洁群介绍,相当一部分受助学生来信,开头都是表示感谢,随后提出再次获助的请求。像这些情况,公司会及时回信,阐明劲牌捐助的重点对象和行善能力,建议学生勤工俭学或者寻求其它帮助途径。
魏洁群说,吴总并不指望从这些学生身上直接得到回报,他最大的企盼是他们将来能将慈善接力棒传下去,资助更多的困难人,但少数学生目前的表现,说实话,有点令人心酸。
梦想:和谐社会的建设者
“有钱了,我也会做这些事”;“还不是沾了社会的光,才想到做善事”……
各种舆论和杂音,经常飘进吴少勋的耳朵,但这并不影响他对社会的热爱和对慈善的执着。劲牌公司支教助学基金管理已经制度化。吴少勋坦言,慈善是他人生的第二份事业,他会像经营劲牌一样来经营。
吴少勋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对待财富同样如此。在他看来,和谐社会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而企业和企业家是整个社会生态链中的重要一环,更有责任去维护这个生态系统的平衡。他欣然做和谐社会的建设者。
[编辑观点]和谐即美
周保国
崇阳县76岁的退休老人甘伯炼,为乡亲们铺路、修桥,被人们称为山沟里的“活济公”;吴少勋秉持“与人乐乐”的财富伦理,将企业与慈善,当成人生两大事业来经营。尽管起点不同,但两人有着共同的追求:用自己的奉献,打造公平与和谐的氛围。
和者,和睦也,有和衷共济之意;谐者,相合也,强调协调,力避抵触、冲突。琴瑟和鸣,黄钟大吕,这是艺术的和谐;和风细雨,桃红柳绿,这是自然的和谐。在中国,向来推崇“乐善好施”、“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目的是构建社会的和谐美。
我们所处的社会是矛盾的统一体,贫穷与富裕就是一对矛盾,富者如能慷慨解囊,贫者能得到救济,矛盾就会统一,社会就会和谐、发展、进步。反之,如果为富不仁,就会引发冲突,矛盾就会激化,社会的和谐也就无从谈起。
人类离不开和谐的生活,人与人之间离不开和谐的关系。和谐就是一种美,和谐产生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