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站内检索:
 
《湖北省图书馆百年纪事》纪略


(2004-11-29 20:27:12)

应运而生(1904—1910)

    清朝末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在湖北大力推行新政,建工厂、修铁路、兴学堂……如同欧美近代图书馆乃是为适应产业革命的需要而出现一样,湖北省图书馆便在湖北地区勃兴的维新大潮中应运而生。由张之洞筹划创办,1904年8月,湖北巡抚端方具体督办的中国最早的省级公共图书馆——“鄂省图书馆”开馆,馆址初设于武昌兰陵街,后迁址博文书院改建,并汇集各书院、学堂遗存书籍,设南、北二书库,同时开馆任人阅览,酌取阅览费。其采用的西方近代图书馆的整体营运模式及对外开放性,一改我国旧时藏书楼面貌;虽发展缓慢,但于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具有开创性的意义。期间,本馆曾改名“湖北图书馆”。

早期发展(1911—1927)

    武昌首义,推翻了中国长达两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本馆历此变革,书籍多有散佚残缺。鄂省军政府派人整理,恢复旧观。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每年所拨经费减多增少,多赖收取阅览收费津贴和社会捐助,维持艰难。书籍采购不足,读者人数不多,事业发展依然缓慢。1926年底北伐军光复武昌,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介石派员在本馆附设革命文化图书馆,陈列大量革命书刊,专设阅览室“以备研究高深革命理论者之用”,读者空前踊跃。期间,本馆名“湖北省立图书馆”。

初具规模(1928——1937)

    国民党湖北省政府成立后,本馆重新组织。次年起上任的数位馆长,均更加明确地提倡欧美公共图书馆的办馆思想并予以力行。从机构设置、新书目录编制到服务公众诸方面均采用新法。20世纪30年代数年间,本馆经费仍呈逐年下降趋势。1934年,为求湖北文化的发展,湖北省政府在各界有识之士的呼吁下决定筹建新馆,1936年9月在蛇山抱冰堂下建成的宫殿式建筑馆舍,总面积2000余平方米,当时存在的经费和馆舍两大难题,已解决其一;其时馆藏书刊增至10余万册,组织机构健全,员工17人,整体状况已初具规模。

西迁恩施(1938——1945)

    1938年上半年,日寇进逼武汉。7月初,本馆奉省政府命开始西迁鄂西。时任馆长谈锡恩领导了西迁的全过程。先是水路经宜昌至秭归,将馆藏珍贵古籍等密藏深山岩洞;普通书籍继续经巴东转公路迁运恩施。后又派员返巴东接收省教育厅代运的古书版片,藏于兴山县深山。在日军飞机轰炸频仍的情况下,终于1941年3月将两处的全部图书、版片运抵恩施。每经一地,本馆都尽其可能临时觅址开放。整个西迁过程,艰苦卓绝、可歌可泣。在恩施,本馆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始终坚持开馆,忠实履行弘扬祖国文化、服务民众和宣传抗战的职责,在后方度过了七年的艰苦岁月。此期间,在本馆武汉的馆舍原址,始由汪伪武汉特别市政府另行开办了“武昌图书馆”;改属省教育厅管辖后,曾改名“湖北省立武昌图书保管处”,后名“湖北省立图书馆”。

劫后复苏·复归武昌(1946——1949)

    抗战胜利后,本馆人员和全部图书于1946年8月从恩施全部迁复武昌,并着手恢复业务,更名“湖北省立武昌图书馆”。由于内战,统治者无暇顾及文化建设,本馆恢复事宜虽困难重重,但经过本馆同人的努力,在清理图书,安装书架、制订规章后,于1948年1月对外开放。后曾连续两次驻兵,被迫二度闭馆,图书版片损毁严重。至1949年5月,馆藏书刊近30万册。武汉解放伊始,本馆业务工作照常,职工自发迎接新中国的诞生。

万象更新(1950-1955)

    1949年全国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本馆的面貌发生根本行的变化。建国之初,本馆以全面改造旧图书馆,建立新型的社会主义图书馆为工作重点,使本馆发生巨大的变化:强调从业人员思想教育,组织其投身社会实践,如参加土地改革、三反五反运动,宣传抗美援朝,进行社会调查;强调为工农兵服务,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本馆建党建团,订立图书馆条例和各项业务规章,调整机构,充实人员;配合党的中心工作,举办展览,推荐书刊,指导阅读;改变藏书结构,满足广大群众的阅读需求。为宣传和普及新文化,提高工农兵群众的政治觉悟和文化水平,1952年成立推广组,到武汉市内的工厂、农村、工地、部队,送书上门,建立图书流通站;在本馆支援辅导下,有的单位还扩大图书流通站为工会图书室。1955年,开始面向全省送书下乡,在农村设置图书流通站。同时,辅导县文化馆开展农村图书活动,协助县文化领导部门筹建县图书馆。为密切图书馆和民众的联系,发挥图书馆的教育职能,自1954年起经常举办报告会(讲座),受到听众欢迎,其后发展成为本馆的一个品牌。期间,本馆先后改名“湖北省立人民图书馆”、“湖北省立武昌人民图书馆”、“湖北省武昌人民图书馆”、“中南图书馆”;1954年10月定名“湖北省图书馆”。1951年至1954年本馆属中南文化局管辖期间,曾是中南地区的中心图书馆。

曲折前进(1956-1965)

    1956年,党中央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全国公共图书馆工作会议规定省级图书馆同时承担为科学研究服务和为广大群众服务两项任务,并侧重为科学研究服务。本馆随之建立专门部门,开辟阅览室,抽调精干力量专门从事。同时,请专家、学者圈选订购外文书刊,组织人力清理旧平装书和旧日文书,改编分类法,补充、完备读者目录,凭籍比较丰富的馆藏加强为科研服务。讵料1958年的左倾思潮使全馆工作离开了平衡发展的轨道,为完成应承过高的发展读者和发展“卫星图书馆”的数字,部分业务工作、个别业务项目被搁置或陷于停顿。1960年底,在“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下,本馆调整工作布局,坚决、全面贯彻省级图书馆的方针任务,狠抓调查研究,探索为科研、为生产服务的途径;整顿藏书、清理积压、编制目录;抓紧武汉地区中心图书馆委员会的工作,组织地区协作网。1961年,本馆为武钢中心试验室解决“含铜钢种”问题收集提供国外文献资料近2000种,后编印成《铜钢文摘》。1964年,受当时形势的影响,科学服务部与期刊部先后撤销,内部整理工作完全停止,形成参加“中心工作”,组织农村服务部送书下乡,留馆工作三个三分之一的格局。期间,曾接受武昌徐氏箕志堂藏书10万册。

十年浩劫(1966-1976)

    “文化大革命”的极左思潮,完全抹杀图书馆事业固有的特点和规律:省级公共图书馆侧重为科学研究服务的办馆方针、1949年以来图书馆工作的成绩遭到全盘否定,为科研工作者服务、采集外文和古籍书刊被斥为“崇洋”、“复古”,大量的图书报刊当作“封、资、修”的黑货遭封存,几乎所有业务骨干被“下放”,有的则长期遭受批判,书刊采购与整理、联合目录的编制中止……本馆在藏书建设和目录建设上受到重创;好在全馆职工的精心呵护,馆藏文献未受大的损失。此间十年,前五年图书馆工作完全陷于瘫痪状态;后五年逐步恢复业务活动,如处理积压,清点馆藏等。其间深入农村进行调研辅导,先后在宜都、大冶开展农村图书活动试点,总结、推广经验,在全省起到了示范作用。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动工后,本馆即主动带书到工地,在简易的芦席棚里开展借阅活动,成为本馆主动服务的又一段佳话。此间“运动”频仍,本馆力排干扰,曾有全年开放日没有闭馆一天的记录。

拨乱反正(1977-1983)

    “文革”结束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将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文化部制定《省(自治区、市)图书馆工作条例》。本时期,本馆在着力医治“文革”创伤的同时,围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方向,着重抓了转变读者工作方向,补充藏书与重建目录,加强对全省图书馆业务工作的辅导,培养教育干部以加强专业队伍建设等工作。本馆全方位地配合振兴中华读书活动,广发借书证,增辟阅览场所,尽力开放图书,各阅览室配备辅助书库,室内书刊开架或半开架陈列,对远程读者开展邮寄图书活动。除国家规定的节假日外,天天开放。切合群众需要举办的报告会、讲座达数百场,听众几十万人次。为科研、生产服务之花再度绽放,后收集其效果汇编成二辑《图书资料结硕果》。编印《一九四九—一九七九年馆藏中文社会科学书籍目录》及《武汉地区辛亥革命史料联合目录》。组织实施了本馆和全省古籍善本书普查和编目工作。1983年开展了业务技术职称的评定工作。始于1973年的馆舍扩建工程于1980年竣工。在全国第一次大规模的编史修志活动中,本馆接待了除西藏以外的大陆各地读者。

改革弄潮(1984-1999)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中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在省文化厅的直接领导下,本馆在全国公共图书馆界较早地实行馆长负责制的探索,其后又进行全员聘任制的改革,制定本馆规章制度汇编。其间,隆重举行馆庆八十周年纪念活动;大规模扩建馆舍,使四幢仿古建筑环绕主楼拔地而起,馆舍面积扩大到2.7万平方米,机构设置和布局调整顺利完成;图书馆自动化起步,实现了中文书刊业务流程的自动化管理,初步建立了计算机网络中心和电子阅览室并参与省公共图书馆现代化技术应用推广工作;配合湖北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中部崛起”的战略,成立专班,加强为科技兴农、“星火计划”、山区扶贫、振兴农村经济服务工作;主动为防汛抗洪、三峡工程和长江经济带、国企改革、科学管理、科研生产等多方面提供了大量文献信息及二次文献资料;抢救历史文献工作成绩卓著;全馆职工学术研讨蔚然成风,出版了数部二次文献汇编,编制馆藏回溯性书目,牵头编制了揭示中南、西南地区省(区)公共图书馆馆藏古籍的第一个联合目录,还参与编制本地区、全国乃至国际性图书联合目录;参与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续修四库全书》等大型文化工程的实施;协助组织实施全省文献资源调查工作;主持编辑省图书馆学会与本馆共同主办的《图书情报论坛》;开创并坚持组织召开本省公共图书馆专业学术年会。

开拓奋进(2000-2004)

    世纪之交,物换星移。充满激情的时代,呼唤着开拓进取。在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本馆职工同心协力,艰苦奋战,使百年鄂图面貌一新。坚持深化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实行竞争上岗、全员聘用、目标管理和末位淘汰,打破身份管理,实行岗位工资,建立新的用人机制和激励机制;确保安全稳定,建设安全防范系统和消防管理系统,全方位地改变馆容馆貌,努力建设图书馆形象工程,改善办馆条件,营造良好读书环境;抓行风建设,争创文明单位取得初步成效,造就专业人才队伍;推进图书馆现代化建设,图书馆业务工作自动化和办公自动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全面展开并取得长足进展;成为“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首批5个省级分中心之一,为建设“湖北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组织发展的基层中心和基层点已遍布全省城乡;积极参与“知识工程”、中华再造善本工程、特色图书馆建设及送书下乡、全民读书月、图书馆服务宣传周活动;精心整合全馆资源,加强数字化资源的建设,近30个具有浓郁楚文化和湖北地方特色的文摘、全文和多媒体数据库在网上发布为读者服务,同时还建有数个网上资源数据库,建立了本馆和湖北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网站;整合馆藏资源,扩大开发力度,新增服务窗口,拓展服务领域,深化服务层次,延长开放时间,结合用户需要编制《领导参考》等二、三次文献;举办丰富多彩的读者活动并使讲座、报告会等向大型、系列化发展,竭力打造本馆服务品牌;服务范围更加广泛,在全省城乡建立馆外流通点;建立了文献采编中心,实现了网上联合编目,编制了网上联合目录,规范了馆际互借;基层辅导工作效果显著,协作协调进一步加强,省图书馆学会工作不断创新,学术研究成果丰硕。此间五年,馆领导班子团结务实,开拓创新,全馆呈现出改革、稳定、协调、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受到各级领导机关的表彰和广大读者的喜爱及国内同行的关注。

1   2


发表评论  
 
请进入东湖社区“新闻时评”发表评论>>

[新用户注意!在东湖社区发表评论必须注册]
 

 短信  铃声 小灵通

·短信游戏  ·手机点播
·短信订阅  ·言语传情
·屏保图 
·待机图 
[魔法水晶] [占星奇缘]
[趣味游戏] [拇指情缘]
 
·激情岁月  ·爱情滋味
·春暖花开  ·岁月留声
[港台流行] 存在(5566)
[宝贝情人] 感情线上

人才信息最新信息列表: 人才信息最热信息列表: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