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湖北>>随笔艺林>>本页       
 
孩子沉溺网络 该谁负责(图)


(2005-09-14 09:22:18)

  据估算,我国现在有2000万青少年玩网络游戏,其中260万青少年沉溺其中。而这一数字还在急剧增长

    张春良在北京一家研究所从事循环经济的研究,这两年他却开始“不务正业”地研究起青少年的网络成瘾问题。他成立了一个救助网络沉溺者的志愿者组织,撰写的有关网络沉溺的书即将出版。“关于对网络游戏的思索,是因为母亲的眼泪”,他说。

    老家的表弟曾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却因为沉溺网络游戏而最终荒废学业,高二便退了学,直到现在还每天8小时泡在网吧里玩游戏。阿姨每次来电话,都流着泪哭诉,并希望他能帮忙想想办法。

    张春良向记者描述了他曾亲眼看到的一幕:一位年过半百的母亲满面愁容地进了他家附近的一家网吧,走到儿子的电脑前,儿子正全神贯注地盯着屏幕上刺激的游戏画面,嘴里不停地喊着“打死他!打死他!”对于母亲的到来毫无察觉。

    突然,母亲扑通一声跪倒:“儿子,妈妈求你了,咱们上课去吧,妈妈都找你一个星期了……”话未说完就号啕大哭。

    张春良说,他一直记着这样一句话:天下所有母亲的跪拜,都是伟大的,包括狼在内。“而那位慈母的跪拜,却是人类最大的悲哀。”这件事发生以后,每次上下班,他都绕道不从这里经过,因为实在不愿回忆那令人心痛的一幕。

    网络本身没有错,但网络尤其是网络游戏在客观上的确给青少年和家长们造成了巨大的社会伤害。谁来为这种伤害负责?如何救助沉溺网络的孩子们?本期话题,我们邀请张春良和多年研究网络沉溺问题的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沈绮云来共同探讨这一问题。

    疑问一  现行救助机制为何无效

    成瘾是一种心理障碍,志愿者依靠说服技巧对孩子进行劝说,注定艰难而低效

    主持人:我看到有这样的报道,在不断膨胀的网络游戏沉溺者队伍中,青少年占了近90%。据估算,现在有2000万网游少年和260万网游成瘾少年,陷入网游泥潭的少年可能会以每年50%的数字递增,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2005年我们将有1000万少年加入网游大军,100万少年成为新的网游隐君子。怎么看待这样的数字?

    沈绮云:我的观点是,不要炒作数据,因为根本没有人做过非常科学的抽样统计。只要承认问题存在,而且在城区或网络比较发达、管理又相对薄弱的地方,网络成瘾的问题更严重一些,这就足够了。

    张春良:有调查报告显示,现在沉迷网络游戏的绝大部分是初中生、高中生、中专生,还有在校大学生,他们每天玩游戏的时间都在4小时以上,一些高中生和大学生甚至达七八个小时,而且中间从不间断。有的竟能在网吧里连呆几天不出门。这样的现象哪怕是局部的,都非常的触目惊心。

    主持人:我有这样的印象,很多家长面对孩子沉溺网络,通常表现得很无奈。为什么会这样,怎么帮助这些家长和孩子?

    沈绮云:2003年的时候为什么人们会对SARS那么恐慌,甚至超过了癌症和艾滋病,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当时不知道如何医治。网络成瘾同样如此。家长不知道孩子出现这样的情况后,到哪里去救治,能不能救治。如果治不了,一个孩子毁了,和他相连的几个家庭都毁了。这样,受影响的人数就扩大了。

    成瘾是一种心理障碍。当前,我国心理临床治疗比较落后。数据显示,我国心理咨询师只有3000人,按照发达国家每千人一名心理咨询师的标准来看,我国应该有130万人,可见这个缺口是非常大的。虽然所有三级医院都有心理门诊的要求,但是否起到它应有的作用了呢?社会观念存在无法正视心理疾病、不敢找医生治疗的偏见。

    家长的教育方式不当也负有一定责任。极端的教育方法,不但促使矛盾激化,也阻碍了和孩子的沟通。很多家长急于寻求帮助,像寻求救命稻草一样。只要武汉华中理工大学的陶宏开教授到北京的消息一传开,他们就会找来。这是有意识去寻找救助,但他们的行为比较盲目。

    团中央有一个救助的组织,主要是对家长的培训。还有一个就是对孩子的说服教育,像陶宏开和他的志愿者。主要通过权威的影响力和一些说服的技巧,让孩子认识到问题,主动承诺改变行为,不再上网。可能短期内有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内在的因素还是会占上风,效果能否持续不好说。况且一般志愿者在权威性上无法等同于陶宏开。能沟通毕竟是好事,但需要持续的工作。

    这既然是一种心理障碍,就需要专业的心理医生来做治疗。心理治疗有很多的方法,对严重的患者还会采取一些药物治疗的手段。志愿者长期所做的说服工作,很让人敬佩,但是我还是更倾向于采用专业的心理治疗手段,从这一点来说,卫生部门要负起责任来,各地三级医院的心理门诊要发挥应有的作用,一旦孩子出现成瘾的状况,家长有可以寻求救助的地方。可能从现在的治疗水平来说,效果不一定很理想,但重要的是去做,任何疾病的治疗都要有一个摸索的过程。现在中科院的心理所,就有专家可以进行这方面的辅导。

    我一直呼吁,这个问题专业人士要研究,国家要重视,要有专门的机构来做这个工作。我主要是做社会学层面的研究,希望能有更多专业的医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研究。不能单纯做思想工作,要加强研究,多学科介入,既治标,也治本。

    张春良:有人这样计算过,即使陶宏开一天能拯救一个网络成瘾少年,一生能拯救的也不过1万人,相对于数量庞大的网游沉溺青少年而言,无异于杯水车薪。网络沉溺的治理最终要靠谁呢?从网络成瘾的形成机制上来讲,网络沉溺者的自我觉悟和自我节制当然是一劳永逸的根本途径。然而,从更具可行性和操作性的角度上来考虑,唯有从国家政策和体制上建立对网络产业有效的约束机制,为网络成瘾青少年的救助及治疗提供强有力的支援和保障才是对症下药的良方。此外,与毒品问题一样,网络成瘾问题的解决还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参与。

    疑问二  孩子沉溺网络根源何在

    孩子沉溺网络和他们的成长环境密切相关,现实中无法得到的东西,只能到虚拟的网络世界去寻求

    主持人:产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

    张春良:对,有人把救助网络成瘾者比喻为一场家长和经营者之间的拉锯战,信息严重不对称、力量悬殊是最大的特点。

    网络游戏产业界从游戏的设计与运营,到相关产业的整个链条都迎合了玩家的沉溺心理。另一方面。数以百万计的未成年人监护人,要么根本不知道孩子呆在电脑前做什么,要么就是发现孩子沉迷于网络中,没有地方寻求帮助,或者找不到相应的利益诉求代表。

    沈绮云:具体产生沉溺的原因是很复杂的。那些现实中比较失败,或遭受过挫折而得不到及时的心理支持的孩子,那些人际关系不太成功、家庭不和谐、气氛冷漠的孩子,都容易产生网络沉溺。可能也有性格上的因素,有些人是不是有生理上的原因,也值得研究。总的来说,沉溺和社会环境密切相关。

    相比而言,国外青少年网络沉溺的现象要少很多,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国外孩子可玩的东西多。其次,法律更完善。发达国家一般都立法规范家长的监护权。还有文化方面的,比如在日本,许多女性结婚后就不工作,这比较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中国的家长双方都面临工作压力和竞争压力,做法有时就极端一些,比如把孩子锁在家里;只关心成绩,重视物质的条件,孩子想什么却不清楚……学校方面,现在很多学校都因为怕出事而取消了春游、秋游。孩子们之所以寻找虚拟的环境,恐怕和现实这些极端的做法不无关系。

    张春良:我们的管理办法有时候也很极端。现在好像只有我国有“未成年人不能进入网吧”的规定。其实,管好了,也未见得网吧就不让进了。尤其是落后一些的地方,家庭没有计算机的孩子,应该有一个地方可以提供。

    沈绮云:要教育孩子正确认识和使用互联网。之所以会网络成瘾,就是没有正确地认识和使用。主要是时间上失控。应该说,每个成瘾的个体是可以通过治疗得以恢复正常的。但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说,网络成瘾的现象是不能杜绝的,任何时候都会存在。

    疑问三  网游产业该负什么责任

    大力发展网游产业是大势所趋,但网游产业应该为网络沉溺问题付出代价,产业政策亦应据此作出调整

    主持人:解决网络成瘾的社会问题,是不是要控制网游产业呢?

    沈绮云:网游产业健康、快速地发展,应该是一个大的趋势。

    我们研究这个产业的负面因素,并不是要否定这个产业的发展,而是以此来促进这个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很多产业都要走一个引进——模仿——创新的过程。现在我们只有加速网游产业的发展,才能缩小这个过程,让中国的网游产业得到突破和创新,才有助于相关社会问题的解决。

    张春良:我的观点可能不太一样。

    文化产业是一个特殊行业,负有教育宣传导向的重要功能。对足以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文化产品(包括游戏产品)的管理,应该有法可依。

    我有一个“销售沉溺”的观点。商家将商品赋予故事、情感甚至价值取向,通过虚拟平台诱惑受众沉浸在虚幻世界的荒唐情节和对抗之中,使受众获得虚幻的满足感,对商品产生深深的依赖,不能自拔,从而成为商家的被动客户。这种牟利行为就是销售沉溺。网络游戏的盈利模式就是“销售沉溺”,政府应该采取一些特殊的限制措施。提高税率?发准入证?限制国外网络游戏的引进?具体的方式当然有待研究。

    主持人:张先生有一个很明确的观点,就是呼吁网游产业承担社会责任。

    张春良:是的。针对网络成瘾问题,家长会被指责为教育不当,孩子则是自制力不足,最大的受益者——网游开发、运营商的责任呢?我想,中国网游产业迫切需要意识到并承担起自己需要肩负的责任,迫切需要树立自己的产业道德。

    从能力的角度上讲,网游产业已经从社会财富中转移走了丰厚的资本,并建立了庞大的人才储备,它有能力为改善网络游戏造成的青少年沉溺的现状提供资金及技术上的支持。

    从道义的角度讲,中国网游产业是造成数百万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始作俑者,产业应该为这一不良后果负责,承担相应的代价。

    从发展的角度讲,唯有承担起责任,树立起游戏产业的健康形象,中国网络游戏产业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

    沈绮云:作为直接收益的人,产业是应该有点责任感,应该有所作为。在促进游戏产业健康、快速地发展上,产业领头羊也应该有所作为。


一位学生正在网吧玩网络游戏,他坐在电脑前边玩边吃饭。南山摄

 

[相关链接]:
网络问题专家要告网游产业
张春良:战刀直指网游沉迷
孩子沉溺网络 该谁负责(图)
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开发标准(试行)》内容
2005网络文化与青少年发展高峰论坛


(洪 敏 经济日报)

发表评论  
 
请进入东湖社区“新闻时评”发表评论>>

[新用户注意!在东湖社区发表评论必须注册]
 

 热点推荐

散文随笔
·
[随笔]青藤满架
·
[随笔]生命痕迹
·
[随笔]年过半百
·
带给狗吃
·
成语惹祸
更多
读书札记
·
《兄弟》:离畅销很近 距经典还远
·
谈《水浒传》续书连环画
·
《爱情句号》:反思女性不幸的自身责任
·
《爱情句号》:激情过后是苍凉
·
“走近大师系列丛书”《卡夫卡的钟摆》
·
一个人的家园——读《岁月与性情》
更多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