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专题>>2006>>楚山汉水创和谐>>图片>>本页
[和谐湖北]和谐阳光:照在身上暖在心(组图)

荆楚网(湖北日报)

撰稿:记者陶忠辉 实习生叶翩 通讯员高建洲

图片:记者王威 张小燕

编辑小语

2005年春天,中国共产党人高瞻远瞩地勾画未来社会美丽的愿景和蓝图——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同年夏天,一个指导和谐湖北建设的重要文件——《中共湖北省委关于建设和谐湖北若干问题的意见》出台。

和谐阳光,照在身上暖在心。对百姓来说,和谐社会不是空洞的概念,而是实实在在的生活变化。这些点点滴滴的变化,彰显着社会日新月异的进步,共奏和谐湖北的美妙乐章。

共沐朝阳,翘首美好明天

火热生活舞起来

送医下乡

福利院的快乐多

幸福童年

母子双上岗

6月10日,麻城市南湖街道办的李女士母子特意给街道办送了一面锦旗。

李女士是单亲家庭,20多岁的儿子染上毒瘾,家庭一贫如洗。今年2月儿子戒毒成功回家,急需一份工作为社会接纳。街道工作人员得知后,帮他在加油站找了份工作。

没想到,儿子的事情刚解决,原在某厂做清洁工的李女士却下了岗,李女士又一次陷入愁苦之中。街道劳动保障所再次伸出援手,帮她当上送奶工。

【背景】就业是民生之本,是社会稳定和谐之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连续两年把它排在为民办实事之首。今年又筹集7800万元资金,解决3.2万户城镇无生活来源的“零就业家庭”的就业和生活保障。同时,确保城镇新增就业65万人。

圆了住房梦

“98平方米,单价2000元,比普通商品房每平方米便宜1000多元!”9日一大早,44岁的刘琳兴冲冲地赶到武昌佳韵小区,领了新房的钥匙。

刘琳是武汉锅炉厂的会计,丈夫是下岗职工。10余年来,两口子一直挤住在公婆家46平方米的老房子里。

“做梦都想有自己的房子,这个梦终于圆了。”刘琳说。

【背景】安居才能乐业,然而高房价已成为百姓不能承受之重。为让居者有其屋,政府部门一方面采取多种措施抑制房价过快上涨,另一方面加大租房、经济适用房的建房力度。如武汉市通过实施“租金补贴”、“租金核减”和“配房租赁”,今年将有1.3万户低保户住上廉租房,占全市低保户总数的六成以上。

上得起学了

竹溪县鄂坪乡中学二(2)班学生张淳很不幸:母亲病逝,父亲残疾。每学期290元的学杂费和教材费,让他几次面临辍学。

去年秋季开学,学校按政策免去了张淳255元费用。

“我再也不用担心上不起学了!”张淳腼腆地说。

【背景】社会的真正和谐,建立在每个国民都享有同等尊严的基础上。而教育机会的均等,是最大的社会公平,因为知识是获得尊严的必备条件。

“十五”期间,我省拿出5亿多元为200多万农村贫困生提供“两免一补”,累计筹资24.2亿元改造农村中小学危房531万平方米。今年,我省还将“两免一补”对象由上年的84万人扩大到151万人,筹措5000万元资助5万名贫困初中生上中职学校,落实5.2亿元国家助学贷款,帮助16万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

病有所依

走进大悟县朱德泉的家,简陋卧室的写字台上堆满了各种药品,妻子李萍告诉记者:“这是他3个月的药,现在一个月的药就要7000多元!

朱德泉是大悟县新华书店的一名普通员工,2000年8月朱德泉被查出患尿毒症,这对于一个有两个孩子读书、妻子又没有工作的家庭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

大悟县民政局得知情况后,决定给予6000元的大病医疗救助,使其成为我省最早接受大病救助的对象之一。

【背景】对贫困人口实施救济制度,饱含着各级政府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怀,更折射出以人为本理念的熠熠光辉。它是社会转型期有效地缓解低收入人群的社会压力,让他们有机会进入社会、融入社会的“润滑剂”。

2005年,全省核定农村特困户救助对象54.9万人,占全省农业人口1.3%,全省安排落实资金6100万元。全省30多个县(市、区)出台了农村特困户救助配套优惠政策,对特困家庭大病医疗救助、合作医疗救助、子女入学、农业税减免等方面实行重点倾斜。今年,省政府将110万农村特困对象全部纳入救助范围。

“龙须沟”变了

有“龙须沟”之称的应城汪家台社区曾是这般景象:乱搭滥盖、占道经营,晴天满地污泥浊水,雨天粪水四溢、臭气熏天,小偷小摸现象也时有发生。

“如今,乱搭滥盖的拆光了,占道经营的菜场迁走了,泥巴路不见了。”说起身边变化,77岁的老党员张文高喜上眉梢。过去很多地段没路灯,女职工天黑后不敢出门,现在路灯亮了,治安明显好转。

社区内一条条水泥路干净整洁,两边铺着漂亮的彩砖;健身场上,香樟树下,人们聊天、下棋、打台球,各得其乐……

【背景】“仓廪实而知礼节。”随着社会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人民群众更渴望生活平安,社会安定有序。而完善的社会法治及精神文明道德体系是社会的“稳压器”和“安全阀”,有利于社会的长治久安。

近年来,我省1200多个乡镇全部建立司法所,规范化建设了122个法院,已逐步形成了广泛覆盖、健全有序的司法救助网络,同时社会精神文明不断进步发展,为构建和谐湖北、平安湖北、法治湖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时政观察]万千事端民为本——和谐湖北建设扫描

    10日清晨,明媚的阳光洒进恩施市舞阳坝中心福利院内。崭新的瓦房前,几位老人正悠闲地散步、聊天。文化活动室内,刚入住不久的李英花和另外几位老人饶有兴趣地下着象棋,屋内不时传出开心的笑声。

这是我省2004年3月实施“福星工程”后福利院老人幸福生活的剪影。

目前,我省农村福利院总数达到2436所,集中供养五保老人达到16.1万人,基本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群众关注的热点,就是省委省政府工作的重点。构建和谐湖北,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把群众需求作为“第一信号”,做好事,办实事。

就业是民生之本。近3年来,省委省政府把扩大再就业和社会保障作为重要工作,年年有具体目标,年年通过不懈努力超额完成了目标任务。去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65多万人,3年来共增加城镇就业150万多人。

对下岗职工,省政府推出“促就业,接保险,保生活”多种举措,2004年社保基金收支总规模首次达到300亿元,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费、企业养老金和失业保险金按时足额发放。

从2004年7月1日起,对全省171万退休人员普调养老金,解决了20万名困难职工医疗保险问题,城镇140万人次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了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

2004年年底,武汉市启动农村低保,保障对象达3.93万人,由此拉开了我省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体系的序幕。来自省民政厅的统计显示,截至目前,全省实际保障人数已达147万余人。

针对农村特困户,我省进一步完善了救助制度。去年省财政下拨3000万元专项救助金,各县市配套1520万元,按月或按季度向特困户发放救助金。今年,省级财政安排1.1亿元,县级财政安排2200万元资金,将符合条件的农村特困对象全部纳入救助范围。

公共卫生建设,不仅关系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也影响到经济社会发展。2003年“非典”后,我省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今年将覆盖41个县市,惠及1846万农业人口。还又出台《城乡贫困群众医疗救助方案》,对特困人群实施大病救助,目前这一制度已基本在全省建立。

一系列惠民措施的出台,使群众“看病难”、“上学难”、“出行难”、“吃水难”等生产生活难题逐步得到缓解。“构建和谐社会,关键是要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否则容易导致社会成员心理失衡。”省社科院研究员冯桂林认为,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推出的一系列措施顺民意,贴民心,充分体现了促进社会公平、和谐的执政理念。

和谐湖北,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

[个案]

家庭账本记录社会变迁

    恩施市胜利社区有一对老人,男的叫刘供华,今年83岁,女的叫袁爱花,今年74岁。从1957年1月开始夫妻俩就每天记录家庭收支情况,买一根葱、一块橡皮、一根棒冰、一张电影票等都记录在册。

家庭账本像一面镜子,照着过去和现在,记录着社会变迁。“家庭财政”出现五次赤字:1961年,-84元;1969年,-116元;1973年,-190元;1976年,-76元;1994年,-6885元。前四次“赤字”是因为当时工资低,而家庭开支大造成的。1994年欠债,因为那年夫妻俩分到了80多平方米的房改房,总价为1.5万多元。从结婚起,一共搬了18次家,其中9次租农民的房子,9次租公房,饱受搬迁之累。

1962年,刘供华买进了家庭的第一件值钱耐用品:一块60元的旧手表;1966年,他又花了120元钱给妻子买了一块日本产的手表。夫妻俩都戴上了手表,当时足足让周围的人羡慕了一阵子。

改革开放后,刘供华夫妇迎来了收入翻几番的好时光,1979年7月,刘家花了232元钱,买了第一台9英寸黑白电视机。在他们住的居民区里,刘家是第一个买电视机的。现在,家里有了电脑。

2005年,刘家的账本里记了一笔新花费——人寿保险。为了自己老有所养又不拖累儿女,老两口掏钱各买了一份人寿保险,两人每年都要交一万元保费。

原本只是为了生计才记账,没想到一记就记了49年。刘供华说:“我们老两口经常拿出账本来看看,每看一次,就感叹一次,人要知足,现在的生活多好啊!”

[链接]

“和谐湖北”路径

    一是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大力发展就业容量大的产业和各类所有制的中小企业;完善扶持再就业的政策,建立稳定的免费就业服务和免费再就业培训体系,重点解决好困难地区、困难行业和特殊群体的就业问题,实现“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

二是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养老保险制度以及城镇职工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制度,力争五年内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1040万人。

三是努力改善医疗卫生服务。搞好疾病预防控制,突出做好血吸虫病、艾滋病、人畜共患等重大传染病、地方病防治工作,全面实施儿童计划免疫免费接种。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健全和完善疾病防控、应急指挥、医疗救治和卫生监督体系,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四是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每两年调整一次最低工资标准。

五是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建设一批标志性文化工程、一批基层文化设施、一批文化基础工程、一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培育文化品牌,弘扬荆楚文化。

六是努力促进社会安定。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完善社会利益协调和社会纠纷调处机制,提高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摘自《湖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图片传真
 

和谐阳光:照在身上暖在心

小娃娃骑上高头大马

 
    相关专题 
 

· 关注中部崛起

· 关注湖北省两会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