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收藏  【在线投诉】  【邮件】
荆楚网主页
中部崛起 荆楚网视
 新闻 | 财经 | 招聘 | 房产 | 教育 | 旅游 | 女性 | 健康 | 文化 | 媒介 | 企业 | 冲印 | 福彩 | 科技 | 嘉宾访谈 东湖博客 | 武汉队
 短信 | 地图 | 体育 | 汽车 | 时尚 | 评论 | 专题 | 黄页 | 服饰 | 游戏 | 电影 | 视频 | 体彩 | 分类 | 中部崛起 | 东湖社区English
首页>>新闻湖北>>财经>>本页
站内检索:

两钢联合烟业重组 改革重组瞄准可持续发展
(2006-11-01 07:09:19)

荆楚网消息(湖北日报)(记者杨伟鸣、实习生李静、特约记者付正前)武钢生产的铸铁冷却壁产品继今年元月进入非洲市场,实现跨越五大洲目标后,近日又首次挺进印度市场。

随着重组整合步伐加快,武钢一大批技改项目纷纷上马,加速了产品升级换代,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

以前,我省钢铁产业由于集中度不高,产业竞争力不强。当时,鄂钢综合生产能力300万吨,年利润仅2000万元。为此,去年省国资委无偿将鄂钢49%的股份转让给武钢,两钢实现联合。这样,武钢年生产能力很快增至1700万吨,可与宝钢同台打擂。两钢联合,还实现了原材料、能源、人力、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有武钢的支持,鄂钢淘汰了落后工艺,新上技改项目,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

沿着这条思路,我省烟草、汽车、水电等行业的重组相继展开。

曾几何时,我省拥有18家卷烟企业。除武烟外,其他烟厂生产经营都比较困难。因资源分散,武烟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在行业中的综合排名列10名之外。

为此,省委、省政府痛下决心重组鄂烟,全省18家烟厂全部整合为武烟集团一家。随之而来的是:全省烟草行业利税过百亿元,“红金龙”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按照同样的思路,省国资委收购当代公司股权,将三环集团与省汽车集团改制重组,着力发展专用汽车及汽车零部件。

清江投资公司与省电力开发公司联合,组成新的能源集团公司,其总资产达202亿元。到2010年,可控装机容量将达到500万千瓦以上。

省国资委负责人说,重组整合推动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据统计,元月至8月全省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77.5,创历史新高。

[链接]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图为武钢集团鄂钢公司先进的合金型材生产线。(记者张鸿通讯员赵劲松摄)

构建和谐社会,首先要发展。要发展,就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围绕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力推进企业结构调整,理顺生产要素之间的关系,提升产业集中度,做大做强优势产业。

握成拳头打天下

新闻回放 去年12月26日,湖北烟草业利税突破100亿元,“红金龙”产销过100万箱。今年9月9日,国家烟草专卖局局长姜成康来鄂调研时,对鄂烟给予高度评价,并寄望武烟成为全国烟草行业关键企业中的一员。

而几年前,全省18家烟厂有如18个诸侯,各自为政。大家“窝里斗”,恶性竞争,结果都长不大。当时,全行业利税只有20多亿元,在全国根本排不上号。

点评 省国资委主任杨泽柱:烟草业是一个计划性很强的行业。应该说,湖北具有发展烟草业的优势。因为,在全国烟草行业中,我省烟叶产量高、卷烟计划指标多。但以前,因为产业资源分散,既没有形成规模效应,又导致恶性竞争,所以这些优势并没有发挥出来。

与其单打独斗,不如换个思路,将其捏合成强有力的“拳头”。鄂烟的重组与整合正是这个思路的具体体现。“18变1”前,全省有200多个香烟牌号,可没有一个牌号做大做强。重组后,武烟集中资源重点做大做强,规模效应明显。

烟草整合为我省其他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本。三环重组汽车集团、两电联合等,都取得了明显成效。重组,使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企业竞争力大大增强。

改变“山多峰小”格局

新闻回放 去年12月19日,武钢柳钢重组。这是我国钢铁行业第一例真正意义上的跨省战略重组。两钢共同在广西防城港建设一个1000万吨级的钢铁项目。武钢注入65.06亿元资金,实现51%的控股。

而仅仅11个月前,省国资委将其对鄂城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资总额的51%无偿划拨给武钢,省内两钢实现联合。

加上鄂钢的300万吨和柳钢的600万吨,武钢综合生产能力达2000多万吨。武钢在全国行业中的龙头地位得以巩固。

点评 省国资委副主任王侃: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钢铁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国际铁矿石涨价压力,国内宝钢飞速发展,让武钢感受到了巨大的挑战。

竞争中稍有闪失,受损的不仅仅是武钢一家,全省钢铁产业都会受到影响。因此,省委、省政府提出,全力支持武钢做大做强。省政府打破财政管理体制的束缚,推动武钢与鄂钢联合,既可以迅速扩大武钢规模,发挥规模效应,又可以迅速提升鄂钢的技术水平,改变过去靠资源消耗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双方的优势结合在一起,使可持续发展能力得以增强。从全省来说,钢铁产业的集中度大大提高,过去那种“山多峰小”的格局开始改变。

推动传统产业提档升级

新闻回放 国庆前夕,华新阳新公司二期年产300万吨水泥生产线,点火投产。至此,华新水泥产能达2500万吨,位居全国同行业第二。

近年来,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坚持走“低能耗、高环保、高技术、高效益、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在省内外大举扩张,在全国同行业中形成明显的竞争优势。同时,也带动了全省水泥行业的提档升级。

据介绍,“十五”期间全省新型干法产能占总产能的45%,而在“九五”期间只有20%。

点评 省经委副主任李祠金:水泥一直是我省的传统优势产业。作为龙头企业的华新,更被誉为中国水泥的摇篮,历经百年沧桑。

但从全省看,水泥企业数量多、规模小,技术装备落后,导致对资源、能源的消耗高,环境污染重,竞争力弱。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整个产业的技术进步,加快产业升级。通过支持华新的扩张,借助市场的手段,运用资本的力量,使一大批小水泥厂关停,这样既淘汰了落后生产力,又提升了行业的技术门槛。

我省类似这样的举动还有很多:酒业将加快发展优质白酒和露酒,扩大骨干啤酒企业生产规模,促进酒业振兴,医药业将重点发展生物制药,纺织业将重点发展精纺等,从而带动整个产业的升级。

实施重组整合,加快产业改造和升级,这既是提升优势产业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记者杨伟鸣 实习生李静 通讯员刘卫军 特约记者付正前)

发表评论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