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采取何种治疗方法能够有效避免这一并发症,一直是国内外骨科医生致力研究的课题。
武汉市儿童医院骨科经过5年的临床研究证实:对髋关节脱位患儿复位前后不同体位的髋关节压力进行动态测定,可指导医生选择最佳的闭合复位后石膏固定的位置,从而避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DDH是小儿骨科常见的病种之一,是一种对儿童健康影响较大的先天性畸形,也是导致儿童肢体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其病因主要由于髋臼、股骨头、关节囊、韧带和附近肌肉先天性发育不良或异常,导致关节松驰,半脱位或脱位。
DDH的症状多出现在孩子行走之后,而保守治疗是针对3岁以内的患儿,主要采用复位前牵引、内收肌松解、闭合复位和分期石膏固定。保守治疗主要并发症之一是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生原因可能与复位后股骨头在髋臼内承受很大压力,关节腔压力升高,正常髋关节的负压“唧筒式”效应消失,滋养关节软骨的关节液产生减少等有关。
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该课题组从2001年6月至2005年7月,选取43例患儿,其中双侧髋脱位13例,单侧30例,年龄最小1.5个月,最大40个月。采取动态测量髋关节腔压力,根据测压结果,松解内收肌后,将髋关节复位。经过对43位患儿平均26.4个月的门诊随访,无一例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通讯员张红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