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东湖之侧,来打卡武汉版“西溪湿地”

大东湖之侧,来打卡武汉版“西溪湿地”

发布时间:2022-03-11 11:20:41    来源:湖北日报

前/言

去年底,东湖之畔,湖北省博物馆新馆开放。

镇馆之宝“彩绘漆木虎座鸟架鼓”久违展出原件,“越王勾践剑”单独拥有“套房”,出土自战国楚墓的腌煸鱼,在2400年后鳞片仍清晰可见。

与它们同期展出的,还有楚国时期的竹简、服饰、摆件、房舍……这些,都成为楚人“饮食起居”与审美意趣的见证。

湖北省博物馆“楚国八百年”展览

那现在,千年后这片土地之上的人们,又喜欢怎么样的生活?

于东湖东岸出发,10余分钟的车程范围内,一块“磬”(古代击打乐器)形土地,正在武汉“西湖”成型。

穿湖而过,临山而立,这是武汉人的又一块宝藏地。

暮春踏青,盛夏露营,晚秋看枫,隆冬观雪。

无论是居住、度假、游玩,未来这里都将成为地图导航上的一个星标推荐地。

01

环大东湖

打造武汉版“西溪湿地”

武汉,是“百湖之市”,也是“湿地之城”。

今年11月,第14届湿地公约缔约方大会,将在武汉举行。

三镇之内,1处国际级重要湿地、6处国家级湿地公园、4处省级湿地公园、5处市级以上湿地自然保护区,共同构成了武汉城市的温润基底。

其中,作为东湖湿地的主体湖泊,东湖赫赫有名。

它是武汉市第二大城中湖,屈原行吟泽畔、楚庄王击鼓督战、李白放鹰赋诗、朱桢月下吹笛、闻一多妙笔改珞珈……这些耳熟能详的历史典故,均发生于此。

东湖

南宋诗人袁说友,曾作下《游武昌东湖》:

只说西湖在帝都,武昌新又说东湖。

一围烟浪六十里,几队寒鸥千百雏。

野木迢迢遮去雁,渔舟点点映飞乌。

如何不作钱塘景,要与江城作画图。

近百年之间,环东湖绿链一圈,包括国立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在内的26所高等学府,中科院武汉植物园等56个国家、省、部属科研院所,以及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美术馆等如珠玉串联。

东湖,已经成为武汉城市版图上的一个“清澈之眼”。

去年7月,《武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发布,提出将打造“江风湖韵的美丽武汉”。

两江三镇、六轴六楔、北峰南泽

其中,早在近10年前,有关“大东湖生态绿楔”的规划即提出,将“严西湖、严东湖、竹子湖、清潭湖以及各湖泊之间的连通渠组成环状湿地,共同打造‘大东湖湿地公园’”。

其规划总面积约106.6平方公里,约等于9个杭州西溪湿地公园,类似武汉版“西溪”。

杭州西溪湿地公园

在整合生态、生产、生活等功能之下,“十八里云山半韵城”的西溪,已经成为杭州重要的城市功能级板块。

这里,既有诸多热门景点,也是包括喜来登、榕悦庄、西湖味道等星级酒店、高端餐饮、大宅美墅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

著名电影《非诚勿扰》的镜头中,也曾留下过西溪的惊鸿一瞥。

对此,通过功能织补、景观提升、设施完善及区域联动,一个底蕴更深厚、体格更庞大、内容更丰富的武汉版“西溪”,正在加速成型。

严西湖

02

以“文化+”

绘城市生态旅居同心圆

当代作家陈运和曾盛赞东湖——“消化过多少历史故事,也健壮了一座城市肌体”。

正因为扯历史云霞为帔,东湖才冠绝城市百湖。

那“高颜值”之外,如何让大东湖更具有“鲜活度”与“生命力”?

人,成了关键。

聚湖泊、山峰、森林、湿地、花海、鸟岛,一个可游、可赏、可娱、可居的大东湖,才能更多链接于城市,更深融入于城市。

东湖樱园

目前,以主体水域为核心,大东湖已经逐渐画出了“文化+景观”“文化+故事”“文化+活动”“文化+赛事”“文化+生态”“文化+生活”多个同心圆。

对此,中国旅游研究院武汉分院院长胡静曾表示:“东湖要补的短板是武汉的人间烟火气。这些年东湖硬件建设非常好,还可以在生活方面再进一步发展,把人间烟火气加在80多平方公里的区域。”

以大东湖为核,一个半径更大的生态旅游居住圈,正在画出新的同心圆。

其中,距离东湖落雁景区10余分钟车程,过严西湖大桥,便可直抵一块山水自天成、旅居两相宜之地。

西湖山居实景

这里,便是由于武汉城市建设“王牌军”——武汉城建,以及国际高端住宅“缔造者”——仁恒置地,携手打造的一座武汉城建·仁恒西湖山居。

这一项目,所依托的“严西湖+常家山”,与“大东湖+珞珈山”的湖山组团十分类似,且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拥有了更大留白空间可发挥。

根据武汉市在编的国土空间规划,在东湖南部规划控制有一条“武汉植物园通道”,其起于鲁磨路,穿越东湖,抵达落雁岛后与花城立交顺接。

武汉植物园通道规划示意

据悉规划,这条植物园通道将与东湖隧道呈十字型交叉,形成武汉首条“立交隧道”。

值得一提的是,这两条下穿东湖的隧道规划了匝道,可实现互通。届时,东湖与严西湖之间,不仅可实现水系的“互联”,还可实现交通的“牵手”,进一步将花山新城与武昌核心、光谷腹地,紧密织就进一张大东湖旅游生态居住圈内。

大东湖旅游地图示意

03

璞玉地块

沉浸体验“莺啼山客犹眠”

严西湖,正成为与东湖一脉相生的“西湖”。

璞玉级地块之上,“虽由人作,宛若天开”地生长出一个璞玉级项目。

被山三面环绕,与湖一线相临,进入武汉城建·仁恒西湖山居,需要经过一条山间林道。

距离的尺度十分适宜——既有进入的仪式感,也正好形成“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自然屏障。

茶林驿站实景

林道之侧,是一个茶林驿站,两旁的野生茶园正盛。

每逢客至,围坐蒲团之上,一壶清茶袅袅,赠予爱茶之人。

穿过山地草坪,掩映在林荫之间,是依山就势打造的西湖山居会所与Y-TIME运动空间。

长长的木质栈道,明净的落地玻璃,利落的几何线条……从色调到材质,满满都是“安缦风”。

西湖山居会所实景

很难想象,在一座幽静山野中,竟还藏有恒温泳池、球场、健身房,甚至还有24小时无人超市。

与其他一些项目相比,类似的会所与运动中心,仅仅只是蓄客期的限时“展示项”。而仁恒置地,偏偏把它们做成真正参与未来生活的长久“加分项”。

未来,会所里将为业主与居客提供山间好茶、“西湖”早餐。

Y-TIME运动空间示意

值得一提的是,西湖山居所在的地块如同一块“磬”,项目的容积率仅约为1.01,建筑组团限高15米,是整个板块内都难寻其二的叠墅产品。

西湖山居项目鸟瞰示意

这个项目也在仁恒置地体系内,被评选为“2022年度作品”。在集团关注度和资源倾注度上,都非同一般。

能冠以年度之名的,基本都是仁恒当年在全球范围内的“1号作品”——比如2020年的苏州耦前;2021年的上海海上源、深圳深之源。

其中,苏州耦前临平江历史街区,与东园、拙政园、狮子林等苏州名园为邻,几乎全苏州城的“精华级”资源皆浓缩于此。

以这些项目为对标,无论是地块的择址,还是产品的营造,西湖山居项目从规划之初,就被仁恒放在了一个极高的位置。

倚东湖,临“西湖”,出则城心,入则湖山,如何不负这块土地?据说,整体项目耗费了近1年时间,历经了34次易稿、推翻与优化。

精确到毫厘的坡地高差,融入到日常的起居生活,一摞一摞的手绘稿,记录了仁恒产品力的精进痕迹。

西湖山居生活体验区实景

最终,才有了这个可享电梯入户、花园院落、星空露台、地下空间的叠墅产品。

为了最大程度放大山湖墅的“静”,设计者别出心裁的使用了竖向结构的创新。

下叠的卧室在2楼,上叠的卧室则“下移”至3楼,二者最容易发出声响的公共区,则被远远隔开。

这些微小的变化,背后是成本的翻倍,也是仁恒置地所坚持的“长期主义”。

以161—191㎡的空间尺度,武汉城建·仁恒西湖山居非常适合三代同堂、五口之家的结构形态。

西湖山居生活体验区实景

庭前有花,屋后有山,窗外有景,露台有月。未来,能入主这里的,仅有469户。

同时,这里也可预约小型的团建、会议、品茶与私宴。

住,有“莺啼山客犹眠”;游,享“武汉浮生半日”。

热爱生活的人,都喜欢亲近湖山;而湖山,也终将属于这群人。

西湖山居实景

本文为推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本文为“荆楚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荆楚网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责任编辑: 袁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