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过度疲劳”!这些信号,是身体在求救→

警惕“过度疲劳”!这些信号,是身体在求救→

发布时间:2023-10-19 10:20:15    来源: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你有多久没有好好休息了?

这个问题一问出来

社畜就开始捂胸皱眉

学生开始唉声叹气

带娃的宝妈都想哭了

……

工作的强度、生活的压力

让现代人疲于奔命

“疲劳”成为现代人必备的特征之一

一般来说

如果少数时候感觉到疲劳

往往只需要停下来休息或者睡一觉

就能恢复精力

这种疲劳是正常的

但如果通过正常的休息

疲劳感仍然无法缓解

这时候就需要考虑

自己的身体是否生病了?

近年来,关于身体过度疲劳而突发“过劳死”的新闻屡见不鲜,近日关于“过度疲劳的6种表现”再次冲上热搜。“过劳死”多数是由慢性疲劳综合征发展而来。

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是现代医学中的一个新病种,由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于1988年正式命名。慢性疲劳综合征是一种以非特异性表现为主的综合征,症状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至少半年以上。

如何判断自己是不是慢性疲劳综合征?美国疾控中心制定了以下3个标准:

1. 持续或反复出现原因不明的严重疲劳,时间超过6个月,充分休息后疲劳症状仍不能缓解,且患者的职业能力、受教育能力、社交能力及个人生活等各方面较患病前有实质性下降。

2.下述的症状中同时出现4项或4项以上,且这些症状已经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6个月或更长时间:

① 记忆力减退或注意力不能集中;

② 咽痛;

③ 颈部或腋下淋巴结肿大、疼痛;

④ 肌肉酸痛;

⑤ 不伴有红肿的多关节疼痛;

⑥ 头痛,但其发作类型、方式及严重程度与以前不同;

⑦ 睡眠后精力也不能恢复;

⑧ 体力或脑力劳动后疲劳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

3. 排除其他疾病或不良嗜好引起的慢性疲劳。

以上是慢性疲劳综合征的

临床诊断标准

那么在生活中

我们要如何判断

自己的身体是不是处于

慢性疲劳状态呢?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主要患者人群已从体力劳动者转向脑力劳动者,在互联网、医疗、媒体、科教等行业的从业者中比较常见,并且呈现年轻化的趋势。

但疲劳是一种主观感觉,难以用准确的词汇或语句来定义和描述,所以医学界目前也尚未形成统一的评价指标。

但近年来研究人员陆续制定了多个疲劳评估量表,如:疲劳量表(FS-14)、健康状况问卷(SF-36)、心理判定量表(SCL90)等,我们可以结合这些评估量表中的指标,来判断是否存在慢性疲劳综合征。这些量表都要在专业人士的协助下应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该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处于疲劳状态呢?可以通过以下评估量表测一测。

身体慢性疲劳自测表

1.早晨不想起床,勉强起床,也是浑身倦意;

2.工作或看书时注意力难以集中;

3.说话有气无力;

4.不愿与同事交流,回到家后也常常默不做声;

5.总是伸懒腰、打哈欠、睡眼惺忪;

6.懒得爬楼,上楼时常常绊脚;

7.公共汽车开过来也不想跑步赶上去;

8.喜欢躺在沙发里,把腿抬高才舒服;

9.四肢发硬,两腿沉重,双手易发抖;

10.食欲差;

11.心悸胸闷,有一种说不出的难受滋味;

12.经常腹胀、腹泻或便秘;

13.忘性大,越是眼前的事越容易忘掉;

14.不易入睡或早醒,入睡后不断地做梦。

以上指标中,若有3~4项符合,表明身体可能处于轻度疲劳;若有5~7项符合,表明身体可能处于中度疲劳;若有8项以上符合,表示身体可能处于重度疲劳,这时可以考虑就医,考虑是否得了慢性疲劳综合征了。

不要小看上述症状

更不要觉得它们是忙碌的现代人

常见的“小问题”

这些年

有多少老板和高管

死在凌晨的跑步机上?

有多少打工人

死在通宵达旦的加班之后?

慢性疲劳是给身体的预警,它在提醒你——你的身体已经超过了正常的负荷。这时,如果你停下来多多休息,进行充分调整,就可以减轻对身体的伤害。若未引起重视,未及时休息调整,那么“小问题”可能会引发“大问题”,严重威胁我们的身心健康甚至生命安全。

慢性疲劳综合征

完全是可以预防的

在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中

我们一定要做好以下几件事

远离慢性疲劳

↓↓↓

8件事让你远离慢性疲劳

作息规律,不熬夜,保证每天7~8个小时的睡眠时间。

合理安排时间,调整生活节奏,避免长时间的连续工作和学习。

避免久坐和大脑长时间高速运转,每工作或学习1小时,休息5-10分钟,可以站起来活动一下身体,走一走,扭一扭脖子和腰部。

保证晚上和周末的休息和娱乐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培养业余爱好。

定时用餐,控制进食总热量,减少不必要的应酬,少吃零食和夜宵。

养成运动习惯,每周进行150~300分钟中等强度或75~150分钟高强度有氧活动,每周进行2次以上的肌肉力量训练。

学会释放压力,给负面情绪一个出口,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定期体检,关注身体健康。

总之

身体是一个忠实可靠的“情报员”

当你感觉到身体较为疲劳时

一定要立即采取措施消除疲劳

让身体恢复健康

千万不要因为忽视发展为

慢性疲劳综合征

本期封面:

编辑:吴良慧

责编:邓睿

本文为“荆楚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荆楚网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责任编辑: 周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