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千年前三国童谣“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的民声印记,到1956年伟人毛泽东横渡长江后“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的豪迈咏叹,武昌鱼跨越千年时光,正在鄂州(古武昌)这片兼具三国古都底蕴与空港新城活力的土地上演绎着“一条鱼撬动一个产业”的生动故事。2022年仲夏,以武昌鱼为元素,承载鄂城文脉的吉祥物“鱼墩墩”跃水而出,化作灵动IP,尽显吴都古韵。鄂州市鄂城区检察院以高质效办案为核心,助力鄂州“鱼墩墩”持续擦亮金字招牌,共绘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美丽画卷。
吉祥物“鱼墩墩”
斩断“绝户网”·护鱼归
武昌鱼原产地——鄂州樊口
九十里长港南出湖北省第一大湖梁子湖,北至樊口大闸入江,是长江一级支流,也是鄂州人民的母亲河,闻名全国的武昌鱼原产地就在这里。每年春季,武昌鱼自梁子湖而出,顺流而下到樊口大闸入江口产卵后,再逆流而上回到梁子湖生长栖息。然而,近些年来,受暴利驱使,使用“绝户网”在长港河非法捕捞的情形屡禁不止,武昌鱼的洄游通道一度被阻断。
“我生在长港边,从小喝长港河的水长大,小时候河水清澈,河里总是蹦跶着河蟹鱼虾,在我大些时,由于长期无序捕捞,再也看不到过去鱼虾成群的景象了。”在长港河一处“霸王罾”非法捕捞现场,全国人大代表、时任峒山村村委会主任占志启十分感慨。
整改前
整改后
“霸王罾”学名“拦河大毫”,民间也称之为“绝户网”,一张近百平方米的大网横亘在河道,过往鱼儿不论大小,皆被捕杀,是国家明令禁止销售和使用的捕捞工具。2021年3月,鄂城区检察院针对长港河内长期使用“霸王罾”进行非法捕捞的行为,开展公益诉讼专项监督,督促主管部门和属地政府协同拆除了8处“霸王罾”。2024年6月,随着汛期来临,使用“霸王罾”非法捕捞现象死灰复燃,为加大对非法捕捞行为打击力度,保护长港河流域生态环境,鄂城区检察院联合鄂城区水利和湖泊局,对部分乡镇长港河段非法捕捞情况开展公益诉讼“回头看”,并邀请占志启代表参与检察办案活动,提出宝贵意见。此次“回头看”行动共查获7处“霸王罾”架设点,督促行政机关移送涉嫌非法捕捞犯罪人员2人,督促违法行为人主动拆除“霸王罾”6处。
“检察机关在调查走访中发现了问题,及时向行政单位送达了公益诉讼检察建议书,有力打击了长港河非法捕捞行为,保护了长港河生态环境,这样的法律监督行为值得点赞!”在肯定检察工作的同时,占志启代表还提议:“检察机关可以结合检察开放日、主题党日、法治宣讲等活动,组织行政机关、基层组织、代表委员等现场观摩,提高社会各界‘共抓共管共治’的生态保护意识。”
澄澈“母亲湖”·养水活
冬日的三山湖,百鸟戏水,千顷如画,它位于鄂城区西南部,东、北、西三面被鄂州泽林镇、杜山镇环抱,南接黄石大冶,湖水经新港河入长江。三山湖流域村民世代以养殖捕捞为生,三山湖及周边水产养殖因投饵、投肥、投药而产生的污水和居民生活污水直接排到湖里,水污染日益严重,水质一度降到Ⅴ类。
“我们村‘户户有水塘,家家养鱼忙’,是鄂州武昌鱼人工养殖的核心区,还有‘武昌鱼(团头鲂)国家级原种场’的深厚积淀给我们提供技术支撑。但是,近些年,由于三山湖周边生活污水直排、养殖尾水处置不当等因素,三山湖水质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也直接影响了我们村的武昌鱼产品质量。”杜山镇三山村村支书向前来走访的检察官诉起了苦。
鄂州、黄石、鄂城、大冶两级四地检察院与两地河湖长制办公室、农业农村局、生态环境局等单位开展巡湖活动座谈会
“养鱼先养水,好水出好鱼”,针对三山湖流域面积大,跨鄂黄两地,管辖不明、权责不清等问题,鄂城区检察院围绕三山湖保护难题打出了公益诉讼“组合拳”。2024年4月,该院与大冶市检察院建立含线索移送、调查取证、信息共享、办案联动在内的三山湖生态环境保护检察公益诉讼跨区域协作机制,共同筑起守护三山湖的检察屏障。
“湖中间围网密布,经常有鱼挂在网上挣脱不了,只能等死,导致这片水域长期腥臭难闻。”
“有几处珍珠养殖场投肥养殖,已经造成附近水域发黑!”
“这艘餐饮水泥船占了湖道十几年,还直接往湖里排污水,一到夏天就臭气熏天。”
机制建立后不久,鄂城区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官的业务系统就收到了大冶市检察院内部移送的法律监督线索。两院检察官共同对上述侵害公益事实进行现场核实后,确定该插花地带属于鄂城地域范围。2024年7月,鄂城区检察院经调查后向水利湖泊、农业农村和属地政府制发检察建议,督促三家单位对上述问题进行监督整改。同年9月,该院开展整改“回头看”,发现围网和非法养殖珍珠幼蚌问题已得到解决,但是餐饮水泥船仍占据湖面之上,污水直排问题依然如故。2024年11月,鄂城区检察院向法院提起行政公益诉讼。同年12月,法院作出判决,责令水利湖泊部门依法继续履行法定职责。2025年4月,水泥船被依法拖移拆除,这颗楔在三山湖多年的“钉子”终被拔掉。
提升三山湖水质,不仅要治理湖内的污染源,更要斩断由外而内流入的“黑水”。
2024年4月,在湖泊保护巡查中,鄂城区检察院办案人员发现三山湖周边村落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没有正常运行,未经处理的污水经河沟汇入三山湖,破坏湖泊生态。“企业可以通过后台控制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运行,仅仅通过实地走访难以查明污水处理设备真实运行情况。”面对难题,办案人员选择转变办案思路,运用“大数据”赋能法律监督,通过调取全区100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的月度用电数据并进行数据清洗,212条用电量为0的异常数据显得格外扎眼,这意味着对应的污水处理设施在此期间停摆了。查明案件事实后,鄂城区检察院对监管部门立案,提出检察建议,同步制发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督促问题得以整改。自研“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未正常运转”法律监督模型在全国平台上架运行并被省内外兄弟院广泛应用,助推当地生态环境治理。
“依托河湖长+检察长工作机制,这些年来,我们拆除了三山湖1.9万亩围网养殖和7处总面积5100平方米的‘水上餐厅’,清除了3.9万棵楠竹和杂草杂物,打捞了1.7万条地笼。检察机关的监督让我们的履职监管底气更足,效果更好!”鄂城区生态环境分局特邀检察官助理阮建介绍道。
严把“舌尖关”·守味安
在鄂州泽林镇,鱼圆是印刻在当地人生活记忆里的滋味,也是鄂州人宴席上不可或缺的一道“硬菜”。历经40多年“打磨”的小琻珑鱼丸,更是其中的“风味顶流”。2024年,小琻珑鱼丸的鄂州鱼圆制作技艺入选湖北省非遗名录。
“老乡,您这里鱼圆子么样卖啊?”在泽林镇江碧路旁的小琻珑鱼丸专卖店,鄂城区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官走访企业时问到。
“我们的鱼圆都是采用三山湖的胖头鱼、草鱼制作,都是30元一斤,武昌鱼鱼圆更是我们的一绝,需要定制,60元一斤还供不应求。”店员老余指着堂屋中间几个大簸箕里正在晾凉,即将冷链发货的雪白鱼圆笑盈盈地给检察官介绍。
听着店员的介绍,检察官戴上口罩、手套和头套走进鱼圆的生产厨房,仔细检查了“三防”设施情况,对灶台上的各种作料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一一查看。临走前,检察官的目光停留在了门边一处健康证公示牌上——在厨房一共有五名员工直接从事鱼圆的制作,但是墙上公示的健康证为什么只有两人?经核实,另外三人的健康证正在办理换证中,未能及时上墙公示。针对发现的问题,检察官语重心长地向老板解读“王总,您别看这一张小小的健康证,一旦工作人员患有传染性疾病,极易引发疾病大规模传播,威胁公众生命健康,对你的品牌也可能造成不小的影响!”在聆听检察官的普法后,老板意识到了健康证的重要性,并承诺立即改正。
除了守护“鱼墩墩”线下的食品安全问题,鄂城区检察院检察官也将目光投向了新业态网络食品安全领域。
“家人们,今天向大家推介的这家店,他家的武昌鱼有三种吃法,相当正宗,点击下面的链接就能领取优惠券哦……”鄂城区检察院检察官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本地某美食主播在某短视频平台发布美食、优惠打折等视频,在视频下方附加相关购物链接,但未在视频中显著标明“广告”字样,有的虽然标注了广告字样,但刻意缩小字体并用字幕覆盖。部分消费者通过购物链接购买后发现所涉店铺存在食品质量不达标、实际价格与推广视频宣传价格不符等问题。针对短视频平台“网红探店”故意模糊兴趣分享与商业广告边界的违法行为,鄂城区检察院通过邀请具备专业知识的“益心为公”志愿者提供专业支持,准确认定相关视频具有广告属性,依法制发检察建议督促相关行政部门对涉案企业进行立案查处,查处违法互联网广告案件18起,监督下架违规视频36条,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从武昌鱼线下实体店到线上直播间,只是鄂城区检察院公益检察官守护“鱼墩墩”的小小缩影,在武昌鱼故里展销馆、武昌鱼国家级原种厂、武昌鱼专业合作社、鄂州花湖国际机场转运间,都留下了公益检察官守护武昌鱼产业发展壮大的坚实足迹,鄂城检察人正以全方位的检察履职,保障高品质武昌鱼产品从吴王古都搭乘快递专机,奔赴全国人民餐桌。
扶稳“金招牌”·助品正
“我们只是印了几个‘武昌鱼’包装袋,卖了40块钱,为什么要罚我4000块?!”在鄂城区检察院12309检察服务中心,鄂州某印务公司负责人徐某向接待的检察官倾诉着满心的不解。
检察官审阅资料并仔细询问,查清了事情的原委。原来,几个月前,鄂州市场监管部门发现辖区一家经营印刷业务的公司未经授权印制、销售“武昌鱼”标识包装袋,涉及侵犯他人知识产权,遂依法作出行政处罚2000元的决定。因徐某未在法定期限内缴纳罚款,处罚金额由2000元增加到4000元,案子也被移送到法院强制执行。得知面临成为失信人等风险,徐某坐不住了开始了申诉之路。经过检察官进一步深入调查,发现案涉公司名下员工不多,除了徐某夫妻俩外还有两名残疾人(一名聋哑人、一名盲人),系徐某多年前收养的流浪人员。
“我们退休之后找银行贷款办了这家小公司,一是让他们有个自食其力的营生,二是给他们缴纳社保将来有份保障,不然担心自己百年之后他们没有依靠。没想到做点小生意又惹出麻烦。”当检察官和徐某夫妻谈起这两名“子女兼员工”时,二老也是唏嘘不已,同时又流露出深深的无奈。
一边是行政法规的硬性规定,一边是社会特殊群体的民生需求,怎样才能实现司法办案“三个效果”的统一呢?经过与市场监管部门、法院反复沟通后,案件终于迎来转机,三家单位一致认可案涉企业系初次违法且情节轻微,符合行政法规内减免处罚情形。经过公开听证,市场监管部门与涉案印务公司达成执行和解,将4000元罚款减少至100元,印务公司现场缴纳了罚款,案件执行终结。
全程参加公开听证会的人民监督员胡晗在听证会上动情地说:企业的商标权益理应得到保护,市场监管部门的处罚也是于法有据,然而社会弱势群体的生存困境司法行政机关同样不能忽视。参与这起“小过重罚”案件的公开听证,我深切体会到了府检联动,法检协作,共同运用“三个善于”的司法理念,将法理情有机统一,为弱势群体撑起了一把保护伞。
从守护洄游通道的“绝户网”拆除,到清理三山湖的“水上钉子户”;从紧盯鱼圆作坊的健康证公示,到为小微企业化解“小过重罚”困境,鄂城区检察院以公益诉讼为笔,在武昌鱼产业的每一条赛道上都写下了“检察蓝” 的担当。这份守护,是对千年“武昌鱼”文化根脉的延续,更是对乡村振兴、民生福祉的深情践行。未来,“检察蓝”将继续以法为盾,让“鱼墩墩”的金字招牌更亮,让这条穿越千年的鱼,载着鄂州的生态之美、产业之兴,游向更广阔的未来。
作者丨范凌坡 沈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