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时仅550克!宜昌最轻宝宝,最新消息

出生时仅550克!宜昌最轻宝宝,最新消息

发布时间:2023-12-05 06:34:28    来源:三峡晚报

在妈妈肚子里仅待了24周+3天,女婴“小豌豆”就迫不及待地出娘胎。出生时,她体重仅550克,身长30厘米,比成人手掌稍长一些。面对极其柔弱的生命,三峡大学附属仁和医院新生儿科医护人员第一时间展开急救。

奇迹!历经125天如履薄冰般的救护,顽强的小生命总算“渡劫”成功,体重长到了2800克,身长48厘米,发育良好,于12月4日上午顺利出院。据悉,这是宜昌市目前救治成功的出生体重最轻、胎龄最小的早产儿。

早产宝宝 24周出娘胎仅550克

“小豌豆”的妈妈杨女士(化名),今年25岁。婚后,曾通过试管婴儿成功受孕第一胎,可惜怀孕至22周时不幸流产。

今年,杨女士自然怀上第二胎,一家人如获至宝,都小心谨慎地呵护着这个小生命。在一次孕检中,杨女士被查出患有宫颈机能不全。从6月22日开始就在仁和医院产科保胎治疗。

“通俗的说,如果把子宫比作一个口袋,普通人是到生孩子时,口袋(宫颈口)才打开,而患上这类疾病的女人,袋口是松弛的。”产科主任李秀华介绍,随着胎儿发育长大,宫颈口“托不住”宝宝,孩子就很容易掉出来流产。

让杨女士和家人没想到的是,肚里的宝宝会那么的“迫不及待”。7月31日,她突然出现少量出血,下腹部胀痛,医生检查发现,宫口已经打开。

“医生,请你们一定要保住我的宝宝。”杨女士和丈夫都非常看重这个来之不易的宝宝。

然而,这种情况下早产,通常伴随肺功能发育不全、新生儿颅内出血等危险情况,存活率极低。经医护人员反复沟通,告知潜在并发症、后遗症,杨女士及家属都希望坚持治疗,尽最大努力留住孩子。

由于孕周太小,产科一方面全力施救,期望宝宝能在妈妈肚子里多待几天;一方面联系医院新生儿科,随时做好抢救准备。

8月1日,在妈妈肚子里仅待了24周+3天的女婴“小豌豆”在仁和医院产科诞生。此时,距预产期还差3个多月。“小豌豆”出生时身长30厘米,体重550克,只有巴掌大小的她相当于一瓶矿泉水的重量。

紧急救治  及时建立“生命通道”

“小豌豆”刚刚出生时,全身青紫,几乎没有生命体征。

幸运的是,为迎接这个新生命的到来,由该院新生儿科副主任向金波、医师胡小燕,以及护士长张召艳、护师王玉、刘文、陈丹等人组成的救治团队早已带着呼吸机、监护仪、抢救药、转运设备等守候在产床旁,第一时间就展开救治。

“宝宝出生时十分柔弱,全身皮肤薄如蝉翼,小腿只有成人的小拇指粗细,更让人揪心的是心跳微弱,而且没有自主呼吸。”向金波说,“小豌豆”一出生,他就带领团队在产房展开全力救治,第一时间进行气管插管,在最短的时间内为她复苏成功,接着送至新生儿中心NICU,放置专用温箱中。一到NICU,就换上了有创呼吸机支持治疗。

宝妈杨女士进家庭参与式病房陪伴“小豌豆”。通讯员胡小燕 摄

为保证后续的抢救医治,需要立即打通“小豌豆”的静脉通道,提供营养和输注治疗药物。可是,她的血管跟头发丝差不多,如果进行惯例穿刺,她比针外径还细的血管,很容易受损。

救治中,管床医生胡小燕当机立断选取新生儿尚未闭合的脐静脉进行穿刺置管,不到10秒,顺利建立起一条“生命通道”。

在守护这个超早产脆弱小生命的过程中,向金波带领新生儿科团队科学严密组织、严谨制定每日诊疗方案、温柔利落细心操作、24小时不间断监护。团队全体人员打起十二分精神、几乎寸步不离科室。8月15日,“小豌豆”病情终于稳定,医护人员置入了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为她成功搭建起另一条“生命通道”。

“25周以下的超早产儿或有生机儿,由于各个器官发育极度不成熟,抢救难度大,存活率低。”向金波说,最初半个月他都没回家,天天守护在医院。经精细化的呼吸、循环管理,9月16日,“小豌豆”成功地由有创呼吸支持过渡至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

宝宝在NICU的每一天,对杨女士而言都是煎熬。9月22日,“小豌豆”的体重终于突破1000克,家长可以进家庭参与式病房陪伴宝宝了,“那一刻,我既开心又紧张,将软软的小身体抱在怀里,我都不敢动。”杨女士说。

创造奇迹  125天成功闯险关出院

12月4日,“小豌豆”体重已达到2800克,身长48厘米,各项生命体征平稳,经口喂养奶量已达55毫升/次,达到出院标准。

新生儿科为这个坚毅顽强的小生命举办了一场简单而温馨的出院仪式。记者看到,“小豌豆”出院仪式现场布置了彩色气球、卡通玩偶等,墙上张贴着“小豌豆125天出院啦”几个字。出院当日,医院党委副书记田辉带领青年志愿者们来到现场看望“小豌豆”,并给她颁发荣誉证书,在证书上留下“小脚印”,还送上精心准备的蛋糕、衣服等礼物。

当向金波将宝宝交到妈妈怀抱中时,杨女士激动地说:“孩子能健康出院,我心里有一万个感谢,但这也道不尽对医护人员的感激之情。”杨女士时不时看着怀里的小宝宝,小家伙皮肤白皙,脸色红润,时不时睁开眼睛,稚嫩的脸庞露出笑脸。接着,家属也为医护人员送上锦旗。

在125天里,“小豌豆”在医护人员精心呵护下,接连闯过了呼吸窘迫、循环不良、感染、喂养不耐等多道险关。期间,宝宝多次历险,甚至出现休克的险情,最终都化险为夷了。

“可能有人听婴儿哭吵会很烦躁,可是对我来说,这是最动听的声响,宣告着生命的活力,听着会由衷感到快乐和幸福。”管床医师胡小燕说,宝宝的生命力是顽强的,一次次从险境脱困,康复得一天比一天好,“4个月来,我看着她从‘巴掌宝宝’到‘粉嫩小人儿’,今天终于可以出院了,我真的为小家伙感到高兴”。

“在整个救治过程中,离不开家长的支持、信任和理解。”向金波表示,家长的支持、高水平的救治能力、多学科密切协作,是危重新生儿能够成功救治必不可少的因素。今年8月,一位出生时体重仅700克的早产宝宝在仁和医院出院,成为该院成功救治的最轻早产儿。此次,出生体重550克的“小豌豆”平安出院,不仅再次刷新救治记录,更彰显了该院新生儿科的综合救治能力。

据介绍,近3年,该院新生儿科已经成功救治6例25周以下超早产儿,不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救治经验,还持续关注“早到天使”的生命质量与出院后的成长之路,坚持上门随访,并实时给予指导和关怀,对存在喂养护理不到位等问题的,在出院后3-5天内由科主任带领管床医生及护士进行家访指导,让宝宝们能够顺利过渡家庭哺育,得到科学照顾、健康生长。

来源丨三峡晚报记者邹前俊 通讯员胡小燕 张薇 高琦

编辑丨张泽牧

二审丨刘路

终审丨秦发

本文为“荆楚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荆楚网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责任编辑: 刘建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