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18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荆州港码头登上轮船,顺江而下,察看长江沿岸生态环境和发展建设情况,亲切指出“荆州很美,看起来很漂亮”,嘱托“一定要给子孙后代留下一条清洁美丽的万里长江”。牢记嘱托,荆江回响。荆州儿女用勤劳和智慧,在荆江两岸绘就了一幅幅水清岸绿的生态画卷。
荆州市融媒体中心全媒体推出“春风又绿荆江岸(第七季)·家在山水间”特别报道,全面展示新时代以来荆州保护长江的生动实践和丰硕成果。敬请关注。
清晨的阳光穿过层层江雾洒在江面上,泛出耀眼波光。江陵县马家寨乡文新村的沿江大堤上,62岁的渔政巡护员王新江沿着江堤开始巡江。
因紧邻长江,文新村祖祖辈辈以舟为居、以渔为业。王新江从小就跟水打交道,20多年的渔民生涯,让他对捕鱼的手法、时间、水域都了如指掌。
“哪些地方鱼多,哪些地方好下竿,哪些地方好下网,水面上有没有捕鱼网具的浮标,我一眼就能看出来。”王新江将目光投向江面,自信满满。
曾经,这双眼睛寻觅的是鱼群泛起的涟漪;而今,搜寻的是非法捕捞的蛛丝马迹。2020年,长江十年禁渔政策实施。王新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上交了渔船和捕捞工具,“转身”成为一名护渔员,主要负责劝导、阻止非法捕捞者。
5月6日上午,记者跟随王新江的电动自行车来到长江边,在江滩的乱石上,发现了垂钓的游客。
“赶紧上来!3月1日至6月30日是禁渔期,不允许钓鱼。”王新江大声喊道,并对该男子进行普法教育。
巡护日志的一项项记录,成为王新江上岸后的“渔获”:“五一”期间开展春季禁渔宣传,通过发放宣传单、现场讲解等方式,宣传禁渔期规定、禁用渔具类型及违法后果;在马市水厂附近巡查时,见到了几条江豚捕食的场面,一条江豚跃出水面,一口咬到一条鱼……
一江碧水,见证昔日“捕鱼者”变身今朝“护渔员”。王新江笑着说,禁渔5年来,不光渔民有了变化,鱼也在发生改变。在江岸巡查时,经常看到有大鱼从水里跃出来,长江的生态越来越好了。
400米外,文新村渔民游园里,两艘渔船永远“搁浅”在江岸上。上岸渔民康昌教忙着清理江滩上的垃圾、进行绿化养护。
黝黑的皮肤,是康昌教江上捕鱼40余年留下的“特殊印记”。多年来,康昌教一家人靠着一条渔船讨生活,除了过年过节,几乎不上岸。直到2020年,在长江大保护和十年禁渔的号召下,康昌教将赖以为生的捕捞证上交。
当晚,这个在颠簸船舱里都能酣睡的老渔民,却罕见地失眠了——渔船没了,可柴米油盐的开支不会少;水上漂惯了,突然要在陆地扎根谈何容易。
转机来得比想象中快。上岸后不久,村里就给康昌教安排了公益性岗位,每个月都有750元的固定收入。
“现在,每天在村里巡视,做做保洁,既能为保护长江出力,又能守着这片熟悉的水域,心里踏实多了。”阳光下,康昌教的身影在江堤上拉得老长,却比从前在船上时站得更稳当了。
捕鱼要看天吃饭,还时刻伴随危难。对“渔三代”王祖军来说,江上的生活有苦难言:夏天头顶烈日、汗流浃背,冬天抛网捕鱼、寒风刺骨。
13岁时的一次惊险遭遇,让王祖军至今仍历历在目。那天,他们的渔船突然遇到一米多的大漩涡,船体严重倾斜,如果不果断处置,渔船很可能被拽进江里。王祖军的父亲快速砍断渔网,把柴油机油门加到最大马力,才借助惯性勉强脱险。
“母亲知道这件事情后,担心了很久。”王祖军笑着说,很多人还在抗拒“转型”时,他就谋划着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2020年退捕后,王祖军搭起大棚开始种植葡萄。
由于管理技术和经验不足,王祖军第一次种出的葡萄硬度和糖度均未达到预期,卖不上好价钱。面对挫折,王祖军把渔民敢于和风浪搏击的劲头“嫁接”到了葡萄架上,东奔西走向葡萄种植大户求教。从选苗、剪枝、施肥到疏果、病害防治,一点一滴积累经验,终于种出了口感好的葡萄。2024年,他种下的4亩葡萄园净收入4万元。
今年,王祖军继续着自己的“甜蜜事业”,自制的滴灌浇水系统在应对春旱时发挥了大作用,为盛夏葡萄丰收打好基础。
从葡萄园回家,王祖军和母亲坐在院子里剥花生。“过去,你们要这个时候来,家里准没人,都在江上捕鱼!”王祖军对记者说,船上“摇摇晃晃”的漂泊生活,已变成田垄间安安稳稳的幸福生活。
从“靠水吃水”到“靠技致富”,王祖军的故事,是长江禁捕后万千退捕渔民转型的缩影。如今,马家寨乡退捕渔民66户132人,通过企业吸纳、灵活就业、自主创业等多种形式,变“水上讨生活”为“岸上创未来”。
“鱼不捕了,历史悠久的‘渔村文化’还是应该保留下来。我们选了一条最具代表意义的小木船,放在村口展览。”江陵县马家寨乡文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黄临利说,村里保留了部分渔船,通过升级改造后建成民俗特色旅游景点,供游客参观体验。
如今的文新村,成排的小楼矗立,渔民广场等休闲设施一应俱全,昔日以船为家、漂泊不定的渔民在岸上找到了稳稳当当的幸福。
江畔的广袤田地,文新村村民正耕种着自己新的希望。
记者手记
聊起江上的生活,老一辈渔民深有感怀,记忆犹新。
在渔船旁采访时,老渔民康昌教讲述“一网撒下全家温饱”的往事,依然兴致高昂。退捕上岸,康昌教难免不舍,这毕竟是他们养家糊口、安身立命的生计。但长江禁渔是为全局计、为子孙谋的重要决策,他们深知:只有上岸,才能拥抱更美好的生活。
荆江畔,王新江由“捕鱼人”化身“护渔卫士”;葡萄藤下,王祖军种出一份“甜蜜事业”……5年来,文新村66户渔民用韧性、乐观、勤劳,将自己的生活越过越好。
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一条大江的生态重生之路。长江水永续东流,在母亲河见证下,更多动人的生态故事正在续写。
记者:万杨 陈理君 蒋斌 董浩 梁晓芸
编辑:李卓传鑫
责编:解秀桃
编审:王 媛
监制:童 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