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松叠翠映不朽丰碑——探访钟祥市柴湖镇黄岔堤村五十四革命烈士陵园

青松叠翠映不朽丰碑——探访钟祥市柴湖镇黄岔堤村五十四革命烈士陵园

发布时间:2025-07-16 10:39:47    来源:荆门发布

阅读提示:1943年,新四军54名战士在钟祥柴湖镇许家集反日军“扫荡”血战中壮烈牺牲,忠骨长眠黄岔堤村。八十余载岁月,从黄土坟茔到“五十四革命烈士陵园”,松柏守护着血色信仰,在代代守望中照亮民族前路。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7月1日,烈日炙烤着荆楚大地。在钟祥市柴湖镇黄岔堤村五十四革命烈士陵园内,钟祥市柴湖镇黎明村党支部书记汤光武带领支部27名党员,面对鲜红党旗与烈士纪念碑,高举右拳,重温入党誓词。铿锵的誓言在滚烫的空气中震荡,仿佛与80多年前回荡在这片土地上的枪炮声,进行着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钟祥市柴湖镇黎明村党支部书记汤光武带领党员重温入党誓词。

这里,长眠着54位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献出生命的抗日英烈。80多年的风雨沧桑,丝毫未能磨灭人们对英雄的深切缅怀。

时间回溯到1943年春,抗日战争进入反攻阶段,决定性胜利的曙光已然出现。钟祥地区的日伪据点也在逐渐缩小,水湖(柴湖原名)抗日武装的频频出击,吓得日军惶惶不可终日。

新四军五师十五旅四十四团端掉日军在许家集(今黄岔堤村)、高家集的据点,击毙伪军团长朱振堂及伪军50多人,缴枪30多支。

村民自发前来烈士陵园祭奠。

京钟县副县长杨筱震率领一个排,消灭了东桥路南乡朱志高的土匪部队,接着带领武装捉拿了东桥日伪乡长张兆华和伪军中队长曾庆海,又在陈家冲夜袭了陈厚安的两个伪军中队,并活捉了陈厚安,缴获40多支步枪和2挺机枪。

连遭重创的日军预感末日即将来临,于是在1943年11月初,纠集驻钟祥县城和旧口、塘港等据点之敌,准备对水湖地区进行“扫荡”。消息传到京钟县独立团,团长彭友德即率独立一团一部和李正乾支队一个连,前往许家集发起包抄突击。

然而,战场形势瞬息万变。因侦察有误,敌情不明,11月13日,部队不幸陷入敌伏击圈。战斗异常惨烈。政委谢威闻讯率部拼死增援,抢占制高点,在老堤堵击敌人,掩护突围。敌见新四军援军两翼杀到,攻势受挫,被迫停止追击,部队转危为安。

但此战敌众我寡,反“扫荡”失利。团长彭友德负伤,王友才、李大勇等54位勇士血洒许家集。

战后,悲痛的当地群众将烈士遗骨就地集中安葬。一抔黄土,掩埋忠骨。

“1980年3月,柴湖镇政府组织修缮了烈士坟茔。在2013年8月,镇政府再次修缮了坟茔并修建了围墙。为缅怀先烈、激励后人,2018年2月,在旧址基础上精心修缮并完善了烈士纪念设施。”陵园守护人万大兴说。

如今,这里已成为重要的红色教育基地和精神地标。墓园内矗立着的54棵苍翠松柏,如列兵肃立,四季常青,象征烈士精神永垂不朽。

“自2022年以来,每年来此祭奠的人数均超过2000人次。”万大兴介绍。每年清明时节起,机关干部、学校师生、部队官兵、普通市民等社会各界人士络绎前来。无论骄阳似火还是细雨蒙蒙,人们在这里敬献花篮、默哀致敬,用心聆听那段浸透血与火的历史。

2023年9月,烈士陵园完成改扩建工程,新建了一座革命烈士纪念碑和四座烈士墓。纪念碑碑身镌刻的烈士名录,完整记录了98位柴湖镇境内在抗日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及解放战争中牺牲的烈士姓名。

烈士陵园的改扩建工作还将继续推进,“未来,我们计划新建红色教育展览馆,”万大兴望向陵园深处,目光坚定,“用更丰富的形式讲述历史,让更多人铭记烽火岁月,不忘初心。”

八十多载光阴,烈士鲜血早已融入深爱的土地。他们用生命铸就的精神丰碑,在松柏的守护与代代相传的追思中,愈发熠熠生辉,照亮着前行的道路。

来源:荆门九派通融媒体中心(记者 戴白璐 文/图)

编发:尤小梅

审核:杜浩波

终审:邹荆炼

出品:九派通

声明:本文为荆门九派通融媒体中心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为“荆楚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荆楚网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责任编辑: 李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