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了解孝感吗?
孝感大大小小的街道、乡镇数都数不清,
但是,你知道吗?
在孝感这些老地名的背后
藏着一段段说不尽的故事,
每一个名字不仅仅是简单的符号,
还浓缩着文化历史与人情百态,
当你了解过孝感的历史以及它的故事,
或许你会更加喜欢这座城市。
孝感
孝感,因东汉孝子董永卖身葬父、行孝感天动地而得名。
南朝宋孝建元年(公元454年),因地“孝子昌盛”,遂置县名“孝昌”。
后唐同光二年(公元924年),庄宗李存勖因孝昌县名之“昌”字犯了其祖父名讳,遂根据董永卖身葬父、黄香扇枕温衾和孟宗哭竹生笋等孝子感天动地的故事,改孝昌县为孝感县,为“孝感”得名之始。
街道,是城市发展的脉络。
它代表了源远流长的文化积淀,
经历过沧桑变幻,
孝感的老街也无声地记录着孝感这座城市的变迁...
汤家街
汤家街位于老城区南部,北接北正街,南临环城路,向来是商贾云集之地。
在1520年以前,虽然有的街道已现雏形,但没有街名。当时有程氏兄弟二人携带妻子儿女迁入这条街。一天,程氏兄弟提出要为这条街取个名字,邻居一附和,说程氏人口较多,就叫“程家街”吧。
过了几年,距县城十余里的汤家老屋人汤星于明嘉靖甲午年(1534年)考中举人,在这条街买地皮建房屋,其亲属十余人迁居于此。众邻里以出举人为荣耀,遂将“程家街”改为“汤家街”,一直沿用了四百多年。
北正街
北正街是“北门内正街”的简称,是以北城门方位命名的街道,形成于明正德十年(1515年)开辟北城门之后,与北门外正街相衔接。
驿道通孝感主要从北城门进出,因此这里商业繁荣,外地长途贩运府庄白布等传统产品的客商络绎不绝。
北正街与宪司街、汤家街交汇处是最早的夜市所在地,每到入夜,呈现一片“烛光灯火三更市”的热闹景象。
解放后的北正街,经数次改建,已成为老城区第一条商业步行街。
书院街
书院街原名“跑马街”,以驿兵快马从此出入城中命名。南起府后街,沿汪公池东沿北至北城门(今槐荫大道)。
明万历初年,国子监生张翰在此设立讲学堂后,地方文人相继设立诗社,赋诗作文,一时风雅称盛,因此于民国三年(1914年)改名为“书院街”。
八里街
八里街是车站街道最南部的一条商业街,横跨城站路与长征路之间。
1985年,原县级孝感市政府为加快城市建设,沟通城乡物资交流,便于农民进城经商而兴建,原名“农贸街”。
由于以前这里有一个小村庄叫“八里畈”,故原孝感县政府办公室于1987年4月行文将“农贸街”更名为“八里街”。
孝感城有不少的小乡镇
它们是历史的活化石
事过境迁但历久弥新
你来自哪个镇?
它的故事你又了解吗?
新铺镇
新铺镇原名新添铺,地处平岗。过去官府为了传递旨诰书信,沿驿站每隔十里设一铺,但在永安铺与西河铺之间隔有20里,清咸丰年间在两铺之间新添一铺,故名新添铺,简称为新铺,后来,此地居民逐渐形成集市。
肖港镇
“肖港”又称“肖家港”,其名来源于19世纪末,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满清政府修建京汉铁路时,在此地建火车站。因附近有“白湖”和“三汊港”,且湖港周围有几个“萧”姓的大湾村,故取名“萧家港火车站”。
杨店镇
原名斗山铺,斗山铺地名一直沿用至明朝中期(公元1436年),由于富绅杨廷松施行“六义”善举,扩建市场,将“斗山铺”改名为“杨家店(铺)”,简称“杨店”,“杨店”名称和“桃花驿”美称一直沿用至今。
毛陈镇
毛陈镇镇区所在地毛陈渡位于镇中部,设集于乾隆四年(1739年),因有毛、陈两姓渡家在澴河万家坡设船摆渡,遂称毛陈渡,毛陈镇镇名由此而来。
西河镇
原名熙凤铺,始建于1915年。100多年前,熙凤铺建有“灵官庙”。清朝时为了便于举子进京赶考和官差跑送公文,在此处设铺,因西面一条小河,故名“西河铺”,并开集设市。
每一个小小的名称,
都有着悠久的历史,
在游历在外的人们心中,
它更是家的代名词,
每个名字承载的都是过去的老故事,
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说完的故事。
你还知道哪些孝感的地名故事呢?
欢迎留言,为你的家乡打c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