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各个历史时期的生产工具特征来看
可以粗略地划分为6个时代:
石器、青铜、铁器、蒸汽、电气、信息
生产工具的变迁、进步
深刻地影响着我们劳动的方式
劳动与工具紧密相连
从马车到火车、牛犁到拖拉机
纸笔到键盘,工具不断演进
转化人力与能量
推动人类创造出璀璨文明
信息时代
近二十余年
我国互联网与信息技术蓬勃兴起
革新传统生产
工具与劳动者紧密相依
键盘
在当代社会
键盘作为计算机输入设备总称
涵盖多类型,取代传统工具
成生产工作必备
键盘是各行各业的神兵利器
键盘的这些特性
乃至让我们有“键盘侠”
也衍生出了五花八门的精致键盘
俨然成了各位敲键盘的人
在追求工作上的仪式感时
对键盘的各种轴、材质、光效乐此不疲
电动两轮车
近年来
网店、外卖、直播带货等行业火热
与此同时
电动两轮车也蓬勃发展
2016-2018年社会保有量
稳定在2.5亿辆左右
2020年前10个月
仅电动自行车产量就超2500万辆
同比大增 33.4%
电子商务依赖线下配送
电动两轮车以小巧灵活
经济易修的优势
借禁摩政策契机
电动两轮车
成配送行业主力军
智能手机
1946年,美籍匈牙利科学家
提出计算机由输入、存储、
运算、控制、输出五部分构成
智能手机便属于广义计算机范畴
计算机自问世后
应用覆盖航天国防到日常娱乐
电脑作为生产工具广为人知
而智能手机也从单纯通讯娱乐设备
逐渐实现性能与功能的双重飞跃
自动化/智能化机械
中国作为传统农业、工程大国
借卫星定位等技术之力
推动生产工具
向自动化、智能化迈进
农业上
新疆棉花机采率高
无人机精准喷药
工程领域
工程机械加速电动智能转型
如“树根互联”实现
设备全流程数据管理
展现科技赋能新图景
蒸汽、电气时代
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开启
蒸汽机推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19世纪后期电气时代来临
蒸汽火车
1881年唐胥铁路建成后
中国首台蒸汽机车诞生
1936年KF1型蒸汽火车问世
其独特轴式展现出卓越适应性与可靠性
新中国成立后
蒸汽火车飞速发展
推动资源流通
新疆三道岭蒸汽火车自1958年运行
穿梭于矿镇间运煤
留存蒸汽时代印记
拖拉机
拖拉机是直接应用于生产方面的典型
在农业、林业、工业等方面
皆有广泛用途通过不同的设计
可用作犁地、收获、运输
甚至可以在生活上也大有作为
例如发电、代步、接新娘......
20世纪50年代
将“北大荒”开垦成“北大仓”
拖拉机可谓功不可没
铁器时代
中国早在周朝已经开始使用铁器的记载
不过直到汉代
冶铁技术才完全成熟
得以大规模投入使用
除了铁本身能够做成工具
还降低了加工木料、石材的难度
使得各方面的生产工具
都发生了质的飞跃
铁犁
铁容易锻造,价格低廉
硬度与韧性恰到好处
许多结合木头与铁器的工具
能够很好地转化人力或畜力
西周晚期至春秋时期出现的铁犁就是一例
通过木制的扶手衔接铁制的犁铧与耕牛
就成了农民可以“驾驶”的畜力耕作器具
能够有效地破碎土块、耕出槽沟
为播种做准备
后世逐渐成熟与改良的直辕犁、曲辕犁
令中国农业愈来愈精耕细作
使得耕作农田能由个体完成
生产力大大提升
奠定了小农经济的基础
织机
中国古代很早就已经利用机械
进行纺织生产
典型的手工提花织机
又名花楼机
织造时由两人配合操作
一人坐在花楼之上
(古称挽花工)
手工按提花纹样
逐一提综开口
另一人脚踏地综
(古称织花工)
投梭打纬
将丝线纺织成花纹
交错凹凸的布料
笔墨纸砚
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王朝的管理
少不了一整套书写工具的支撑
文官系统中呈报、批示的案牍
承载儒家思想的书籍
科举、书信、撰史
从实用的生物、地理、机械图谱
到纯粹追求艺术的诗词、绘画
这些构建中华文明的事物
无不依托笔墨纸砚才能化作实体流传
青铜时代
青铜是铜与锡、铅炼成的合金
有较强的铸造性能
放眼全世界
公元前4000年
多地的人类已掌握青铜冶炼技术
并以此为基础发展出青铜文化
青铜器取代石器
成为主要的生产工具
耕具:䦆、镐、锄、镰、耨、铲
青铜能够铸造成各种形状
从而使得工具得以根据用途
不断细化、专门化
丰富多样的农具从这个时候开始
人民终于有了种田的“趁手利器”
匠具:锛、斧、凿、锯
中国传统有“士农工商”之说
工匠是社会的重要组成人群
最出名的莫过于春秋时期的鲁班
不过早在鲁班几百年前的西周时期
人们已经掌握了用青铜工具对木器进行加工
青铜硬度比木头高
且能够铸造出锋利、尖锐的形状
如锛、斧、凿、锯等
是当时匠人的主要工具
石器时代
石器时代分为
旧石器时代
中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
从距今二三百万年前
一直到青铜器
铁器完全取代石器之前
都可以算作石器时代
中国的新石器时代
始于公元前10000年
止于公元前2000年左右
这个时期多以石质、骨质、陶质的器具
为主要的生产、生活工具
石锤、石刀
新石器时代的中国
许多地区已经驯化了多种农作物
以农业为基础的聚落
包括黄河、海河、辽河等流域的多个
粟黍旱作农业经济文化区
以及南方长江流域形成的多个
稻谷农业经济文化区
发展出诸多协助耕作和定居的器具
例如搭建住所用的石锤
切割农作物、绳线、皮毛的石刀
耒耜 (lěi sì)
耒和耜都是木棍加上一段横梁
使用时把木棍插入土壤
靠脚踩横梁帮助翻土耕作
材料包括木质、石质、骨质、陶质
被认为是犁的前身
湖北工会APP
百年工运
健步走活动
持续开展中!
万份免费视频会员卡等您来
点击参与
↓↓↓
来源:湖北省总工会、中国国家地理
制图:邬紫玲
编辑:邬紫玲 编审:周世玮
二审:皮紫嫣 终审:张巍
点击查看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