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大武汉
有一个地方必须提到!
它有着最多的大学生
它有着超多的高新企业
它也是武汉这些年变化最大的地区之一
它就是武汉的科技中心——光谷
这一次
光谷又双叒火啦!
央视连续三天持续关注
光谷地标建筑
亚洲最大的地下交通枢纽——光谷广场综合体
CCTV-10央视科教频道《创新进行时》,播出《超级地下城》
聚焦亚洲最大的地下交通枢纽——光谷广场综合体,评价其为巧夺天工的空间设计,创新与传统的完美结合。
昨晚,首集播出,在长达20多分钟的节目之中,详细介绍了这座超级地下工程的设计构思。
光谷广场,曾经十分拥堵,一度甚至影响到光谷区域的发展。
在经过几年的建设之后,一座超级地下城正在崛起,不仅成为城市的地标,更是将彻底改善当地的交通,让出行变得更加快捷、舒适,让道路变得更加规范有序。
光谷广场综合体瞄准世界一流设计标准建设,被誉为亚洲最大、世界最美综合体,也是亚洲最复杂的地下综合体。
综合体直径200米,总建筑面积约14.6万平方米,相当于21个标准足球场的面积,是集轨道交通、市政隧道、地下公共空间于一体的超大型综合体工程。
其中,有5条交通线路,即2号线南延线、11号线和远期规划的9号线预留,以及鲁磨路、珞喻路两个公路隧道。
此外,地下还设置有超大的地下空间,供行人、乘客通行。
基坑平面面积近10万平方米,最大开挖深度34米,相当于在地下空间建起了11层的高楼,整个工程土方开挖量达180万立方米,相当于20个标准地铁站的土方量。
总体设计师周兵,在一次偶然的地下停车场的经历之中,联想到地下综合体的空间布局。
在他的理念之中,地下空间不应该是“压抑”的,而是应该给人通透、敞亮的感受。
因此,在他的设计理念之中,地下空间被设置得十分开敞,给人非常舒适的通行感受,将出行功能和舒适性有效地结合在一起。
片中,可以见到建成后的光谷广场综合体工程的“模样”,高大的立柱,撑起了一片开敞的空间。
用“颜色”来区分地下空间的方向
如此复杂的地下环境,很容易使行人在这里迷失方向,怎样保证行人迅速找到自己想去的方向?
一般的地铁站,常用箭头和文字标志来指引方向。
但由于光谷地下综合体的复杂功能,传统方式似乎并不能完全解决方向指引问题。
设计师经过反复论证修改,利用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分别对应五个出口,并涂上对应的不同色彩,巧妙地解决了地下方向指引的难题。
通过这种色彩的导向,你不管在哪个点,都能很快知道自己要去往的方向,因为每个色彩和每个地块都是相互对应的。
如活力红色通往高校方向、闪耀金色通往居民生活区方向等。
16个出入口与地面连通
光谷广场综合体出入口有11个,珞雄路站的5个出入口与综合体打通,相当于总共有16个出入口可以与地面连通。
工程主体为直径200米的圆形,最大开挖深度34米,好比在地下挖了11层高楼。
综合体内部设计为地下三层和一个夹层,包含2号线、11号线和9号线(远期规划)3条地铁和2条市政公路通道,5大工程在转盘处进行叠加。
“星河”雕塑点亮夜空
2019年7月,光谷广场综合体主题雕塑“星河”开始全面调试灯光。“星河”雕塑的骨架如同飘带在空中舞动。雕塑全部采用钢结构,最大高度40米,中心直径90米,总重量近1410吨。
“星河”雕塑通过定制的密集光源营造出“璀璨星河”效果,灯光不会只是静态的,未来会呈现像海浪一样的动态特效。
小贴士回顾光谷广场综合体建设进展这么厉害的超级工程
就是如何一步一步呈现在我们面前一起回顾
2014年12月28日 开工建设。2017年8月25日 主体结构南北区最后一块顶板混凝土完成浇筑,标志着该工程主体结构顺利封顶。2018年7月 景观设计方案出炉。方案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光谷广场空间布局巧妙结合起来,通过地铁等方式让天、地、人产生联系,和谐共处。2019年2月19日 武汉地铁2号线南延线开通试运营,从光谷广场出发前往珞雄路站,其中一段隧道位于光谷广场综合体内。这也是光谷广场综合体项目最先投入服务市民的区域。2019年4月19日 光谷珞喻路通道通车,将对缓解光谷广场转盘地面交通压力起到积极促进作用。2019年9月1日 光谷广场综合体项目,集轨道交通工程、市政工程、公共空间于一体的5线交汇地下市政工程,随着1号下沉庭院主体结构顶板顺利封顶,自此,项目的土建施工任务全部顺利完成。
短短的20多分钟
看得真真还不过瘾!
接下来两天
央视还将继续播出这个工程的创新之处!
11月26日至11月28日20:57播出
重播时间:当晚23:31及 第二天 16:16
这样的超级工程!
是不是超级厉害!
记者 | 龚萍 摄影 | 李永刚
编辑 | 赵歆 部分图片来自《创新进行时》
出品 | 长江日报集团地铁传媒研究院